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科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各界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在分析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入学科教育时,应当从整体的高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明确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意义;途径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同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用3个倡导、12个主题词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经提出便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响,掀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主要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个人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每一个中国公民要坚持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可以发现,其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主流价值体系当中居于领导地位。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中国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基础。富强就是指中国要追求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向往和期待,是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民主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因之一,是中国始终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锲而不舍的追求人民民主,实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灵魂,是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政治基础。文明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表现,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基础,是提高中国人民文化素养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之基。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中国建设美好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中国建设美好社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反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坚持。自由是指人的精神和身体上的自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自由便是使人的意志不受约束,身体的行动由自己支配。平等是指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其贫富差距或地位高低都应当实现实质性的平等,人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权尊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人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公正即公平正义,它是建立在人民解放和人民自由平等权利的基础上,是建设美好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观念。法治便是依法治国,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通过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公正的权利。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人民个体的角度进行指导,它涵盖了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民群众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评价公民道德素质的价值标准。爱国促使人民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又是规范个人与祖国关系准则。敬业是对人民职业行为的规范,它要求人民爱岗敬业,克己奉公,为人民和社会服务,弘扬社会主义职业操守。诚信要求人民做到诚实守信,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强调人民大众要在以诚为本,信守诺言。友善则强调人民大众应该尊重对方,互相照顾,努力形成友善的人际关系。
第一,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爱国情怀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以满腔的情感去热爱祖国,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爱国是每一个老百姓的基本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高校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科教育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使他们自觉把加强爱国情怀作为一项光荣的任务来完成。通过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树立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明白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将爱国情怀作为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的爱国实践。第二,推进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诚信教育则是学科教育的重点内容。诚信即诚实守信,它要求人民群众在交往过程中以诚待人,说到做到,不欺瞒,守诺言。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推进诚信教育,通过着重讲解中华传统诚信美德,发挥学科老师的指引作用,始终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担起诚信教育的重任,把诚信教育渗透于学科教育当中,提高学生的诚信理念,形成人人讲诚信的教学氛围,从而大力推进学生的诚信教育。第三,培养学生友善意识。友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是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友善简言之就是与人为善,它是促进人际和谐的重要力量,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表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学科教育不仅是设想,当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这些文件对友善做出了解释,提出了相关要求,而在学科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会使得课堂秩序有所好转,同时会培养出学生的友善意识,因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随着以“友善”为主题的课程的开展,学生将会精诚合作,团结友爱,形成友善意识,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以奉献为人性之基。
三、学科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将学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应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使学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爱国敬业,奉献社会,以满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众说纷纭,但是最为基础的方法便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在高校的四年本科教学中始终将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意识为目标,把学校的各学科教育看成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在学科教育中加重社会主义素养的因素,如此一来便能够提高学科教育的实效性。在学科教育上,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实践课程都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途径。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但仅仅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理论还不够,应该将各学科特色渗透到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当中。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特征,用科学的态度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具备的,但是这些精神观念并非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入本科四年的学科教学中,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学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但目前在高校的渗透性仍然较低,观察其成长历程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促使当前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满足人民对稳定秩序的诉求。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助于学科教育重新开发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是才是推动学科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方法,进而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在学科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学科教育的深化,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将这种思维能力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对精神文化与学科知识双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科教育强化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使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学会如何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毕业后爱岗敬业,始终保持爱国情怀。要想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扩散,使其在全中国范围内得到弘扬,应当从高校抓起,使每一个学生都具备爱国、爱岗、爱人的价值理念,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靳玉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要求[J].教育研究,2014(11).
[2]王中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5).
[4]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3.
[5]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6]范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华大学,2013.
作者:王馨乐 赵楠 单位: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