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海量性、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传授双方的互动性、传播媒介的融合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等特征迅速地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友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传统传播信息的方式如电视、报纸、等媒体发生了变化或被革新。新媒体一词便应运而生。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1]。”美国《连线》杂志则把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插播[2]”。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的海量性、传播技术的数字化、传授双方的互动性、传播媒介的融合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等特征迅速地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友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新媒体学习可以比传统学习节约30%的时间和30%的成本,提高学习效果,并且在互动性与学习效率之间达成直接的积极联系[3]。”
一、利用高校新媒体平台,传播信息,引导学生舆
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中国域名总数为2060万个[4]。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转化成“深入”。传播内容是链接整个传播过程的纽带,把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通俗化、生动化,在主流媒体有关信息的同时,也要通过高校网站、微信、短信等新媒体信息。新媒体往往都具备简单、及时、低价格等优势,近年来,新媒体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舆论引导的强大阵地。当代大学生的培养不仅依靠的是课堂上文化知识的传教,更需要的是全方位、多层面的素质培养和精神熏陶。新媒体作为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必需品,不能任其发展。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制度,加强监督。一方面疏导和管理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元素,另一方面积极倡导新媒体带来的健康元素,促使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让新媒体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建立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管理信息交流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高校可以与微信、微博等运营方一起合作,建立信息交流制度与反馈制度,运营商在监管运行时,制定针对大学生的监管方法,并把有效信息反馈给高校,使高校获得全面性的、时效性的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相关情况,从而不断提高和改进高校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管理水平,这也使各方管理者各司其责,充分发挥其更大的管理、监督职能作用。高校建立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监控机制。学校相关部门通过微信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微信信息收集分析,加强网络监控。高校各部门随时对微信进行必要的监控,建立了一支由部门技术人员、学生政工干部、学生代表组成的微信监控队伍,加强对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管理,针对有特殊倾向的大学生要尽快加以引导疏通,避免大学生受到微信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另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大学生使用微信、微博等的奖励机制。时下正流行的抢红包活动,同时也带火了一句话“今天你抢红包了吗”。学校和教师对表现优秀、作风正派、有带头作用的学生,以“小红包”为奖励,鼓励继续传播正能量。应对开放化的文化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观念。在规范学生运用微信、微博等交流沟通的同时,注重加强引导。主要是培养大学生自身良好的信息分辨能力和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观念。对大学生沉溺使用新媒体耽误生活、学习并影响身心健康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及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知识讲座,使大学生自己了解不理性使用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要注重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会他们与各式各样的陌生人打交道,增强他们对不良信息的辨识度。
二、搭建高校新媒体平台,传播校园正能量
首先,我们要建立以高校官方QQ、微信、微博等为核心,其他各级学院、团委、学生会等微博为支撑框架的微信平台体系。并进行详细的规划促进其发展。各级组织的微信平台要清楚自身定位,紧紧围绕在高校微博周围发挥各自作用。每个微信平台都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维护管理,并组织各级信息员定期举办交流会,分享微信管理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探讨,促进共同进步。其次,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宣传部的带头作用。使之了解微信平台并愿意在微信平台的使用学习中发挥引领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地快,全凭车头带,只有相关部门真正认可了微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用,推广支持的力度才能加大。最后,我们要对微信平台的信息管理员进行分工培训,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创新微信教育功能。对信息管理员队伍可做分类管理,设置专门的技术维护团队、书面编辑团队、等等。各司其职,分工管理,有条不紊的将微信平台打造成专业化、时尚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渠道。
三、创新高校新媒体运行模式,优化师生沟通交流关系
新媒体时代强调了“快”字,希望以每个微小的努力创新,最终形成最大的合力。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要抓住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加以利用,增强吸引力和公信力。保罗•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5]”由于授课时间及空间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平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受限较大。传统的课堂形式无形之中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虽然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较好,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一般为公共课,授课班级人数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较为深入的师生互动也存在困难。而通过QQ、微信的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的双向沟通,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关系化解了师生之间的隔膜,让学生可以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下比较自然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减少不必要的顾忌,营造出师生之间良好沟通互动的交流空间。除了实现师生的轻松互动,新媒体还提供给高校教师一个便捷消息的平台,课前可以通过微信的群发功能组织学生进行素材的收集整理,而且课后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和问题深入探讨都成为了可能,这样比原来教师通知班委成员,再由班委通知班上学生的方法简单便利许多,而且更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说新媒体可以成为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二课堂。
四、拓展高校新媒体平台,增强校园凝聚力
当前大学生的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传统的集体活动变少,大学生容易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建立班级微信,将现实生活中的班级和网上虚拟班级实现深度融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将非常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利用微信的群组功能建立班级群,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班集体搬到手机上去,使班级在新媒体上建立交互性的信息活动平台,大学生在群组里进行交流,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同学们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同学的友谊。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运用微信的群组功能,群发各种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的信息、通知等,通过微信将教育信息以短信等形式直接推送到大学生的手机的方式,不仅简单快捷,而且可以获得特别的教育效果。构建微信班级,微信的实时信息传送功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在线政治学习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这个平台,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随时随地的通过微信文字、图片,甚至语音、视频的形式在班级成员中进行传播,这种形式不仅简单快捷,而且可以获得特别的教育效果,可以让大学生更有效的吸收党的思想理论,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政治学习中来。构建微信班级,微信中平等的话语沟通环境,将大大调动班级全体成员在班级管理中的民主参与意识,只有当每个人都为别人操心、关怀别人的时候,集体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力量。在微信群聊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聊天中来,不再有上级对待下级的压抑感,这样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让他们真正做到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关心自己,并促进他们独立自主的发展。构建微信班级,能有效地克服在校生规模不断膨胀、校园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师生之间沟通匮乏的困境,使的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团支部)成员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变得更加方便和频繁,这样班级管理效率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构建微信班级,增加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在当代,大学生的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传统的集体活动变少,大学生容易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利用微信的群组功能建立班级群,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班集体搬到手机上去,使班级在微信上建立交互性的信息活动平台,大学生在群组里进行交流,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同学们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同学的友谊。在价值教育论中,教育是对信仰的传递和促进。教育和教学的标准并非只有科学取向,同样重要的还有伦理的标准。科学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支撑,必须坚定不移的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才有可能将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出来。每当出现一个新技术,其首批的使用者和推广者中,大学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信息的病毒式传播使得大学生接受的信息要远远多于以往的任何时期,而且这些信息中有优秀的成分也有消极落后的成分,大学生虽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但是对于这些信息好坏的鉴别能力却比较低下。因此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应着重于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工作,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优秀的人物事迹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大力宣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熊澄宇.对新媒体未来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2).
[2][美]约翰•帕夫利克.周勇,张平锋,景刚译.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7.
[3]胡昱晖.新媒体的泡沫经济[J].广告人,2007(12):145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5]保罗•弗莱雷.顾建新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3.
作者:石蕾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