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理论互通性与实践互融性,但这两者为什么能够实现融合、其理论基础是什么?文章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契合性、功能契合性和实践契合性三个维度,从理论探源的层面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相互融合与促进的内在契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理论互通性与实践互融性,但它们之间的耦合性在学理层面上到底包含哪些方面、是基于怎样的理论基础?笔者试图从学理层面深层次地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找到两者之间的关键联结点,拓展两者的理论深度,创新两者的实践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契合性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却存在着某种能够满足价值需求的效益关系,这种价值契合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

1.两者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契合性。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逐步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明确将“和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而且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自身涵养与素质,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用更加敬业、更加诚信和更加友善的言行举止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遇到利益矛盾的时候,能够更加文明地通过法制手段维护自身利益,能够主动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体利益之上。与此同时,高校是我国重要的精神文化生产部门,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优秀人才的历史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增强其实效性,能够确保大学生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基础。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强大的社会凝聚力,表现在精神文化层面内,主要是社会中不同职业、不同组织、不同阶层的群体有着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并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执政党的依法执政、政府的社会管理活动有着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表现在社会动员层面,主要是国家和政府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管理活动时,对社会民众参与的调动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当前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明确的、包容度广的核心价值观。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制度认同、文化认同有着显著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提升党和国家的社会动员能力。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我国社会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与冲突,这其中由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占有不小的比例,急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者是当前我国社会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我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都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两者在个体层面的价值契合性。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人的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作为主体的人,通过学习政治知识、政治规则、政治礼仪等政治文化内容,实现从自然人、经济人向社会人、政治人的转变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具有促进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学生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可以使社会成员明确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是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是当前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所必需的,从而积极提升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的精神思想领域,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积极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树立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源泉,是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强大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清晰的理想信念,坚信社会主义理想必然能够实现,坚信通过党的领导必然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两者都有助于树立人的理想信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功能契合性功能,一般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契合性,实际上是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发挥作用的契合性。

1.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纷纷进入我国,我国的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态势。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快速涌现,使人们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这势必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就决定了它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关键人力资源,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把关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把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首要目标,这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功能完全契合。

2.引导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是对整个国家、社会和个人树立了价值指向,也是对整个社会文化进行了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和践行表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首先不能忘记自己民族的优秀精神和道德标准。中华民族是一个开放和智慧的民族,我们不仅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兼收并蓄,不断地汲取世界文明的养分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改造和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领了当前我国社会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优秀世界文化为养分的社会主义文化潮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教育,它不仅传递工具性知识,还能通过文化的感召去触及人内心的思想,最终使人从被教育转变为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文化除了一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外,还包括通过课外实践、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互动以及校园文化的营造等方式传递的非理论性的文化,如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族精神、政治信仰、爱国情感等。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学科构成、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方式都渗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因此可以积极发挥引导社会主义文化的功能。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功能是实现其其他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以人为本,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首位才能促进祖国其他的事业发展和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曾明确指出,大学生培养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要成为不仅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通过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课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校园文化的营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品格,不断促进自身向全面发展的方向进步前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契合性

曾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才能使人们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高校而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渠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并不仅仅包含大学生,还应包含在高校工作的所有教职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要涵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还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及行政人员被视为教育者,而大学生被看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的要求和目标任务是割裂的。当全社会都提倡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大家都朝着相同的价值指向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大学生,更是整个教育实践环节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要完成的时代任务。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包含正面的宣传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教职工的思想学习和实践等等。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个实践环节都有其对应的实践内容,但从整体而言,却并没有贯彻始终的内容主线。因此,很难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内容明确且实践环节层层强化的优势实践活动。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划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判标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判标准,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判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其实效性的评判标准可能会因具体的实践活动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通过教育对象是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是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确认的。这“三个认同”都是思想上的认同,程度最高也最为真实的认同就是能够自觉做到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个“行”的标准就是是否能自觉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换言之,是否自觉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成为划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强弱的新的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1]佘双好.价值观的层次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变革[J].探索,2015,(2).

[2]路强.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作者:何振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