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文关键词:执政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前提,文章强调了从实践出发与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内在关联性,并论述了反思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前提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迅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样两大历史性课题。
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同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最为基本的要素,其中的主要方面是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此乃重中之重。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条件。2004年6月29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我们党执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深人的研究,不断完善我们党的执政理论体系。要组织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系统研究,不断取得新认识、新成果,不断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努力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执政理论建设,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笔者以为,为了推进党的执政理论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有必要围绕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中心,深人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出发点,从而为这一系统工程建设铺垫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与时俱进的品格使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着两条不同的对待传统物质概念的思路,一条是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观的批判而达到的实践观,它站在物质第一性基本立场上,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来关注物质或自然界的社会实践本性;另一条是恩格斯和列宁通过对于费尔巴哈物质本体论的继承而展开的对于物质第一性原理的再阐释,其关注的对象是本原意义上的物质世界自身的客观属性。这种再阐释综合、汲取了19世纪中叶以来的自然科学最新成果,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并把传统的物质“广延”属性提升为“客观实在性”,定义为物质的本质属性。这两条思路“都有学理上的依据”,因而“无须把两者差异夸大为‘党派之争’或‘政治思想路线之争’川’。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就是从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角度看,那种把第二条思路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出发点的哲学教科书的做法,除了具有片面性之嫌外,也不符合从实践出发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还是从现实出发,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论。恩格斯在批判杜林从思维出发、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应当适应“原则”的做法时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把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看成是先于人类实践活动而存在的抽象原则,把自然界和人的生存环境的本质理解为与人的实践活动脱离的“物质性”,也就是脱离了19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肃清德国社会内受拉萨尔、毕希纳和杜林等人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影响出现的“腐败风气”.而对于“唯物主义基础”的强调这一十分重要的历史语境。而一旦离开了这一语境,抽象地谈论物质第一性原理,也就混淆了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与旧唯物主义出发点的异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降低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水平。国内现阶段使用的哲学教科书,无不从“哲学基本问题”立论,将“世界的物质性”作为论述的基本出发点。这不仅与马克思所超越的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自然界相等同(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哲学,至少不应当与马克思本人的基本观点相违背),而且也违背了恩格斯所强调的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是用于区分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本原”的哲学用语,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的本意。这种哲学教科书的通行写法,就犯了从抽象的原则和概念出发而不是从现实实践出发的唯心主义错误。由于理论与具体实践的脱离,使得哲学教科书的体系丧失了对于现实实践的解释和指导能力,成为一种书斋里的纯学问。1880年,针对阿·瓦格纳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理解为某种人与自然抽象对立的“理论关系”的唯心主义论点,晚年马克思再一次强调了其历史观的出发点问题:“人们决不是首先‘处在这种对外界物的理论关系中’。正如任何动物一样,他们首先是要吃、喝等等,也就是说,并不‘处在’某一关系中,而是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他们是从生产开始的。)由于这一过程的重复,这些物能使人们‘满足需要’这一属性,就铭记在他们的头脑中了,人和野兽也就学会‘从理论上’把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同一切其他的外界物区别开来。”〔礴〕马克思重申了其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生产”或者“活动”,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不是某种抽象的理论关系。这与恩格斯所强调的“原则”不能作为出发点的意思是一样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只能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针对有人抽掉《资本论》中的历史理论的“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背景,从而将其夸大为“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的做法,马克思强调说,这样做的结果“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因为“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5)0从原则或者抽象观念出发,还是从实践或者人的活动出发,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品格所在。
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思想发展史上,一个一以贯之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命题,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路线。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党八股等等唯心主义理论的要害,就是抽掉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将其作为一种与现实相对立的外在尺度来衡量现实。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机会主义理论,其基本特征就是从这些脱离了现实的原则出发,不是让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现实中得到创新和发展,而是让现实去适应原理。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党的执政理论体系的完善,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从现实的实践活动出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时就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囚从马克思以现实中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为出发点,到列宁的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再到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中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从马克思的实践观,到同志的.‘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再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在近160年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出发点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大力营造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深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充分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作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出发点的阐释,应当摒弃从抽象的物质第一性原理出发的孤立静止的传统方法,走出其因严重脱离实际而陷人的没有意义、没有出路的理论困境,还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本来面目,使其与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一致起来,成为后者的理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