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文化建设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按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为之奋斗的共同纲领。根据这个奋斗目标,全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改革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文化改革、建设、发展的主题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视野的文化建设要实现文化科学发展,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文化繁荣的第一要义,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文化建设要遵循文化的自身发展规律,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实现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视野的文化建设中,文化建设要不断推进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体制机制、文化传播手段等各方面的创新。
1科学发展观视野的文化建设的主体诉求
1.1群众主体唯物史观认为
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文化的承载者。人民群众中间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力,其实践活动是一切认识的来源,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最根本的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因此,文化建设中要遵循文化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原则,扎实做好文化发展各项工作,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以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
1.2人才主体知识分子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
也是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知识分子作为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者、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以其自身特质和知识优势决定了他们在精神产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把尊重知识、人才、劳动、创造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求知识分子密切关注现实,锐意进取,当好新时期先进文化的创建者和传播者。知识分子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开放的心态充实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3领导主体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文化建设要发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优越性,党领导文化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推动文化的科学发展;二是要提高执政能力,通过科学决策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三是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领导文化发展。
2科学发展观视野的文化建设整体思路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任意创造、改变和消灭。因此,探讨我国当代文化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切入,自觉地利用文化发展“规律”,寻求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方法。从“本质的关系”层面分析,文化的科学发展,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基础上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文化内部各方面、各部分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视野的文化建设,就是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
2.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源泉和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的拓展与补充。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在我国的文化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缺一不可。
2.2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视野的文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等关系。
2.3新时期继续加强文化创新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实质就是通过文化创新引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的创新过程,是文化不断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一个过程。因此,要把加强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认识文化创新是一系列文化活动要素的系统创新,即由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体制机制和文化传播手段创新组成的文化创新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文化建设是夺取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目标是“,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里的“二十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从纵向上看,它是介于总体小康水平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的,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从横向上看,这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在这里,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本质要求。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成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本质要求。
2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系、血脉之所依。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增强其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但凡任何一个国家,其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且要有不断推进的文化建设与之相适应。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需要先进文化的指引。越具有先进性的民族文化,越能创造出强大的民族凝聚能力和创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价值。此外,创造力体现为人类独具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能力,其本质上是人类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力的增强,必须要以文化的发展为其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3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指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物质力量基础,还包括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的增强,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随着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进一步融合,其内涵的经济功能越发突出,文化力已然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动力。当前,各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放眼世界,各种文化形态相互激荡,文化交流形式日趋多样,各民族文化交融、交锋日趋活跃。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借助于文化的推动作用,文化领域的角逐已然成为各国意识形态较量和政治斗争的焦点。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大力提升本民族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国民素质迅速提高,造就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其以国民素质和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纷纷走上了综合国力竞争的前台。因此,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4文化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发展问题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们认为,文化这一理论范畴,其核心是关注人的本体发展,它以人全面发展为出点和归宿点。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七次集体学习上强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志把文化建设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要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科学发展观视野的文化建设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兵 单位: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