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科学发展观下高校财务管理浅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财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实现其目标完成其使命,文章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指导思想,从内控、预算管理、成本效益、多元化筹资及其风险管理、业绩评价、信息手段的实现等方面,全面阐述了高校必须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理念与创新机制。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财务管理;ERP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及科技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面对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日渐成熟、公立及私立高校并存等机遇与挑战,高校理财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迫在眉睫,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和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及结构,科学合理降低风险,讲求成本效益,以较低的人、财、物的投入,保障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以最终实现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完成其使命。
1“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
(1)财务信息建设方面。
应建立学校财务网站,以方便师生查询到相关财务信息,具体包括:财务业务流程、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工资查询、学费相关政策、收费标准、缴费方式、学费查询等,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双向沟通,减少财务部门与服务对象的误解与矛盾。
(2)师资方面。
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要求,以此才能更充分地调动积极主动性以及创造能力,高校是一个知识密集性行业,更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激励机制,使责、权、利得到合理体现,从而更能留住优秀人才。
(3)学生方面。
①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奖学金等方式;②对恶意欠费学生实行诚信教育为主;③完善学校的交费系统以更方便学生交费。通过以上3点措施,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及时缴清学杂费。
2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高校内部控制是为保证各项业务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以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它关系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关系到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是动态过程的管理。而目前,内部控制在高校却没有被重视,使其应有的制约作用被弱化。应从以下五个要素着手,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从而达到在制度上健全,在执行上有效,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控制管理作用。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设定了内部控制的基调,影响着领导及各职工对内控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
(2)风险评估过程。
每个组织都会面临来自内外部的风险,风险对其自下而上降低竞争能力产生影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过程包括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及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主要指对设计和执行内控,以合理减少错误与舞弊的发生。
(3)信息系统与沟通。
包括以生成、记录、处理、报告资产负债等的财务信息报告系统应当与高校各项业务流程相适应。
(4)控制活动。
包括与授权、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活动
(5)对控制的监督。
是对内部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运行有效性的过程,及时评价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健全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由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不高,准备不充分,机构设置简单,预算编制不科学以及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等问题,从而制约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的发展,难以真正达到预算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建立全面、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管理职能,可以帮助高校整合、优化资源,提高内控的效率及管理水平,帮助单位预期如何获得并使用资源来实现目标,履行其使命。首先大力推进以真正实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运用绩效预算法编制。零基预算法侧重成本控制,而绩效预算法更侧重单位业绩的实现。除了按要求编制单位的部门预算外,还应编制专门的现金预算及资本预算,以帮助管理者方便组织安排相应的现金来源以缓解预期的现金短缺,以及帮助管理者根据发展规划对资本资产的计划安排,使预算控制与资本资产科学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以使预算的“目标、有效性、效率”三位一体原则真正得以实现。并将预算可以与内部控制有效地结合,使预算管理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两者相得益彰,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从而更有效率地实现单位的任务目标。而预算制度的健全更需要严格执行来最终完成。因此,对预算的执行效果应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以通过计划、执行、监控、分析评价等预算手段对全面实施预算的科学管理。预算委员会及监督部门可以运用总差异、部门差异、行项目差异、弹性预算差异等方法,结合其他相关信息,确定预算与实际执行数的差异产生原因,并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分析单位预算的执行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力,并定期编制预算反馈报告,进行有效的纠偏,同时也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提供可靠的依据与参考。
4建立成本效益核算制度
在营利性机构,利润、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高校应是以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办学的最终目标,财务资源只是实现其最终目标的手段。但如果长期亏损,也只会是被合并的命运,而无法实现其目标完成其使命,衡量其成本与效益以保证其经营效益,对所有的机构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对高校的投入,仅以“以拨作支”反映在当年的财政支出中,一旦支出,就不再对其进行有效的追踪与监管,不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或成本分析。这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只计投入,不讲产出、不计成本、不计效益”的财务管理机制,这不仅不利于政府提高公共产品与绩效管理,同时也为高校的铺张浪费,甚至贪污腐败提供方便,更易导致国有资产大量的流失,大大降低了公共管理的效率。高校成本核算一度成为各高校财会理论研究的焦点,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未真正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高校,其教育成本应包括能够以集货币计量的,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所有资源的价值。而权责发生制是作为成本效益核算对成本计量的基础,必将代替目前的收付实现制,不仅使收支得到配比,也使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提供了依据,而在2009年8月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中得到了印证。另外,由于存在培养对象多,成本构成复杂,间接费用多,直接费用少等特点,作业成本法更适合作为教育成本的分配计算方法。
5依法多渠道筹资,建立筹资风险预警机制
《教育法》第53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这给高校多渠道筹资也同时提供了法律依据。高校应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偿债能力、发展规划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筹资方案,选择更为灵活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及方式,优化筹集资金结构。如高校与他方的合作办学、借款、租赁、BOT等;在时机成熟时,还可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的筹资经验,如创建教育基金等。在选择多元化筹资渠道及方式多时,绝不能忽视对筹资风险的管理。而这却是目前各高校筹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在筹资策略中,一定要有清醒的风险意识,必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预警提示制度,对于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要有应对化解风险的措施,合理规避风险,力求将筹资风险降到最低。
6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是指机构组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产出水平;而效率是指是否在实现目标产出的情况下投入资源最少。通过业绩的评价可以强化竞争及提高服务质量意识,绩效和效率有机结合。高校应建立一套,包括从高校的自得利益、对社会的贡献、业务的绩效、运作效率、服务的数量及质量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目前最为先进、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它突出体现了支持组织机构的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科学性、前瞻性,以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运用及平衡的特点。可以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创新四个维度来评价组织机构的各方面运行业绩。平衡计分卡最初是为营利性组织设计的,但其创造者卡普兰认为,该理论用在改善政府及非营利性机构,管理上效果会更好。目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对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的运用的关注。
7改革财务管理手段,引进ERP技术的运用
当今的信息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管理数字化的冲击,电子信息化财务管理新手段必将代替影响财务信息时效性落后的传统财务管理手段。设计并建立一套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报表系统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评价于一身的先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达到从预算的编制到执行,进而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的编制以及成本核算管理,最后对整个高校的服务业绩进行评价。从而达到高效、快捷、准确、实时监控的管理目的。如今,高校校园网已经得到普及,同时也为财务管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ERP的应用将是各组织机构财务的趋势,在此框架限定下,高校财务系统和其他系统实现集成,从而能使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功能更加齐全、可扩展性更强,包括整合学生收费管理、学生奖学金及贷款助学金、系统查询、职工工资所得税等各类基础数据,使数据得以统一访问,以实现更人性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若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管理观察,2009(12):237-238.
[2]尉桂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科研杂志,2010(4):21-22.
[3]吉永芳.论ERP应用下的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及其新模式[J],2015(5):134-135.
[4]于小萍.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探析.学问[M].科教探索,2008.
[5]史蒂文•A.芬格乐.财务管理———公共、医疗卫生和非营利机构组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镍 单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