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马恩以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线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列宁/
【正文】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56X(2001)01—0107—06
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以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当作出发点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卷,第253页。)是批评、改造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伟大成果。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做了什么样的改造呢?最根本的是把头脚倒置的唯心辩证法正立起来,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这一点,马克思多次强调过。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0卷,第13页。)列宁也指出:“必须揭发、理解、拯救、解脱、清洗这种实质(黑格尔主义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就做到了这一点。”(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卷,第147页。)这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改造,主要是剥去唯心主义的外衣,吸取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把它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对辩证法的贡献决不止这些,他们明确提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提出主观辩证法不过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明确提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立面相互渗透的规律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黑格尔论述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论述了对立面相互渗透,并以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构造自己哲学体系的杠杆,但黑格尔并没有明确表述这些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而且在黑格尔那里,对立统一实际上指的是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是从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到恩格斯才把对立面统一规律从否定之否定规律中分化出来,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法问题上所要解决的,主要是讲清楚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辩证法的客观性;同时针对当时自然科学家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强调辩证法思维的普遍有效性。马恩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是功不可没的,谁都不会怀疑的。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穷尽唯物辩证法的所有问题,后人也不是对唯物辩证法无所作为的。事实是,列宁把唯物辩证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列宁所面临的情况与马恩有所不同。马恩所面临的是公开的反对发展、变化的形而上学观。随着唯物辩证法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公开地否认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愈来愈少了。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产生了庸俗进化论。庸俗进化论承认发展、变化,但认为只有单纯量的变化,否认质的变化;这种量的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是在事物的外部。它的要害是否认事物的自己运动,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庸俗进化论成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调和阶级矛盾,鼓吹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为了揭露帝国主义的本质,为了同机会主义的诡辩和折中主义进行斗争,列宁发奋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研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深入研究了矛盾学说,提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光辉思想,把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可以分两个阶段来考察,有他的两篇著作为标志:即《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和《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在写作《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时,对辩证法的理解产生了一个飞跃,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紧紧抓住了对立统一规律来阐述辩证法。例如,他写道:“辩证法的东西(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卷,第97页。)对黑格尔批判康德割裂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形而上学观点时所得出的结论:“这两个规定,如果单纯看来,没有一个是真的,只有两者的统一才是真的。这就是对这两个规定的真正辩证的看法,也是它们的真正结果。”列宁旁批:“真正的辩证法。”(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卷,第119页。)在回答“辩证法是什么”时,列宁是从矛盾的对立、依赖、同一和转化的意义上来回答问题的。列宁写道:“这里也有辩证法的本质。对立面的统一、同一这个公式正是表现着这个本质。”(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卷,第285页。)我们可以看到,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无论是摘录黑格尔的话,还是他自己加的批语,只要涉及到辩证法的内容或给辩证法下定义,列宁都是围绕对立、同一、转化来阐明的。最突出的是辩证法十六要素。综观十六要素,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体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不是把辩证法仅仅看成是客观事物的辩证法,而且也是认识的辩证法,思维的辩证法。二是对立统一观点象一根红线贯穿于辩证法要素十六条中,除第一条讲观察的客观性外,这是前提,其余各条都是围绕对立统一规律提出来的。
在形成辩证法的十六要素以后,至此,列宁关于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的思想是完全成熟了。所以他在写完辩证法要素十六条之后作了总结,明确提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我们把《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里的十六要素与《卡尔·马克思》中的关于辩证法的四个特征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列宁对辩证法的理解,加进了自己的新的研究成果,作出了新的发现。
列宁说,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提出了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问题,有没有说明和发挥呢?应该说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作了初步的阐明和发挥。可以认为,这篇短文是列宁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来阐明唯物辩证法体系的纲要。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一分为二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在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普遍性以后,紧接着从两种发展观的高度,阐明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提出了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阐明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出了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很清楚,列宁是准备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来展开辩证法的多方面的内容的。这里,有的做了较多的发挥,有的只是提出了论点。总的说来,列宁还没有对核心和实质问题作系统的说明和发挥。但应该指出,这篇短文已经指明了“说明”和“发挥”的基本点。
二
考察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历史,中间是不能跳过斯大林的。这并不是因为斯大林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问题上有什么重大的贡献,而是因为他是列宁之后系统写出唯物辩证法基本特点的人,而斯大林关于辩证法的几个特点对中国哲学界影响极大,曾经作为经典在中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供党员和群众学习过,现在我国哲学界对斯大林所归纳的几个特点的认识和评价也很不一致。因此,研究一下斯大林是很是必要的。
斯大林哲学的代表作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表在1938年(比的《矛盾论》迟一年),首先作为《联共党史》第四章第二节发表的。这本小册子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讲了四条,即:(1)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普遍整体;(2)自然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3)事物发展是量变到质变,是前进的,上升的,而不是循环,不是简单重复;(4)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斯大林的这四个特征,从总体上看,不仅是对列宁辩证法思想的倒退,而且是对马恩思想的倒退。
说它是从列宁辩证法思想的倒退,这主要是因为列宁的辩证法思想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第一,列宁强调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强调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强调把辩证法用于认识过程和思维运动。而斯大林关于辩证法的四个特征只是讲自然界如何如何,根本不提认识和思维的辩证法。第二,列宁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他的这一思想象一根红线贯穿在《哲学笔记》中,这一点,斯大林是清楚的。但他关于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却只字不提列宁这一重要思想,他所列的“四条”也没有体现这个精神。另外,列宁不仅讲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而且还讲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斯大林在讲到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时,却只讲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就把矛盾动力说变成了“斗争哲学”。这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关于否定之否定,列宁虽然不满意黑格尔的形式主义三分法,但他不是抛弃这个辩证法的重要规律,而是承认这个规律,揭示这个规律的实质: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但在斯大林的辩证法“特征”中却取消了这一规律,他只讲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而不讲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实际上他是反对曲折性和重复性的。他把事物发展的曲折,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看成是简单重复,是循环而加以反对。这说明斯大林并不理解黑格尔,更不理解列宁。
为什么说“四个特征”甚至是对马、恩辩证法思想的倒退呢?马恩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但他们反复强调,辩证法适合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是以这三个领域的普遍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而斯大林的辩证法却只是适合“自然界”的,适合于人类社会也是从“自然界”推广去的,而不是根据研究社会本身发展规律的结果,更排除了辩证法是关于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的重要观点。马、恩在讲到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时,都不是只讲矛盾的某一种属性,而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而斯大林就只讲对立面的斗争,而且把矛盾斗争又简单归之于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斗争,抹煞了矛盾性质及其斗争形式的多样性,这种理论势必造成实际斗争的扩大化。马、恩在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时,虽然没有接受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核心、实质的观点,但他们并没有否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恩格斯在几个地方明确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指出“否定之否定”是由矛盾引起的螺旋式发展,这和列宁的思想是一致的,这也是被斯大林在讲辩证法的特征时给“遗漏”掉了。
有些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辩证法的四个特征是“继列宁之后建立辩证法体系的一次初步尝试,是他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辩证法成果的一次积极的综合。它符合列宁的十六要素的精神实质,在其最基本的方面是和十六要素相一致的。”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应该说,斯大林的“四个特征”的某些条文和十六要素一样,但其精神实质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和列宁的辩证法研究成果的积极综合,而是倒退。当然,斯大林把辩证法的特征梳了辫子,归纳成几条,比较通俗,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辩证法,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斯大林的这几条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特别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精神实质,也给人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比如,只讲斗争,不讲同一,否认事物运动的曲折前进,会助长人们行动中的“左”倾盲动。
斯大林是看过列宁的《哲学笔记》的,了解列宁的辩证法思想,为什么会有如此倒退呢?我想主要原因可能有两条:第一,是他犯了同费尔巴哈相类似的错误,不懂得黑格尔的辩证法虽然具有唯心主义的局限,但“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却有一个广博的辩证法纲要”(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0卷,第386页。),是“一切现有逻辑材料中至少可以加以利用的唯一材料”(注:《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卷,第121页。),因此,在反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把辩证法一起丢掉了。由于不懂得黑格尔,又怀有极大的偏见,这种状况使得30年代苏联哲学界都认为,黑格尔哲学是德国贵族对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革命的一种反动。苏联从1930年底开始,由斯大林亲自发动,在哲学界开始了对德波林派的批判。这场批判运动的起因之一是德波林派过分夸大了黑格尔哲学的意义和作用,在他们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根本的改造,只要把它和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加以综合就可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德波林派的观点是错误的,批判是应当的。但是在批判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意义却估计不足,批判运动的结果贬低了黑格尔哲学。斯大林对黑格尔哲学怀有戒心,他的小册子就得避开黑格尔的“痕迹”(如“否定之否定”)。列宁说,不读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会懂得马克思的《资本论》;我们也可以说,不懂得黑格尔的辩证法,就不可能懂得马、恩和列宁的辩证法理论研究成果。
第二,斯大林有意违背列宁的辩证法思想,这跟苏联30年代的斗争形势有关。斯大林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进行了长期斗争,党内斗争很激烈;特别是30年代中期以后的肃反扩大化,这些不能不影响到斯大林。“实践出真知”,是指对实践要作出科学的总结,如果对实践作出了错误的哲学总结和概括,或者硬要某种哲学理论为错误实践进行辩护,在这两种情况下,哲学理论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全面的。斯大林“四个特征”中的问题是这两种情况共同造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作为联共党史的一节而存在,它当然要总结斗争实际,要为斯大林为首的联共中央的斗争实践论证,这是不言而喻的。斯大林是在30年代苏联政治思想路线比较“左”的背景下来消化、“综合”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的辩证法研究成果的,因此,关于辩证法他写出这样的几个特征来,是可以理解的。
三
在应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推动了辩证法的理论向前发展。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因此,不能把辩证法看作是可以死记硬背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结合,加以灵活的运用。他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从总体上看,着重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把它充分展开,形成一个有丰富内容的理论体系。自己说过:“关于辩证法,列宁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展。’解释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要解释,我们现在解释得太少了。还要发展,我们在革命中有丰富的经验,应当发展这个学说。”(1957年)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第一,在唯物辩证法发展史上,明确提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上,主要是批判机械唯物论的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指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为“两种思维方法”的对立。列宁结合对庸俗进化论的斗争,深刻地揭示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并指出这种对立的本质在于:是否承认并坚持对立面统一的原则。
明确肯定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宇宙观,这就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提到世界观的高度来认识,从而使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他又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联系了起来,概括为“两个对子”的思想,这是符合人类认识史的。从人们的认识过程来看,人们认识事物的存在与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同时的。事实上,人们只有通过联系、运动、变化才能认识到事物的存在,决不是先认识到一个什么存在状态也没有的“事物”存在着,然后再认识到这个“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运动、发展变化。从作为认识史的哲学史来看,也不是先有唯物与唯心的对立,然后才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事实上是同时存在的。这两个“对子”都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提到两种宇宙观的高度,提出“两个对子”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尤其在当代,不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基本对子提出来,就无法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无法鉴别各种哲学流派。
第二,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上提出了矛盾“精髓”的思想,对矛盾特殊性作独到深入的研究。关于矛盾的普遍性问题,这从黑格尔开始就有明确的论述。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作了阐述,他谈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列宁指出,一般来自个别,一般包括个别,但一般只是个别的部分、方面或本质,而不是个别的全部,任何一般都不能包括全部个别,任何个别都不能全部包括到一般当中去。正是根据列宁的这一思想,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上,提出矛盾精髓的思想。在看来,研究辩证法要抓住对立统一规律这个实质,而要研究对立统一规律就要紧紧抓住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这才深得矛盾问题的精髓。
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在认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在《矛盾论》中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它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它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认识事物。”他还指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还就如何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阐述。他在作了具体详尽的阐明以后指出:“由此看来,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实行具体的分析。”象这样重视矛盾特殊性,并就如何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作了如此详尽的研究,这在前人是没有的。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有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上,注重对矛盾特殊性的分析,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达到有效地解决矛盾,改造世界的目的。矛盾问题的精髓思想的提出和阐明,标志着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进入到了第三个层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三,具体阐明了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个思想在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哲学中就存在。“矛盾动力论”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得到充分的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这一合理思想。列宁提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又说:“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那么,矛盾究竟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应该对“矛盾动力论”进行更具体的考察。
首先把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区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他提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样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准确的。内因和外因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原因,但起作用的方面、角度和大小是不一样的,而且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不仅解决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问题,而且回答了事物运动发展的外部影响外部条件问题。这样提出问题,在理论上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是关于矛盾动力的一个经典概括。只有承认内因、外因结合共同决定事物的发展,才能真正划清辩证法在这个问题上同各种形而上学的界限,在实践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无论是内部矛盾还是外部矛盾,它们又是如何通过矛盾双方的作用而决定或者影响事物的发展呢?这就要考察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无论是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事物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结,也不会有由此达彼的桥梁,就不能实现事物的转化。从《矛盾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是认为,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为事物转化提供“桥梁”和根据(蛋变鸡,石头则不能变鸡的例子);而斗争性能打破旧的平衡,改变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打破矛盾统一体,使旧事物转化成新事物。在谈到他们的作用时,总是强调指出,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共同起作用,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他说: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的结合,决定事物的发展。这个思想在《矛盾论》里谈到,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里也谈到,这是他的一贯思想。实际上还提出了,当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割裂时,同一性就会成为事物发展的保守性,斗争性就会对新事物产生破坏性,会阻碍和破坏事物的发展。他在论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充分展开了这方面的道理。
还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来阐明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他指出,一个复杂的事物,包含有许多矛盾,这个事物的性质,主要就是由其中的主要矛盾规定的,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起主要作用,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事物的性质就要发生变化。从长远看,从事物发展的规律看,代表新事物的否定因素,开始弱小,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但由于它自身的斗争,和从对立面汲取到有益的东西来壮大自己,同时还得到外因中有利因素的支持,它就会成长壮大起来,由弱到强,由矛盾次要方面转化成矛盾的主要方面,新事物就战胜旧事物。由于事物运动并不是一直都是前进的、上升的,也会有一时的、局部的倒退,这或者是代表新事物的否定因素的过于弱小而又得不到有力的外因支持,或者是代表旧事物的肯定因素过于强大,因而新事物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旧事物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能解释事物发展何以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为什么有时也会出现倒退的现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成为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根本所在。具体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从根本上对列宁唯物辩证法核心和实质问题的发挥。
第四,把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应用于政治、军事、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把辩证法化为一系列科学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科学方法论的意义,《资本论》就是运用辩证法分析矛盾运动的典范。列宁也很重视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他提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统一的思想,就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条件,几十年来长期处于党、政、军的最高领导地位,他十分重视把辩证法运用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他的一系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的军事辩证法就是唯物辩证法在军事科学中的运用和发挥,这是前人所不可比拟的,在唯物辩证法史上应该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他还善于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党的政治工作、经济工作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诸如自始至终的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多谋善断,不失时机,留有余地,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抓典型,解剖麻雀,一切经过试验,抓重点,弹钢琴,抓两头带中间,胸中有数,从坏处着想从好处争取,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抓三分之一,波浪式推进等一整套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科学方法论和他创建的一整套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都是具有独创性的。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统一的体现。的这一重要贡献,开拓了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新的广阔领域,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所具有的无比威力。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辩证法不仅是对马恩和列宁辩证法思想的运用,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他的矛盾问题精髓说,矛盾动力观的深入和展开,以及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等,都标志着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发展不只是做了星星点点的补充,而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把唯物辩证法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开拓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