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阿尔都塞后马克思主义视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阿尔都塞的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阿尔都塞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作用,其思想的辐射力在后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理论中都有体现。本文试从阿尔都塞在后马克思主义转折中的作用出发,对后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思想及转折作用以及这种思想在我国的省示三个方面,对阿尔都塞的思想做一简单的思考和整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意识形态
正如有人所说“西方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对阿尔都塞的响应或辩驳。”[1]正是基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视角及许多首创的理论,所以,尽管阿尔都塞的学说虽然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充满争议,至今却仍有重大影响。在当今一个不可忽视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仍能看到对阿尔都塞理论的发展、深化、借鉴或者批判。本文仅从后马克思主义转折的视角对阿尔都塞的理论做简单的分析。
一、关于后马克思主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遭受的重大曲折和资本主义内发生的复杂变化,“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理论动向。它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重要的批判传统和相关论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使马克思主义走向片段化或解构,与其它的知识理论相结合,衍生出各种复杂的理论形态。总体上,“它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未完成的规划,但今天却必须以‘超越’它自身的形式来完成它。”[2]在实践中,由于各种社会分化和身份认同互相竞争其重要性,以至于马克思的很多观点都受到了质疑和解构,“由于‘生产力’和‘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一旦受到质疑、解构或替代,马克思主义就发生危机了。简言之,这就是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机缘。”[3]
“后马克思主义”一词是由拉克劳和墨菲在1985年出版的《文化霸权和社会主义策略》一书中公开使用的。之后,在后马克思主义内部又出现了各种派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更是与其相结合,形成了“千面马克思主义”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如华勒斯坦所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第三时期的产物,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知识学前提和范式的变迁,它们都必然把理论视角转向马克思主义自身。”[4]从某一方面也说明了,即使在马克思逝世后的这么长时间内,他的思想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
尽管后马克思主义的形态各异,思想复杂,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就是它的批判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它的“解构”思想上,诸如反经济决定论、反阶级中心论、反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反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等,主张“激进民主”,反对宏大叙事等概念上。但是这种批判具有很大的经院哲学的性质,更倾向于意识形态的批判,并不着眼于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再者,强调话语世界,“他们主张意识形态、政治、经济三个层次都消融在‘话语’和‘言谈’之中,亦即把一切均视为语言的符号系统,所以该马克思主义学派又往往被评论家称作‘符号学的马克思主义’”。[5]第三、漂浮不稳定的政治立场,由于它是处
于左右流派的政治夹缝中的思想派别,政治态度十分复杂也很不稳定,主张走一条与传统的折中主义有差别的中间道路。第四、主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革新。所谓的后马克思主义必定存在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之处,其实,在很多思想上,如“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的后马克思主义”等流派,虽是在继续声称马克思主义但同时又告别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的危机。
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很多理论和现实的原因,既有对以前理论的延伸又有断裂之处。但以“论述理论”解构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方法,以及许多激进话语的产生,独特的发现问题的视角等思想,都与阿尔都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阿尔都塞在后马克思主义转折的过程中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阿尔都塞的理论与后马克思主义
阿尔都塞的理论有很多,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影响较大的应该是他的多元决定论、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理论反人道主义”以及在方法论上的问题式和征候阅读法。
首先、关于多元决定论
阿尔都塞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否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他认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其实是可以等量齐观的,成功的革命从来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经济矛盾的简单结果,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特殊的作用,而整体的每一个相对自主的因素,都有其相对自主的历史,都有它自己的发展韵律和连续性。他把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理论等的社会结构形式,定义为许多实践的共存状态和转化形式,“尽管经济实践在任何时候都决定着各种实践之间的关系,但每一种实践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挥作用,都是其他任何一种实践存在的必备条件;因此,这些实践共同组成了一个有中心但却并不平衡的决定结构。”[6]而将此理论推进开去,也就意味着,历史的生动形象从未得到过最彻底的呈现。“这样,在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中,尽管还保留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的归根结底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的相对自主性等传统名词,但却因被阿尔都塞塞入了不同的内容,从而在旨趣上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迥然相异了。”[7]
在这里,阿尔都塞其实间接抛弃了古典历史唯物主义,拒绝接受马克思的生产力发展的
观点,这也是在后马克思主义者中也是最大的负面认同。因为,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是很明确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尽管不是决定性的作用”[8]而风行于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多元思想多对此持质疑和反对的态度,该颠覆性的思想与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有直接的关系。后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解构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中,诸如采用语言分析的方法,既肯定生产之社会基本活动的含义,又强调社会行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个人自由意志。在理论上,这与对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发挥是离不开的。
再者、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阿尔都塞的众多理论都与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其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地位。阿尔都塞给意识形态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意识形态是支配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思想的观念和表象的体系”[9],他认为一般的意识形态是纯粹的幻想是虚无是外在于实在的,因此一般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它只是一种个体与它们的真实的存在条件之间的想象关系,并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为前提。在《保卫马克思》中,就这种区分他又明确的说道“马克思的著作本身就是科学,而过去,人们却要求我们把科学当作一般意识形态”,如果哲学家没有自己的独立精神个性,而只是一味地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并赢得听众的。同时,他认为,意识形态通过教育等途径进入个体,使个体成了一个有见解能行动的主体。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始终支配着人的观念,所以真正的主体是意识形态而不是人自身。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通过语言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每一个体进入社会秩序的过程,就是进入意识形态话语的过程。
从阿尔都塞的思想出发,正因为完全主体的不可能性,他认为人类必须不停地生活与意识形态中,即使在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按此理论出发,如果意识形态是多元的,如果多元的意识形态不能被简单地化约到物质或阶级结构,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的质疑,而后马克思主义者用“论述理论”将其取而代之。尽管阿尔都塞在坚持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前提下不断自我批判和修正他的理论,但是,在他的逻辑推论下,将意识形态引向语言学、符号学、文学、及话语分析等领域,还是让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强大的影响。由于主体的意识是未定的、未完成的,因此它永远是不可能完成对感知对象的完整表达的,这就瓦解了似乎所有“真实”的论断,使意识形态表达往往隐含自相矛盾、自相破解的话语悖论。阿尔都塞不断推进的理论力量在后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三、阿尔都塞的理论反人道主义
为了批判当时奉行欧陆和苏联党内的人道主义思潮,阿尔都塞提出了著名的“理论反人道主义”。从主体移心论出发,他认为,生产关系不是人和人的关系,生产关系才是生产过程的主体而不是人,据此,他否认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鼓吹历史是一个无主体的过程。认为主体仅仅是被构造出来维持一种既有位置的,主体性就成为一种不稳定的效应,而不是自我判断的中心。阿尔都塞的“理论反人道主义”对人类中心论和人道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有人做出这样的类比:“正如哥白尼使宇宙研究不能再以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为中心,达尔文将人类从动物王国的优越地位驱赶出来,弗罗伊德使人不再确信‘自我’就是精神分析的中心一样,阿尔都塞同福柯、列维—斯特劳斯、拉康这些结构主义思想家一起,使得社会科学再也不能以人为其研究中心。”[10]
阿尔都塞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加于马克思,冠以马克思的名义说出来。他用于观察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各个方面的历史观,也不例外的被用来加给马克思,来取代历史唯物主义。而马恩早在《神圣家族》中就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1]阿尔都塞在“理论反人道主义”中对主体中心的消解也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对“解中心”的继承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福柯大声疾呼“人的死亡”,德里达论证“人的终结”,更多的人认为主体是仅仅被构造出来、维持一种先在位置的“意识形态动物”,主体不再具有完整性和自主性,相反,是一个不断通过话语来构造自己欲望的无止境的过程。阿尔都塞的理论确实光亮于后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四、问题式和症候阅读方法
而从方法论上来讲,阿尔都塞的独特理论,其实源于他发现并自觉运用的一种思考和阅读的方法,据此,有人认为,“阿尔都塞的整座大厦都是以自我为根据的”[12],所以,这种方法虽然作为隐性的存在,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问题式的提出是阿尔都塞为反对人们阅读只停留与表面文字而提出的,主张人们应去深究文章的内在整体性和思想的内在本质,以一种内在总体性和内在架构的特殊结构才能把握住事实,但是他本人也轻描淡写的指出这“只是一种特定的发问方式使一定的思想内容形成一定的理论思想体系”[13]。他这种独特的阅读方法往往并不急于下定义,而是倾向与先做一番思之追问,比如:“我们在经历了考验、挫折和软弱以后,从内心感到压抑不住而必定要提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怎么样了?它在理论上是否能站得住?如果能站得住,它有什么特点?”[13](P14)我想,这也是我们许多人在现实和理论中常常疑惑的问题。而深下去想,这种追问确实会变成一个问题群:“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理论是如何可能的?什么是它得以成立的质性边界?……一句话,什么是马克思哲学自己独居的‘特殊差异性’?。”[14]问题式的方法前置,是阿尔都塞重要的逻辑思路。而症候式阅读,用阿尔都塞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要看见那些‘失察的东西’要在充斥着的话语中辩论出缺乏的东西,在充满文字的文本中发现空白的地方,我们需要某种完全不同于直接注视的方式,这是一种新的、有信息的注视,是由视域的转变而对正在起作用的视野的思考产生出来的。”[15]阿尔都塞认为,一个文本不仅仅是它看似要说的东西,背后必然有“无声话语”存在,就好像无意识的症候深藏其后,因此应该应批判性地阅读,将文本作为一种新的问题框架和对象来阅读。
而发展到后马克思主义那里,问题式和“症候阅读”实际上既是阐释学关注的问题,也是解构主义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它是否需要一定的阐释标准和规范,是否意味着阐释目标的虚无和阐释过程的永无终结呢?而阿尔都塞提出的问题总框架,似乎既可以用来说明知识框架的断裂和非连续性发展,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定“症候式阅读”的范围。而作为一种方法论,它的应用似乎又带出了更多让人思考的问题,引起了阅读和阐释理论的变革,从形形色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仍能找到很多让人思索的问题。
三、对我们的当代省示
在后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阿尔都塞的思想辐射力确实很大,对他的赞誉也有很多“无论
在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还是文学评论、电影理论或美学理论的相关讨论里,他的所谓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可能都会耳熟能详。”[16]他的理论的反叛力度和反省深度,已经传播到众多的理论和文化运动中去,在福柯的知识话语理论和权利理论中,在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中,在众多的文化研究论文中,在女权主义者那里……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因此有人说,“尽管阿尔都塞主义已经过去,甚至显得荒唐可笑,但它在英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刻下的标记是永久的……传统的权威话语现在只作为评论的对象而存在,再也不能作为庄严的言说立场而存在。”[17]而阿尔都塞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他的结论,而在于他发现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德里达也评价道“跨越了那么多的生活……经历了个人的、历史的、哲学的和政治的冒险;以他的思想和他的存在方式、言说方式和教学方式所具有的辐射力和挑战力,显示、感染和影响了那么多的话语、行动和存在,以至于形形色色的最矛盾的阐释也永远不能穷尽它们的源泉。”[18]因此我们说,阿尔都塞的思想至今仍未过时,如上所述,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向后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性转折。
当然,对他的批判也有很多,散见于国内相关领域中批判之声其实多与赞誉。因为他存在与经典马克思叙事之间的断裂,有人指出“不是所有西方出版的研究都适合我们国人的需要与现实,而且也不是所有西方的研究成果都是毫无缺点不可超越。”[19]因为从总体来说,由于当时的暗淡历史,使这一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理论也带有严重的孤独和失望的成分,确实表露出“希望的减少和信心的丧失”,弥散着一种虚无的气氛,而决定性因素还在于它们是“失败的产物──1920年以后西方工人阶级经历了长期的曲折和死气沉沉的局面,其中,许多年头之可怕是历史上罕见的”[20]。
对于当今的我国来说,阿尔都塞的思想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我们一方面在超越自身传统,另一方面也在寻找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认同的追求。在社会发展的过渡和转轨时期,众多理论思考的半成品和次品,有待进一步去粗取精的再认识。因为,虽然有时候社会的发展按照一定的规则、甚至按照思想家们所预测的方向进行,但实际上社会的发展本身又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个挑战性的复杂问题。而无论如何,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现时代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近一百年来,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在同现实社会反复遭遇的过程中……思想家们却一次又一次地在考察和分析当代社会运作逻辑的时候,反复地把马克思的社会理论重新加以考察和试探”[3](P158)。由于它自身理论具有的反思批判性,马克思的思想仍是我们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他,就不可能重述十九世纪的思想史……至于作为资产阶级现代性和资本主义的批评的思想家的马克思,则更有资格被列入经典作家之列”[21]而针对今天资本主义出现的众多问题,要研究它,马克思的理论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而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所谓新秩序,仍和马克思生前一样、依然千疮百孔。”[22]
但是毋庸置疑,作为一个世纪以前的人,马恩的知识、思想和视野同样受到历史的局限,所以《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之后,他们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首次做了重大修改和补充。“如果能活到今天,亲身体验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的新发展、新变化,他们肯定会对自己的理论做出更多、更大的修正。发展马克思主义,首要的是要敢于突破,承认它的许多思想、原理和方法由于时代的发展而过时了;其次能够运用新的方法对新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新的科学结论,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带有新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23]否则,只是一概否定或者全盘接受,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任何理论,只有在挑战中才能更加强大,在竞争中彰显威力,只有立足于自己现实,与世界对话,才有助于我们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这应是我们的理论平台。“正视他人的成就,只会使我们更加强大,而不是相反。”[14](P85)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就显然要在研究现实同时,关注社会上的多种思潮,批判的吸收各种成果。只有走出教条主义的阴影,“使我们有权正确地重新估价我们自己,坦率承认我们的优点和缺点”,才能使我们的思想不断向前发展。
[注释]
[1]BarrySmart,Foucault《MarxismandCritique》London1983P14
[2]胡大平《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性探讨》现代哲学2004.1P33
[3]黄瑞淇主编《马学新论: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台北1998P7
[4]ImmanuelWallerstein《UnthinkingSocialScience》LondonPolicyPress1991P170-180
[5]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出版社2002.9P711
[6]孟登迎《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P191
[7]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海南出版社2002.12P617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2P701
[9]《列宁和哲学》伦敦1971英文版P143
[10]StevenSmith《ReadingAlthusser:anessayonStructuralMarxism》CornellUniversity1984P19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版1995.2P118-119
[12]希尔施《法国新左派思想史》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3.5P175
[13]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P47
[14]张一兵《阿尔都塞与<保卫马克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5P86
[15]LouisAlthusser《ReadingCapital》London1979P27
[16]张一兵《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3.7P1
[17]LeonardJackson《TheDematerialisationofKarlMarx:LiteratureandMarxistTheory》Longman1994P208-209
[18]GregoryElliot《Althusser:acriticalreader》OxfordUK&CambridgeUSA1994P177
[19]拉克劳墨菲《文化霸权和社会主义策略》远流出版公司1994总序
[20]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P118
[21]Furet,F《FrancoisFuret:Marxaprèslemarxisme》litteraireN3241994P43-46
[22]徐崇温《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若干新动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1
[23]黄宗良、孔寒冰《关于社会主义与时代挑战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1
[参考文献]
1、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出版社2002.9
2、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海南出版社2002.12
3、李青宜《阿尔都塞与“机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12
4、Althusser,L《ForMarx》London1969
5、Althusser,L《LeninandphilosophyandotherEssays》London1971
6、张一兵《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3.7
7、黄瑞淇主编《马学新论: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台北1998
8、张一兵《重解阿尔都塞》南京社会科学2002、4
9、段忠桥《对安德森“扩大”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质疑》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2P92
10、吴静《最后的阿尔都塞》南京社会科学2002、4
11、陈学明《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6
12、胡大平《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性探讨》现代哲学2004.1
13、陈学明《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2(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