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重新认识列宁主义科学体系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重新认识列宁主义科学体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重新认识列宁主义科学体系

【英文标题】RerecoganizingScienticSystemofLeninism

【内容提要】科学的列宁主义体系由基础性理论、宏观社会主义理论、微观社会主义理论构成。它由务虚到务实,由抽象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一层层、一个个地阐述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诸问题。

【英文摘要】Thescientificsystemofleninismiscomposedofthebasicaltheory,macrosocialismtheoryandmicrosocialism.Thesystemrangesfrompseudotorealisticalpractice,fromabstracttoconcrete,frommacrotomicro,andexpoundsmanymattersconcerningthesocialistconstructionoftheformersovietUnionlayerbylayer,onebyone.

【关键词】列宁主义/科学体系/理论/认识Leninism/scientificsystem/theory/recoganize

【正文】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20世纪俄国及东方其他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武器。当前,它对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是,怎样认识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却是学术理论界长期以来远远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此作深入的研究。

一、重新认识列宁主义科学体系的意义

作为科学理论的列宁主义,被公开确认、被理论界高度重视并予以研究和宣传,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阐述列宁主义的最高权威是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而斯大林阐述列宁主义的权威性著作则是《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斯大林在这两篇著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论述了列宁主义的体系。

从《论列宁主义基础》看,它在论述列宁主义在历史根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列宁主义的以下内容:1.列宁主义的方法。认为列宁主义的方法,一是恢复被第二国际破坏了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是根据第二国际的行动而不是根据它们的口号来检查第二国际各党的政策;三是按照革命的方法去改造全部党的工作;四是以自我批评的方法来培养党的干部和领导者。2.列宁主义对革命理论作用的认识。认为列宁主义了解革命理论对于革命运动和对于党的重要意义,它强调设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它批判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的理论,形成和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3.列宁主义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认为列宁主义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统治,苏维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4.列宁主义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认为农民问题是列宁主义“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总问题的一部分。5.列宁主义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认为列宁主义强调当前的世界已被划分为两个阵营,即压迫民族的阵营和被压迫民族的阵营。列宁主义要求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结成一条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战线。6.列宁主义的战线和策略。认为根据列宁主义理论,战略是规定无产阶级在革命某一阶段上主要的打击方向,确定革命的力量;策略则是规定无产阶级在革命的来潮和退潮这个短时间内的行动路线,就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以新的斗争口号代替旧的斗争口号,以新的斗争形式代替旧的斗争形式。7.列宁主义对党的认识。认为列宁主义强调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是全体党员意志的统一,是靠清洗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而巩固起来的。8.列宁主义提倡的工作作风。认为列宁主义强调把“俄国人的革命胆略”和“美国人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斯大林虽未说列宁主义的上述内容构成了它的体系,可是实际上,他从这些方面归纳列宁主义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涵盖了列宁主义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无产阶级革命问题、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农民问题、党的问题、战略和策略问题等等方面,意味着在他的思想上,上述内容构成了列宁主义的体系。

《论列宁主义基础》之后不久出版的《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在强调列宁主义的主要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论述了列宁关于“不断革命”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即关于党和工人阶级关系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胜利的理论、关于苏联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理论等等。从思想内容以及精神实质看,这一著作同《论列宁主义基础》是基本一致的。它在肯定前一著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列宁主义的有关理论作了更深入的阐述。

上述斯大林的两篇著作,为认识列宁主义的体系和认识作为这一体系构成部分的各个理论定了调子。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苏联的有关书籍在反映什么是列宁主义时,在解释列宁主义的各个理论时,没有超出上述思维定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出版的有关著作在论及列宁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各个理论时,也沿袭了上述思维定式。也就是说,长期以来,苏联理论界和中国理论界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斯大林的认识来阐述列宁主义体系和它的各个理论的。而这样的认识存在着下述缺陷。

第一,没有突出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思想和理论。在列宁思想史上,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思想是十月革命后他的思想,或者说是列宁的后期思想。就无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及其任务而言,最困难、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巩固政权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的后期思想,着眼点正在于无产阶级怎样巩固政权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以,他这方面的思想比十月革命前他关于如何夺取政权的思想更重要、更伟大。上述斯大林对列宁主义内容的归纳,虽然其中包含有列宁后期思想的内容,如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关于工农联盟的理论等等,但是没有突出地反映这方面的思想。也就是说,他对这方面的思想的反映,从量上看不占优势,从地位上看不占核心的主导的地位。非常明显,他过多地反映的是如何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和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

第二,没有反映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在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思想里,有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如何巩固工农联盟的内容,也有关于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内容。在无产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相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巩固工农联盟而言,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更伟大、更困难的任务。所以,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是列宁后期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上述斯大林对列宁主义内容的归纳,恰恰没有反映列宁关于苏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

第三,没有反映列宁关于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当前,理论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实事求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列宁主义的精髓。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在他逝世前夕,不断强调必须重视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从实际出发确定苏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可是,上述斯大林对列宁主义内容的归纳,完全没有反映列宁的这一思想,即没有反映列宁主义的精髓。

由于以前对列宁主义内容或体系的归纳,存在着上述一些缺陷。所以必须重新认识列宁主义的体系,或者说必须从列宁主义内容的实际出发,发现它的真正科学的体系。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正确地掌握列宁主义,并用以指导当前的实践。

二、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构成内容

在20世纪初俄国建立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产生了列宁主义。在俄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在长期的国际国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下欧洲的和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列宁主义得到了发展。此后,在苏维埃俄国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它得到了多方面的和深层次的发展。重新认识和发现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必须考虑到上述列宁主义发展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笔者经研究后认为,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由下述理论内容构成:

1.关于“讲求实际”的理论。所谓“讲求实际”,意即当前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在1918年春天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俄国和发展生产上以后,列宁主张讲求实际,从苏俄当时的条件出发办好国内的事情。例如,他主张利用旧社会过来的专家甚至利用旧企业主的作用,借鉴美国的泰罗制,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当党内有的人思想上有顾虑时,他指出:“正是为了执行我们的革命任务,并且使这些任务不致成为空想或天真的愿望,而能真正变成现实(能迅速得以实现),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们现在应当把组织工作中的讲求实际和求实精神作为当前首要的、最主要的任务。”(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PP.145-146)在这一时期,列宁对苏俄恢复和发展经济途径的设想是国家资本主义,即主张由国家机关或工人组织对企业的生产和分配过程实行监督,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沿着有利于无产阶级利益的轨道有序地发展。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理论根据,所以党内有的人对此不理解,他们攻击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主张。针对此,列宁指出:“这些人怎么啦,怎么能够抓住书本上的只言片语而忘掉现实呢?现实告诉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胜利。”(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P.235)这一论断所体现的,也是讲求实际的思想和理论。

2.关于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殊性的理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列宁在有关文章中分析革命形势、革命前景和革命道路时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8卷.)(P.163)这是列宁在自己的著述活动中最先比较明确地论及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殊性。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则更具体、更直接地提出苏俄走向社会主义必须通过特殊的办法。在俄共(布)十大报告中,他在讲到过渡问题时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有具备了实力雄厚的大工业基础,才能保证实现过渡的任务,“而在俄国,第一个特点……就是我国的无产阶级不但只占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占有大多数的是农民”。(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P.21)他认为,由于这种情况,俄国无产阶级需要同小生产者打多年的交道,这样就有必要在经济生活中实行自由贸易。在这次大会上的报告中,他在讲到无产阶级同小农的关系时还说:“毫无疑问,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些办法在工农业雇佣工人占大多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采用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P.50)这里所表述的思想,就是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有其特殊性。

3.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1916年,列宁撰写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它的产生意味着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社会结构的“过渡”。同年,列宁撰写《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等著作,提出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又有东欧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有处在资本主义以前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而且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了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对被占领的地区实行压迫和掠夺的政策。因此,帝国主义时代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战争。这就是他所说的:“可能有而且必然会有:第一,革命的民族起义和战争;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争和起义;第三,这两种革命战争的汇合等等。”(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8卷.)(P.89)这说明,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时代是一个充满各种社会矛盾的时代,是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时代,是各种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统治者进行猛烈打击的时代。

4.关于俄国革命是欧洲革命“序幕”的理论以及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各国的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列宁在思考未来的革命时认为未来的欧洲革命和世界革命将从俄国革命开始,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将成为全欧洲以及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他继续坚持这一理论。如他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指出,下一阶段俄国人民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更大的规模,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就能“使我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进到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但它能使俄国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这样,俄国无产阶级就会使自己主要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战友——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易于进行决战。”(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PP.90-91)在十月革命过程中,以及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坚持“序幕”的理论,把俄国革命的命运同全欧洲革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国内战争时期,他认为只有西方各国发生革命并取得胜利,才能有力地支持俄国革命,使其免遭帝国主义的颠覆。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列宁逐渐形成苏俄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是因为国内战争的胜利使列宁看到,即使西方各国不发生革命或者说西方的革命未取得胜利,苏俄一国也能够巩固政权,而且苏维埃国家掌握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条件和生产条件,可以单独一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是因为西方的革命渐渐走向低潮,短时期内无胜利的希望,苏俄只有一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21年,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和有关著作中阐述了这一理论。

5.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可以先夺取政权并利用手中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条件的理论。孟什维克一贯认为,俄国还没有成长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步,它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列宁针对此指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确实比较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确实不够好,但是俄国无产阶级可以先夺取政权,利用手中的政权发展生产力,创造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如同他在回答孟什维克时所说的:“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P.372)他还说,如果这体现了俄国革命特殊性的话,那么,“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P.372)

6.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经过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实践和国内战争时期的实践以后,到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认识到只有在社会化大生产占优势、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才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例如在俄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所谓通过“中间环节”,指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作用、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以及利用商品和货币的作用。所以苏俄历史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以后,列宁主张支持农村小农经济的发展,允许和支持城市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发展自由贸易和商业,利用资本主义的有益因素发展苏俄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如同他所说的:“在最近这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从宗法制度、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当利用资本主义(特别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P.217)

7.关于转变工作重心的理论。1918年春,苏俄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告一段落。于是,列宁和党中央提出必须转变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把工作重心由对敌人进行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转到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上,或者说转到发展经济和发展生产上。就此,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说:“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取得了和平(虽然是条件极为苛刻和极不稳固的和平),因而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和最困难的方面,即集中到组织任务上来。”(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P.150)还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剥削者还采取公开的内战形式进行反抗,管理的任务不可能成为主要的中心的任务,“现在它已经成为这样的任务了”。(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P.155)就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过程而言,同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相比较,管理国家和发展经济的任务更重要、更困难。因为在管理国家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又不能再产生的条件,必须创造新的社会制度,所以,列宁把政策斗争和军事斗争比作轻骑兵行动,把管理的方法比作重炮兵行动。他说:“我们用轻骑兵获得了胜利,可是我们也有重炮兵。我们用镇压的方法获得了胜利。我们也能够用管理的方法获得胜利。形势改变了,对敌斗争的方法也要善于改变。”(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P.160)

8.关于发展小农经济和引导农民合作化的理论。国内战争时期,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损害了小农的利益。新经济政策初期,列宁认识到恢复经济和医治战争创伤必须从改善小农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开始。他说:“我们应当鼓励小农业。我们必须尽一切力量来鼓励小农业。”(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PP.74-75)“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207)由这一思想出发,他领导苏维埃政权改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制,恢复自由贸易,积极对农村供应工业品以满足农民商品交换的需要,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列宁逝世前夕,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提出了引导农民合作化的思想。当时他所说的合作社,是合作化程度很低的消费合作社。在这种合作社制度下,农民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仅仅通过合作社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换和城乡之间的交换。但是,通过这种合作社制度,可以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逐渐养成他们集体化的生活习惯,便于时机成熟时向生产合作社发展。他要求大力发展合作社,要求国家从经济、财政、银行等方面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9.关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并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理论。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增加了。列宁指出,在这个事实面前,无产阶级政权可以作两种选择:一是禁止、堵塞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通道,“一个政党要是试行这样的政策,那它就是在干蠢事,就是自杀。说它在干蠢事,是因为这种政策在经济上行不通;说它在自杀,是因为试行这类政策的政党,必然会遭到失败。”(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P.210)当时,有的共产党员正是希望作这种选择。列宁说,我们必须努力纠正这种错误,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种选择是把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他说:“或者是……不去试图禁止或堵塞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努力把这一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因为凡是有自由贸易成分以至任何资本主义成分的地方,都已经有了——这种或那种形式、这种或那种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P.211)这一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有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租赁制等等。列宁主张在实践中积极推行这些制度。

10.关于开展文化革命的理论。十月革命胜利时的苏俄,文盲占人口的大多数,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以,列宁逝世前夕郑重地提出了开展文化革命的任务。他说: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就需要一场变革,需要有全体人民群众在文化上提高的一整个阶段”。(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P.364)“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P.368)同时他认识到,开展这个文化革命,从物质方面的条件和文化基础上看,是非常困难的任务。为了克服困难,推进文化革命,他提出了许多措施。如建议修改国家的预算、削减有关方面的开支、增加教育经费;提高国民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从而发挥他们在文化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发展城乡间的交往,使城市党支部同农村党支部建立联系,由城市党支部对农村党支部提供援助,促进农村文化革命的开展。

11.关于建立和发展苏维埃民主制的理论。1918年春,列宁在有关文章中阐述了苏维埃民主制的特点。他说:“苏维埃民主制即目前具体实施的无产阶级民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在于:第一,选举人是被剥削劳动群众,排除了资产阶级;第二,废除了选举上一切官僚主义的手续和限制,群众自己决定选举的程序和日期,并且有罢免当选人的完全自由;第三,建立了劳动者先锋队即大工业无产阶级的最优良的群众组织,这种组织使劳动者先锋队能够领导最广大的被剥削群众,……从而第一次着手使真正全体人民都学习管理,并且开始管理。”(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P.183)这里所强调的,一是劳动群众可以选举自己信任的人担任公职,并且可以监督和罢免担任公职的人,二是全体劳动者都集合在有关的群众组织下,可以有组织地学习管理,可以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管理。这说明,无产阶级民主制确实比资产阶级民主制更民主。在此后的实践中,列宁不断要求发展苏维埃民主制。在国内战争期间,由于严峻而激烈的阶级斗争形势,苏维埃政权利用“肃反委员会”组织,采取非常手段打击了敌人的破坏活动。当国内战争结束时,列宁立即提出缩小“肃反委员会”的权限,加强苏维埃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新经济政策时期,鉴于国家机关中官僚主义日益严重的事实,列宁在有关文章中提出,必须根据“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对国家机关进行改革,使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便于接近群众、了解群众和听取群众的意见。

12.关于巩固工农联盟的理论。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几年里,苏俄的工农联盟是不断变化的。从1917年至1920年底,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无产阶级同农民之间建立了军事联盟,即这两个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对白卫分子和其他各种反革命分子作军事斗争,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军事联盟是工农联盟的最初步的形式,而且它需要以一定的经济联盟为基础。这时的经济联盟也只是具有最初步的形式,即农民从工人国家那里得到了全部土地和免遭地主富农蹂躏的保障,而工人则从农民那里得到了粮食。列宁认识到,这种最初形式的联盟是粗陋的。国内战争结束以后,形势和任务改变了,工农联盟的形式也必须改变。列宁在有关会议上的报告中鉴于当时农民的处境十分困难而提出:“我们的任务是要赶快帮助农民。工人阶级的处境非常艰难,他们非常痛苦。然而,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人都懂得,为了工人阶级专政,我们应当作出最大的努力,不惜任何代价来帮助农民。”“我们帮助农民,是因为不和他们结成联盟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就谈不上保持政权。”“我们帮助农民,因为这是我们保住政权所绝对必要的。专政的最高原则就是维护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使无产阶级能够保持领导作用和国家政权。”(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PP.49.50)从这一理论出发,列宁领导国家改过去的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制,允许自由贸易,对农村供应农民所需的工业品,改善了无产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建立和巩固了新的工农联盟。

13.关于苏俄对外关系的理论。苏维埃国家建立后,特别是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后,它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已经有了经济联系,并且这种联系在不断加强,特别是俄国的对外贸易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据当时的事实,列宁在党的十一大报告中说:“资本主义列强近年来最迫切、最实际和表现得最突出的利益,是要求发展、调整和扩大对俄国的贸易。既然存在这种利益,那么,尽管会有辩论、会有争执、分歧各方会有不同的组合——甚至很可能闹到决裂的地步,但这个基本的经济需要最终还是会发生作用的……苏维埃共和国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正常贸易往来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P.71)这说明,列宁肯定苏俄能够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经济联系。由这一思想出发,列宁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善于同外国资本家做生意。1922年4-5月间,欧洲20多个国家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国际经济和财政会议,苏俄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列宁对苏俄的代表们说:“我们要做生意,他们也要做生意。我们希望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而他们希望做有利于他们的生意,至于斗争将怎样展开,这要看我们外交家的艺术了。”(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P.70)从政治上看,苏俄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存在着被侵略和被颠覆的危险。列宁要求苏俄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并且抓紧时机把国内的建设搞好,增强国力,以应付突发事件。

14.关于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列宁领导俄国革命,是由在俄国建立新型马克思主政党开始的。20世纪初,他在《怎么办?》、《进一步,退两步》等文章中提出了建党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如必须建立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必须由党领导工人革命运动的观点、党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灌输到群众运动中去的观点、党必须是秘密的党和党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的观点、党内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和严格的纪律的观点。正因为列宁按这样的理论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才有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努力建立新政权和巩固新政权,特别是领导人民群众和红军进行国内革命战争,同发动反革命暴乱的阶级敌人,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鉴于此,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维病》中指出:“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9卷.)(P.24)在建设苏维埃国家的过程中,列宁领导党反对内部的“左”的机会主义和右的机会主义,同组织的行为进行了斗争。1921年3月,他为党的十大起草《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草案初稿》,其中提出:“为了在党内和整个苏维埃工作中执行严格的纪律,并取缔一切派别活动以求得到最大程度的统一,代表大会授权中央委员会,在遇到违反纪律、恢复或进行派别活动的情况时,可以采取党内一切处分办法,直到开除出党;而对中央委员则可把他降为候补中央委员,甚至采取极端措施,把他开除出党。”(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1卷.)(P.83)

三、对列宁主义科学体系的论析

作为科学的学说体系,内部各个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必然十分严谨。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具备了这一特点。上述14个理论中,序号为1、2、3、的理论,即关于“讲求实际”的理论、关于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特殊性的理论、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理论,属于基础性理论。它反映了列宁主义的方法论,说明列宁主义看事物时,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出发,列宁主义分析问题时,注重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它反映了列宁主义体系中一系列理论借以展开的出发点,或者说它揭示了列宁主义对时代性质和矛盾的正确分析,指明了列宁主义解决时代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列宁主义其他各个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上述14个理论中,序号为4、5、6的理论,即关于俄国革命是欧洲革命“序幕”的理论,以及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可以先夺取政权并利用手中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条件的理论、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为宏观社会主义理论,或者说就大的方面说明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它说明了列宁关于俄国革命与欧洲革命关系的思想,肯定地回答了苏俄能不能一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说明了列宁关于苏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与社会主义目标之间关系的思想,以及列宁关于选择社会主义途径的思想,指出俄国可以先夺取政权,利用手中的政权创造必要的条件,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目标,指出苏俄可以而且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向社会主义过渡,从而肯定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无疑,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能否正确地认识它,关系到执政党能否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正确地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列宁主义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为苏俄的社会主义实践指明了方向。

上述14个理论中,序号为7、8、9、10、11的理论,即关于转变工作重心的理论、关于发展小农经济和引导农民合作化的理论、关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并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理论、关于开展文化革命的理论、关于建立和发展苏维埃民主制的理论,为微观社会主义理论,或者说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措施的理论。这些理论说明,为了顺利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执政党和国家政权必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上;鉴于苏俄生产力水平低和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事实,必须支持小农经济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化;必须允许城市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并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便消除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必须开展文化革命,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必须建立和发展苏维埃民主制,保证人民群众有充分的权利和有效的方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列宁主义体系中的这些理论,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苏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规划了人民实践的道路。

上述14个理论中,序号为12、13、14的理论,即关于巩固工农联盟的理论、关于苏俄对外关系的理论、关于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也属于微观社会主义理论,但这几个理论说明的是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所以也可以说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条件的理论。这几个理论说明,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足够的力量,巩固工农联盟,就可以获得这种力量;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好的外部环境,苏维埃国家只要善于同外国人做生意,善于处理对外关系,就可以达到利用外部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坚持工人阶级执政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如果能够坚持既反对“左”的倾向,又反对右的错误,反对派别活动,坚持党的思想统一和组织统一,一定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社会主义事业引向胜利。列宁主义对这些问题的阐述,将使实践中的人民看清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增强事业成功的信心。

综上所述,列宁主义科学体系的内部结构十分严密。它由基础性理论开始,继而是宏观社会主义理论,接着是微观社会主义理论。微观社会主义理论中,处于前列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具体措施的理论,接下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条件的理论。这个理论体系,由务虚到务实,由抽象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一层层、一个个地回答了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诸问题。可见,它是一个科学的学说体系,是真正科学的列宁主义体系。

作为科学的学说体系,必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具有这一特点。在20世纪苏俄以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它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苏俄人民在它的指引下,建立了工农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并且以英勇的斗争捍卫了这个政权。从1921年3月开始,苏俄人民在它的指导下展开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中,它体现出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在改革中,必须正确处理利用资本主义作用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关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关系等等。列宁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有关的理论,为人们正确处理上述关系提供了正确思维的力量。这说明,列宁主义科学体系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确确实实是一个科学的学说体系。(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