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政治体制改革当然要慎之又慎,但不能停止不前。应允许先搞试验,取得经验,再行推广。搞试验,便体现了慎重,如果不把民主作为目标,而只作为一种手段,势必会在理论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时可以用民主的手段,彼时也可以不用民主的手段,从而导致了民主可有可无.

20多年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并未停留于现状,而是更加积极地探索、拓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空间。2007年新春伊始,总理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重要文章;两会期间,他又就学习先进文明成果、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温总理所阐释的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程的基本趋势、民主政治的共同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以及怎样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等重要论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可以说,它为我们正确认识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提供了一系列卓越的见解。

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是由demos和kratia两词合成的。demos是指人民,kratia则是指权力或治理。民主的基本涵义是,人民的政权和按照人民意愿进行的治理。古希腊雅典时期的伯里克利,就把人民和民主政治紧紧连在一起,他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里。”民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更是构成了核心价值理念。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就是用民主的方式管理国家和改造社会。社会主义作为新型国家,应该自觉地遵循民主的规则,建立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形成良好的民主秩序氛围。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本质要求。正如温总理在最近的讲话中指出的:“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这个论断,清晰地揭示了民主政治的实质。中国共产党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政党,党代表人民执政,带领人民群众掌握国家政权,必然要全力以赴地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并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只有这样,才能集中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并努力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民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新型民主,不仅不排斥以往任何形态的民主,而且要接纳承继其优良的民主传统

文明,是与蒙昧、野蛮相对立的状态,它处在不断开化和进步中,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改造自身的能力和结果。在探究什么是文明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作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分析。他们认为,随着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人类必然告别蒙昧、野蛮走向文明,而经由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无一例外地属于全人类共同享有。诚如温总理所言,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早就指出,在政治领域出现的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理论和实践,是人类创造的共同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进步价值观。马克思不仅称赞原始社会的民主制,称赞奴隶社会的希腊民主制,而且称赞扫除了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制,他说,“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是“人的自由产物”。对于资产阶级建立的民主共和国,恩格斯更明确地指出: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比民主、共和观念更深一层次的是人的自由、平等的观念,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可以说是源于深厚的历史积淀而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这就是在《共产党宣言》中形成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总理说,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民主具有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新型民主,不仅不排斥以往任何形态的民主,而且要接纳承继其优良的民主传统,这样才能进一步创造民主的崭新内容与形式。

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模式,主要有哪些内容

自20世纪以来,全球民主化浪潮汇成了滚滚洪流,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了民主发展的道路。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邓小平领导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在政治方面首先从民主问题着手,带领我们走上“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化”的道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69页)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转型,不但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而且在政治体制上实现了从集权专断向民主政治的转变。

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人民争取和发展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温总理说,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文化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实现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重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千万不能以西方国家发展的模式来裁剪中国的实践,评判我们的成败得失。

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走向民主化的道路上充满波折、酿成动荡的情况相比,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是平稳的,卓有成效的。其原因在于我国遵循了民主发展形式和途径多样性的原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模式。这主要是:第一,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全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而非西方自由主义或保守主义理论;第二,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而非多党制或两党制。第三,支撑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而非私有制。第四,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是从下至上,从基层起步,徐图进展,逐级而上,而非英美国家先从上层开刀,走自上而下的道路。第五、强调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党内民主,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一点也明显地有别于西方国家。

如果长期对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注视不够、措施不力,客观上会导致不良政治因素积累越来越多,潜藏的政治不稳态倾向也越来越严重,最终会阻碍经济改革

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最需要的是稳定,因为正如温总理说的,“社会主义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发达到比较发达,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要保持社会稳定,就要采取渐进的方针,扎扎实实地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在过去的上世纪80、90年代的改革中,我国采取了制度创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策略,保持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避免了震荡,这是最佳的路径选择。未来的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总体上应继续采取这样的策略,但要有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由易到难,这是指选择外围阻力较小或者大家已经形成共识的那些部分先改起,然后逐步深入到中心的、较艰难的部分。其次是以小带大,是指有些绕不过去、必须触及到的难题,应从小范围、小区域开始起步,再逐渐地扩展到大范围、大区域。再次是允许试验,是指政治体制改革当然要慎之又慎,但不能停止不前。应允许先搞试验,取得经验,再行推广;或一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不会酿成大错。搞试验,便体现了慎重。

在理清了上述基本思路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注意到,我们所讲的稳定,不能只是依靠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来实现,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政治控制方式层面上。如果长期对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注视不够、措施不力,客观上会导致不良政治因素积累越来越多,潜藏的政治不稳态倾向也越来越严重,最终会阻碍经济改革,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因此,在经济发展中要不断跟进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有了发展民主政治这一目标,就不至于偏离方向,从而有了强劲的前进动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例如,在我国一些地方,民主政治制度并不健全,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变成了一把手说了算,搞家长制、一言堂,一把手成了特殊的党员,不受监督和制约。这些弊端的根源在于体制上存在问题,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因此,总理强调,政治体制改革要“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扫除旧体制的障碍,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很显然,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民主政治相比,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是作为开辟和实现民主政治大好局面的方式、途径。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曾经错误地把民主只当作手段,而否认民主也是目标。在把民主只当作手段的同时,又错误地认为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民主并不是唯一的一种手段。如果不把民主作为目标,而只作为一种手段,势必会在理论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时可以用民主的手段,彼时也可以不用民主的手段,从而导致了民主可有可无。有鉴于此,在党的十三大确立党的基本路线时,强调了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大目标,民主目标更加牢固地树立起来。

政治体制改革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表明了我们所致力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完善的表达各种政治要求、政治利益的渠道,实现政治协调的民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有了发展民主政治这一目标,就不至于偏离方向,从而有了强劲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