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谐社会建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谐社会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当前国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阵营日趋式微,亦有许多学者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门真正的政治学科。因此,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的解读并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定位、马克思主义的建构和马克思主义的善待四个方面进行严谨的论证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政治学而且还是一门政治科学。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现正指导并将长期指导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政治学;和谐社会

前言

当前国内学术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阵营日趋式微,亦有许多学者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门真正的政治学科,更遑论政治科学了。据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项对政治学科教材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所调查的93种政治学科教材中,只有5部教材的书名直接以马克思主义相关命题命名(其中国内著作4部,外国译著1部)。而笔者在苏州大学图书馆查阅的189种有关政治学科教材中此类教材更少,只有蓝英著的《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和王沪宁著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治的逻辑》两部。窥一而知万,上述统计数据充分显示出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降低,也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政治学的地位正日益受到以西方实证主义研究为代表的政治学流派的严重挑战。因此,在当今社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的解读并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系统的思想观点学说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其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1]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马克思主义一直被各国无产阶级阶级确定为指导思想并指导着各国无产阶级阶级革命运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处的社会背景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应有地位的争论较为激烈。如何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对于清除各种错误观点,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思维的向度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座富矿,如何对其进行解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法按照不同的思维向度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解读是马克思主义全能论。此种观点断章取义照搬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某种观点,机械地应用于社会主义实践,其收效甚微,同时产生负面效应,反而让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如“中国”时期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就是该种论点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解读是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此种观点近年来甚嚣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时展的需要,应坚决予以摒弃而代之于西方实证主义政治学,此乃典型的西化学者的观点,其实质是要全面抛弃马克思主义,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八九反革命暴乱”就是这种观点的极端外在表现。

第三种解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论。[2]此种观点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整个政治学领域内加以宏观地考察,体现了一种科学的观点。这种解读将马克思主义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政治学原著表达的相关政治思想,观点和学说。限于实际的运用和人们认识的局限因素,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著作断章取义,并未真正融汇贯通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政治学思想,此乃历史的时代的和人的认识局限性造成的。因此,有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未真正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或身后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理解和放大,积极向社会扩展,推广应用,主要表现为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铁托主义、金日成主义、卡斯特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在各自的国家成为官方的指导思想,发挥着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溢出,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发展。我们应承认,有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真正贴近马恩的实际思想解读马克思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棵大树,扎根于西方的土地,其枝叶已发展出欧洲的范围。第三种划分的科学性在于较为客观具体,有的放矢而又不失之于空泛。同时又承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中所作的贡献,做到中西兼顾,全面考量,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准确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定位。

二、从科学的高度出发定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论证得出。在论证马克思主义是否是政治科学之前,我们应先界定政治学和政治科学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而言,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在当代政治学科的研究中,对政治学的定义主要有如下观点,即国家政治学,道德政治学,法律政治学,管理政治学,分配政治学,政策政治学,权力政治学等七种。此种划分由于观察角度不一样,其研究的侧重点亦不同,缺乏对政治学从宏观上的整体把握。笔者认为,德国政治学者列奥·斯特劳斯对政治学的分类或许更为恰当,也代表了当前西方政治学界对政治学科分类的主流划分走向。他按照政治学家从事政治学研究的方法即是运用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的标准将政治学划分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3]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原本都指政治学,是一回事。随着哲学与科学的分野,便有非科学的政治哲学和非哲学的政治科学之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坚持事实与价值相分离,主张社会科学必须将自己的研究范围严格限于事实领域,应用经验或自然科学的方法,以从中求的确定无疑的规律,从而否定了以前政治学界以价值判断区分政治学与非政治学的方法。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成为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因此,在西方政治科学日益成为政治学研究主流的情况下,将其作为判断某种思想是不是科学,应该是不失之为公正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马克思主

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科学依据。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终结,给无产阶级指明改变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具体条件和途径的一般规律。它首先是一种涉及到国家理论和社会改造的政治学说,其学说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让无产阶级获得整个世界”。这种国家主张和社会理想的主题应归属于政治哲学之类。[5]马克思主义在立足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价值判断的前提下,在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分析中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统计工具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从历史,经济,阶级等方面进行严密论证,从中高度抽象地概括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历史必然规律。[6]这种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融为一体的研究方法,符合西方实证科学主义对政治科学的定义,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形成了科学的政治学理论体系。

三、从内容的角度出发建构马克思主义

作为政治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目前学术界对其理论体系划分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观点是传统的划分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划分。另一种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顺序来划分。

第一种观点即按传统划分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7]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第二种观点即按时展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特殊和马克思主义一般。[8]按照列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一般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或称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特殊即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被他们的拥护者所坚持并发展的思想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两部分,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各民族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各自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般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特殊;马克思主义各民族国家简单相加之总和可能大于或小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小于的情形是指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中各取所需,并不能真正充分挖掘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全部资源。大于情形是指各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上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使马克思主义在现时代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原著包括: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政治学原著;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或身后的继承者的著作,主要包括列宁、斯大林、、邓小平、和等人的有关政治学著作;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及其有关著作。该流派代表人物主要以西方非官方机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为主,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二种划分的最终结果导致将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官方马克思主义”和“学界马克思主义”两种,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表明马克思主义正摆脱“御用主义”镣铐的桎梏,恢复其自身的社会科学性,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既然马克思主义是政治科学,那么,在当前实际工作中,我们对其应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

四、从创新的态度出发善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理论体系,其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源自生生不息的社会实践。[9]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将进一步丰富,它的一些结论也会过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10]笔者认为,无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如何变化,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时都应从创新的高度出发看待马克思主义。

1.应当系统地善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行动理论,是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11]马克思主义充分地吸取了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一个系统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一些基本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我们既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去孤立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格格不入;也不能形而上学地去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个别结论,实用主义地用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去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观点。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的政治公理,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人类社会除了阶级斗争之外也存在着其他的政治公理,不能把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背离。

2.应当历史地善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的产物,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决不能用今天的现实去裁剪当时的理论,否则就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误解。例如,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出发,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私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采取鼓励措施,对合法的资本收益采取保护政策。对此,我们既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倡导私有制、市场经济和资本收益,就断定我们的改革措施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反过来去挖空心思地论证,马克思当年的理论中就包含着对私有制、市场经济和按资分配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来反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应当开放地善待马克思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或实践,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开放的视野考察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从理论上说是发现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从实践上说是为了解放全人类。[12]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研究,同样

也必须具有放眼世界的眼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类社会普遍发展规律的解释能力上,而不是对某个国家的特殊发展规律的解释。相应地,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到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实践中,不仅要用某个国家的具体实践,而且要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发展现实来检验其理论的正确性。用开放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另一层意思是,应当兼收并蓄,充分借鉴和善于吸取世界各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研究成果,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应当批判地借鉴和吸取其合理的成分。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门政治学而且还是一门政治科学。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科学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应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避开理论盲目争论的误区,还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科学的本来面目,集中精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政治学简明词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8]乔耀章.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纵横谈[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

[3][美]列奥·斯特劳斯.政治哲学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4]刘惠恕.中国政治哲学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5]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7]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9]王沪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治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俞可平.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3)

[1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