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资本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马克思资本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马克思资本

【内容提要】本文以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作理论铺垫,对《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探索与研究。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既包含传统型企业家理论,也包含现代型企业家理论,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研究独到。目首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二次创业的重要阶段,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特别是职业企业家阶层的兴起则处于关键时期,用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有事大和深远的意义。

【摘要题】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企业家理论。

【正文】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从18世纪开始,经济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把和企业家有关的理论纳入经济理论框架的努力。马克思是较早研究企业家理论的经济学大师,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企业家理论,可是,很少有人挖掘和开发这个理论宝库。企业家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家的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动力之源是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创新战略和创新实践。企业家才能已经同资本、劳动力、土地一起成为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要素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现代企业家的兴起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一个国家能够富裕起来,并且很快实现工业化、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涌向市场经济的潮头浪尖。目前正是我国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也是民营企业从家族制管理融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尤其是职业企业家阶层正在兴起。加强对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的研究,用于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对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企业家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一、企业家的概念、内涵,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虽然时间久远,但对企业家概念却有众多的说法。笔者认为,企业家是活跃在市场经济舞台上,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素质、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职能的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是“工业的司令官”和“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P434、P427、P50,人民出版社,1975(6).)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素质、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职能都是企业家应当具有的必要条件,共同构成企业家概念的完整的内涵。而所有者、经营者则是上述内涵的载体。

我们给出上述企业家概念的理论根据有四:其一,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指出:企业家概念包括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精神两项内涵。其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1999年提出:“企业家是素质而不是职务”(注:厉以宁.企业家是素质而不是职务[M].企业零杂志,1999(23).)。其三,在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中,十分重视企业家个人的经营才能;我国张维迎教授则认为拥有个人资产和经营能力是成为企业家的必需条件。其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产业经理”是“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P434、P427、P50,人民出版社,1975(6).)。

企业家是—个发展着的概念。企业家这个社会角色,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企业家是集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劳动者于一身的社会角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别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家不再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而是以集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的“资本家”的身分出现;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个别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特别是“经理革命”的爆发,公司制企业的大量涌现,企业家这—社会角色,更多地由专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职业经理阶层来承担。一般把前两种业主型的企业家称为传统型企业家,而把后一种非业主型的企业家称为现代型企业家。必须特别指出,资本家与企业家是有明显区别的,拥有资本但缺乏企业家才能的人,只能叫资本家;既有资本又有企业家才能或虽然没有资本但拥有企业家才能的人才能叫企业家。

在实现企业家职能的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企业家的眼光、谋略、方法、手段、技巧等即为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主要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培养、锻炼造就而成的特有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由此所组成的综合性资质。而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素质最终都要和企业家才能一起表现出来,有的学者从定性分析角度,把是否从事创新活动和能否获得超额利润作为评判企业家的一种尺度,这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能否从事创新活动关系到企业家才能,能否获得超额利润既关系到企业家才能,也关系到企业家职能,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职能的有机统一,才是—个完整的企业家。

企业家的内涵极为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一)企业家是具有企业家才能、富有创新精神、风险精神和奉献精神,能创立新企业和发展新产业、推出新产品的能人;(二)企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能不断吸纳人才,将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优化组合,善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交易机会,降低交易费用,获取合法利润,使社会财富和价值增殖最大化的生产要素组织者;(三)企业家是具有市场眼光,能善于运用赚钱手段、利用市场信息,发现机遇和抓住机遇,并精于作出战略决策,能创造经济奇迹的市场经济战略家;(四)企业家是承担着引导、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教育、凝聚人心、营造企业文化等企业领导职能,善于运用自己独特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作风,实现领导效能最大化的企业高层领导者。

二、《资本论》中蕴含的传统型企业家理论

《资本论》中蕴含的传统型企业家理论,主要体现在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才能的融合之中。

担当企业家角色的资本家既是法律层面上的财产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他们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统决策权与控制权于一体,在企业内部实行集权型领导。而在企业外部,即在社会层面上,由于他们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既有决策权,又有控制权,特别是他们在社会上形成的整体力量,使他们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的司令官”。另一方面,他们对企业经营承担着无限责任或有限责任,在拼命追求利润和超额利润(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同时,冒着由于生产资本的预付性和收益的滞后性造成的经营风险和可能破产的巨大风险(法语中企业家一词(Entrprendre)的本意就是“承担风险”)。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传统型企业家,追求利润和超额利润是资本家的职能,但获取利润和超额利润却并非任何一个拥有资本(包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资本家都能做到的事情,只有拥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才可能做到。

对企业家的职能,不同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表述。美国经济学家沃克认为,企业家的职能是“组织和实施生产,决定生产什么、多少和哪些种类,用何种材料和样式进行生产,以及产品向什么人并用何种价格出售和支付条件。”(注:沃克·弗朗西斯.政治经济学[M].1883.P23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资本家作为资本家,他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即无酬劳动,而且是在最经济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生产。”(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P434、P427、P50,人民出版社,1975(6).)在这里,马克思对资本家的职能作了相当精辟的论述,虽然在字里行间并没有出现“企业家”三个字,但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传统型企业家这一社会角色是由资本家担当的,所以,其资本家的职能也就成为资本主义传统型企业家的职能。不难看出:沃克是从现象上论述了企业家职能,马克思则是从本质上论述了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职能。因为,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凭借企业家的眼光在市场上发现某种潜在利益或商机以后,便去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并吸引其他人投资,进行生产要素的特殊组合。去完成某种创新,而这一切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把潜在利益变成现实利益,最后获得利润和超额利润(即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在《资本论》全书中,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论述企业家才能,甚至也没有出现“企业家才能”这五个字,但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才能却是我们从《资本论》的许多论述中都能感悟到的。这可以通过对原著中下列内容的分析来说明:

例1:马克思指出:“资本家究竟是为了从可变资本取得利润才预付不变资本,还是为了使不变资本增殖才预付可变资本;他究竟是为了机器和原料有更大的价值才把货币用在工资上,还是为了对劳动进行剥削才把货币预付在机器和原料上;不管人们怎样看,对资本家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虽然只有可变资本部分才能创造剩余价值,但它只有在另一些部分,即劳动的生产条件也被预付的情况下,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P434、P427、P50,人民出版社,1975(6).)在这段原著中,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企业家才能,但从对上述内容的分析中,却能让人们感觉到:在这里,作为传统型企业家的资本家具有一种组合生产要素的才能。因为,只有将投入的货币资本、劳动力、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合理地组合起来,才会创造出剩余价值。这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才能,正是企业家才能的具体体现。这里,企业家才能是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没有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可变资本就不可能“取得利润”,不变资本也不会“增殖”。可见,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才能已被隐化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之中。

例2:“W——G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或卖。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象我在别处说过的,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P124.)在此,马克思虽然也没有直接论述企业家才能,但却可以让人感悟到:在这里,企业家才能具体表现为如何使商品体跳到金体上的“惊险的跳跃”获得成功。

例3:“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P688.)同样,马克思虽然在此也没有直接论述企业家才能,但却能令人感悟到:企业家才能具体表现为如何运用资本集中等手段,即如何通过组织股份公司去搞大生产、大项目、大工程、大流通、大金融、高科技;如何通过并购把自己铸造成“经济航空母舰”。

例4: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指出:“资本的循环,只有不停顿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资本在第一阶段G——W停顿下来,货币资本就会凝结为贮藏货币;如果资本在生产阶段停顿下来,一方面生产资料就会搁着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劳动力就会处于失业状态;如果资本在最后阶段W’——G’停顿下来,卖不出去而堆积起来的商品就会把流通的流阻塞。(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P686.)马克思又指出:“资本家在急需的时候会不顾他手中的货币的规定职能,而动用他拥有的一切,来保证他的资本的循环过程照常进行。”(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二卷,P63-64.)在此,马克思虽然也没有直接论述企业家才能,但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能“保证他的资本循环过程照常进行,”这正是企业家才能的具体表现。

例5: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作资本的周转。这种周转的持续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和资本的流通时间之和决定。这个时间之和形成资本的周转时间。”(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二卷,P100.)还指出:“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中的任何一个部分的缩短,都会增加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二卷,P174.)在这里,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的重要才能表现为;如何缩短“资本的周转时间”。因为无论是缩短资本的生产时间,还是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都会增加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

必须特别指出:资本主义传统型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的社会作用表现出两面性。从生产力方面看,企业家职能与企业家才能的社会作用表现在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历史已经证明,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由于担当着企业家角色的资本家掌握着资本这一稀缺资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目的”(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84、P434、P493、P435-436.),这是导致无产阶级贫困化和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对此,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毫无疑问是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极不光彩的一面,无论给他们带上多少美丽的光环,都绝对掩盖不了这一剥削的事实。因此,人们对资本主义传统型企业家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

三、《资本论》中蕴含的现代型企业家理论

现代型企业家主要指从事创新经济活动的职业化的企业高层经理。职业化的企业高层经理是“虽然没有资本但拥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他们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职业,凭借个人的经营才能和社会责任感来履行对企业的实际领导权,在一系列创新活动中驾驭风险,用投资人的钱去获取超额利润,以事业上的成功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正是现代型企业家与传统型企业家的根本区别。

现代型企业家的出现源于经理革命的爆发。1841年4月15日,即马克思着手写《资本论》的前两年,美国马萨诸塞至纽约的一条铁路线上发生了两列火车相撞的严重事故,2人身亡,17人受伤,一时舆论哗然!这一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事故暴露出老板虽然有钱但不一定有能力领导和管理现代企业的事实。在马萨诸塞州议会的推动下,这家铁路公司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实质是把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开,老板有财产的所有权,经营管理企业的则是经理。“经理革命”由此开始,经理制兴起并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企业高层经理成了现代企业家的代名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经理”作了较多的论述,如第一卷在论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时就提到了经理,而在第三卷中至少有18处论到“经理”这个响亮的名词。其中,马克思直接对于“经理”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理的含义。经理是“古希腊的监督人”(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84、P434、P493、P435-436.)“或封建法国所称的regisseur(管家)”(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84、P434、P493、P435-436.);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84、P434、P493、P435-436.)从“监督人”、“管家”到“资本的管理人”,在这里,马克思对经理的主要职责与功能作了直接表述。这种职责与功能的不同,正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与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的区别。

(二)早期经理阶层的生成。马克思指出:“每一次危机以后,我们都可以在英国工厂区看到许多以前的工厂主,他们现在作为经理,为了低微的工资,替那些往往就是他们自己的债权人的新工厂主,去管理他们自己从前所有的工厂。(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84、P434、P493、P435-436.)在这里,马克思客观面生动地论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经理阶层生成的一幕。这种经理阶层的生成方式与我国现代社会经理阶层的生成方式有所不同。从中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这为我们写企业家史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三)经理的现实职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不能由借贷也不能用别的方式占有资本的单纯的经理,执行着一切应由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自己担任的现实职能,所以,留下来的只有管理人员,资本家则作为多余的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了。”(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84、P434、P493、P435-436.)在这里,马克思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现代型企业家的经理的现实职能就是资本家的执行职能。同时还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资本主义企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资本主义传统企业制度已变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原来的具有“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仅有所有权,但他已“作为多余的人从生产过程中消失了”,而“单纯的经理”则有了经营权,“执行着一切应由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自己担任的现实职能。”这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由此看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生成的民营企业家,迟早也要走出这一步,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我国的民营企业家要看清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遵照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坚定地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四)经理的报酬。马克思指出:“经理的薪金只是,或者应该只是某种熟练劳动的工资,这种劳动的价格,同任何别种劳动的价格一样,是在劳动市场上调节的。”(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商业经理和产业经理的管理工资,在工人的合作工厂和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中,都是完全同企业主收入分开的。”(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在合作工厂中,监督劳动的对立性质消灭了,因为经理由工人支付报酬,他不再代表资本而同工人相对立”。(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经理领取的是监督工资,“这种监督工资像所有其他工资一样,会随着一个人效众多的产业经理和商业经理阶级的形成,越来越具有确定的水平和确定的市场价格。”(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在这里,马克思告诉我们这样几个道理:其一,“经理的薪金”“是在劳动市场上调节的”,换言之,经理薪金的多少、高低完全取决于经理本人的人力资本价值和劳动市场上供求规律的作用;其二,“在工人的合作工厂和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中,”“商业经理和产业经理的管理工资”,都在V(即可变资本价值)中支出,而不在m(即剩余价值)中支出,因此,经理的报酬是要计入企业的成本的,不能误认是剥削收入;其三,工人的合作工厂同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具有不同的生产关系的性质,一旦“经理由工人支付报酬”,就改变了作为经理职能之一的监督劳动的性质,也不再“同工人相对立”。因此,经理报酬由谁支付,同生产关系的性质相关;其四,经理作为—个阶层,其人数愈多,形成时间愈早,便愈能促使经理市场或人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经理市场或人才市场愈成熟、愈发达,经理的报酬就“越具有确定的水平和确定的市场价格”;两者互为作用,相辅相成。

(五)经理的社会作用、社会贡献和社会地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尤尔先生早巳指出,‘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不是产业资本家,而是产业经理。”(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P494、P436、P437、P434.)在这里,马克思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三点启示:第一,作为“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的产业经理,是现代企业家职能、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素质、尤其是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二,现代型企业家,其社会作用、社会贡献和社会地位远远高过传统型企业家。第三,作为现代型企业家的经理,特别是产业经理,是“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这使我们认识到:特别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企业家是民族经济的栋粱,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的骄子,是和平经济年代的英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家的社会作用,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激励企业家为社会多作贡献。

由此可见,马克思对作为现代型企业家的经理的基本含义、早期经理阶层的生成、经理的现实职能、经理的报酬、经理的社会作用、社会贡献、乃至经理在现代工业制度中作为“灵魂”的社会地位等,都作了非常清楚、生动、深刻的论述。马克思的企业家理论,其内容之丰富,研究之独到,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给予人们许多深刻的有益的启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第三卷的时候,正是经理阶层刚刚在世界上出现,马克思对这一新兴阶层出现的敏感和高度关注,以及所进行的开创性的理论研究,对于企业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我国已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同时,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深入研究企业家理论,对企业家队伍的培育、成熟和壮大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挖掘和开发马克思企业家理论宝库,并用于指导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高良谋,郑萍.企业家理论的困惑[J].学习与探索,1997(4).

王皓,方齐云.理代企业家理论评速[J].经济学动态,1999(5).

刘云鹏.企业家理论的历史沿革[J].经济科学,1997(2).

刘波,孙林岩.企业家理论分析和借鉴[J].科学与管理,2000(1).

陈才庚,谢元态.攻治经济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降才庚,王龙雨,杨贵哲.现代企业领导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