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索

建国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也发生新变化、提出新需求,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问题不断加深。因此,就要求各高校基于现有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究与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问题,得出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一种理论指导,换言之,即在大学阶段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能够掌握对理论的运用,从而使大学生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观念。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建立与发展的进程,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

2.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积极进展

(1)课程设计合理化

现阶段各大高等院校所应用的教育课程方案是经过国家教育局审议通过的,对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具体设计理念上,摒弃了传统的重形式理念,开始注重课程教学的实际作用,不盲目追求教学内容,同时合理的课程设计还能够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丰富。

(2)教材编制取得明显进展

随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水平的提升,对教材的编制要求也上了一个新得高度。现阶段在全国各高校范围内,都实行了从政府教务管理部门到教材编者自上而下的教材编制指导流程,由此便可以看出教育部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视。同时,新编教材体现了近年来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根据社会主义环境下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及时进行内容调整,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保持较强的实时性。

(3)课程体系建设趋于完整

在国家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性及现实性,各高校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促生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而这些相关课程的设立,为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为大学生深入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了的条件。

2.2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1)归因认知上的主客观因素失衡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效果不容乐观,在归因认知上,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分强调教育活动的客观外部条件,而很少从自身主观因素上寻求教育问题的根源,导致归因认知上主客观因素的失衡。总的来讲,教师对于该失衡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过分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教育,导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降低,高校领导重视度下降,实践教学空间不足,难以形成较高的职业自我认同等,由此种消极认知的理论课教师,便很容易地认为,要让自己仍旧具备较高的职业热情和实现正常的职业价值,如果不改变外部条件,自己就无能为力;而大学生对此问题的外因化认知偏差,集中在:主要强调此类课程教育目标空洞抽象、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式方法陈旧单一等。

(2)师生交往关系的不和谐问题

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关课程,大量充实了国内时政文件和国家政策等的时政性内容,在课堂设计上,授课教师本身受到发挥空间的狭化,教学方式也或多或少地绘上了严肃的色彩,高校学生对授课教师乃至对本类课程的观感趋于严肃化,甚至于刻板化。在这种教学氛围下,一般的教师无法充分地与课堂上的学生展开情感上的沟通了解,学生也无意于在课上以及课下与本类课程的教师求助解惑,原本简单的沟通需求慢慢隐化,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中的师生沟通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师生沟通所取代。

(3)教与学的动机不够明确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当步入大学之后,在校生基本不会受到来自父母或高考升学式的压力,加上自身心理的松懈,大部分高校学生学习目标缺失,往往产生学习的厌恶感和逆反心理,更是失去了学习探究的动机,由此也失去了持之以恒地坚持本课程学习的动力与意志。教师的教育动机不够强烈,也是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有相当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师失去了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教书育人的动机和热情,导致教学缺乏热情和兴趣支撑。

三、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水平的对策

3.1加强理论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进程中,必须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性及现实性,加强基本理论的掌握,这也是马克思理论教学的基础。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论理解,尤其是针对一些重要理论和热点问题的理论。为此,教育者必须要注重自身理论素质的不断提升,保证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素养能够时刻满足快速发现的教育水平,这也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最基本的前提。

3.2深入分析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若要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就要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教师要注重研究分析学生个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而分析出人类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另外,由于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教育者要秉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选择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

3.3构建良好外部环境

(1)创设和谐的课堂情境

和谐的课堂情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可以促进理论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成为了理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一项课题。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之间达到感情上的和谐统一。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类似理论探究的教学活动,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情境,提升理论教学的效果。

(2)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即在校园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客体所养成的一种教学习惯。简而言之,就是对学校教学风气、教学环境及教学氛围的概括。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有效促进马克思理论教育顺利进行。因此,学校教育者应加大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视力度,不断优化学校的教学风气及环境氛围,使学生更容易步入正确的学习道路。

四、结束语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具体进程中,教育者必须要围绕理论教育的根本目的开展有关教学工作,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理论教学内容,让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从而树立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林媛红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