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选择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选择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和理念通过传播主体的参与和推动,由少数人理解和掌握的抽象理论转变为具体而通俗易懂的理念在社会中广泛中宣传、教育的过程,也是不同群体的民众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我国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及渠道是多元立体化的,但学校是最系统化、最制度化、最强有力的文化传播机构,而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是教育和文化机构的轴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知识的生产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因此,选择高校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既能提高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又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作为高等教育机构,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高校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在高校推进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1.2作为主要的文化机构,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导力量

因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对维护社会共同价值信念,加强民族凝聚力、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和完善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将会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有利于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维护,还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良好氛围。”

2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2.1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教育

在高等学校中,所开设的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所有的教师都负有育人的职责。高校在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工程建设,培养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面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素质,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储备人才。

2.2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内容既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又要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学生。”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受到青年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应在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内容,始终坚持用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相一致。

2.3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方式

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教师可以根据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也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课堂讨论、专题演讲、播放教学视频等教学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这些教学方式的创新,既能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实际的意义。

2.4搭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教育平台

现阶段,互联网已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应努力搭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教育平台,以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和发展,还可以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开发积极健康且受青年大学生欢迎的校园网络文化精品课,组织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网络知识竞赛,开展网络互动式、自主式、开放式学习,营造文明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等方式与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交流,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扩大马克思主义的覆盖面,不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2.5加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让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高校要尽可能的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在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教育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大教育实践基地资金投入,为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校还应广泛寻求社会各界支持,主动与城乡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建立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的多样化和固定化,可以有效拓展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人才和科研优势,加强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3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反思

在马克思主义习俗理论的教育和传播中,只要高校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效、持久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加大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就可以极大地提高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实效。当然,新的时代、新的环境将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与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会带来更多的挑战,这也必将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也必须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中求得真正的解决。不断探索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是高校应尽的职责,也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和研究者肩负的时代使命。期许高校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使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作者:李慧娟 吕青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