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内容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内容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科学内容探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贯穿了马克思理论的整个体系,也正是实践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密切的结合在了一起。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基点。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诞生的逻辑必然性

每一种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必定有其理论的支撑,必定符合一定的时代条件,马克思的实践观亦是如此,其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革命的迫切需要是马克思实践观得以产生的直接实践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变本加厉的剥削无产阶级,阶级矛盾激化,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终于开始意识到要用自己的革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836—1848年英国工人宪章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等起义应运而生,这些实践活动都是马克思理论直接的实践基础。这些革命性的活动都进一步说明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经开始走上了有组织的道路。但此时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基本上还停留在早期的自发阶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正确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是因为当时的工人运动还没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结合起来。然而,当时社会上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反动的、保守的,就是空想的、非科学的。为推动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了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又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进一步改造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无产阶级中宣传这种新的世界观,使它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科学内容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感性活动,体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物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实践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理论体系。

1、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人类能动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中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变与实践的发展是一致的,人的实践过程就是历史渐进发展的过程。首先,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的得出也需要实践的基础。可见实践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种来自人的革命的实践很大程度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因素,不断赋予人类新的生产要素,整体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更为富裕,符合人们的根本利益。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实践对于理论的检验过程不断的被人们所接受和证实。建国以来,我们更是用辛苦奋斗和实践来不断完善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用来指导我们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各种问题。马克思把实践作为认识论的中心范畴和认识的基础,揭示了人的活动的本质,阐明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辩证转化的途径,同时,也找到了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手段。我们的理论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他明确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一切的生产生活都必须以物质生产资料作为基础,正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所创造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动力。其次,实践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和存在方式,它制约着人类的其他活动,如政治活动,科学、艺术以及宗教的活动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由各种实践活动组成的,没有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生活。人们的社会活动必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全部社会生活在其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最优秀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的实践观经过时间的洗礼,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依然保有其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为时代难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指导人类社会活动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时代的难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目前我们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要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五位一体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且这五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马克思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指导。在经济方面,我们应该立足于人们的根本利益,使我们的经济政策和决策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政治方面,我们应该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融合成一个整体,立足于基层,立足于社会现实;在文化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其进行批判性的接受与教育;在社会层面,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生态方面,我们更应该立足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当代我们解决时代难题的科学理论。

2、有利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实践观正是指引我们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的思想武器。首先,因为人们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些发展都必然会不断地更新现有的社会分工,生产力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人们不再受这种奴隶式分工的限制,在从事的劳动层面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其次,也正是因为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机器开始大范围的代替人类的生产活动,给了人们很多自由的时间。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加,人们可以更好的开始构思新的想法和观念,用更新的理念创造更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再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使人们享受到社会实践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会在不断的体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实践是人们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如果仅仅依靠理论而不付诸实践,我们只会永远停滞不前,最终走上形而上学的道路。马克思的实践观在坚持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表现出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取向,对当代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处于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立足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科学的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岳潇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