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调查理论形成和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调查理论形成和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调查理论形成和发展

【正文】

调查研究理论是思想的重要内容,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探讨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全面落实和丰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标志着调查研究理论的萌芽。

1927年初,以湖南农民运动视察员身份对湖南农村进行了32天的实地考察。根据对湘潭、醴陵、衡山、湘乡、长沙等县农民运动的考察情况,写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个报告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农民运动思想,而且还特别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完全相反。许多奇事,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里,说明了要“矫正”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议论,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要从实际出发,首先必须了解实际。不了解实际,就难免“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甚至染上夸夸其谈,凭主观愿望办事,对上级的指示照抄照转等主观主义坏作风。这种作风对革命和建设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为避免主观主义就必须经过系统而周密的调查研究,了解周围的实际情况,认识了实际才能谈得上从实际出发。

正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思想,初步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因此,《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无论从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标志着调查研究理论的初步萌芽。

(二)

《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要认识中国社会,必须首先认识中国农村。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和中期,为解决土地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写成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调查报告。这些调查为我党制定土地革命时期的路线和农村阶级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根据。1929年12月,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他指出,这种对政策形势的主观主义分析和对工作的主观主义指导,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目主义。要纠正这种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重要的一点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方法。这里,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调查和研究”的科学概念,明确地指出了它对于形成党的斗争策略和方法的重要意义。1930年5月,发表了《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这是一篇著名的关于调查研究理论的专著。结合批判当时红军中的本本主义,系统地阐述了调查研究理论。

第一,提出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作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只有经过系统周密地调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功夫,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们才能获得比较正确的结论,制定比较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克服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

第二,系统论述了调查对象、目的、方法以及调查的技术。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不仅指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对调查研究对象、目的、方法,以及调查的技术等作了全面论述。他指出,虽然红军中领导同志一般地都注意到了调查研究工作,但是由于很多人的调查方法是错误的,所以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帐”,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廓”。这种调查用处不大,不能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要正确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工具,必须先明确调查的对象“是社会的各阶级,而不是各种片断的社会现象”。其次要明确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明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情况”,“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联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确定哪些阶级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哪些阶级是我们应当争取的同盟者,哪些阶级是要打倒的”。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他说,我们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是解剖各种社会关系。这实际上是采用并强调了要用马列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去认识中国的革命,去认识农民的斗争和认识中国的社会。

综合的这一时期的调查材料和研究文章,他所运用和指明的方法论原则还有:1、周密、详细,如孔夫子所说的“每事问”;2、不是事无大小、现象罗列;要有“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3、历史的方法。“我们调查所要得到的结论,是各阶级现在的以及历史的盛衰荣辱的情况。”4、一般和个别方法。典型调查中又有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很重视从典型调查中概括一般结论。5、着重调查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又注意他们的意识形态;6、走群众路线的方法。群众是历史和实践的主体,号召“到群众中去作实际调查”,以掌握情况,确定政策;7、开调查会。说,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总之,《反对本本主义》的发表,标志着调查研究理论已系统化、理论化。

(三)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等文献标志着调查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937年7、8月间,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专著,对他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挥,全面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特别是矛盾和实践观使调查研究理论置于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1941年至1943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中心工作就是反对主观主义。1941年,亲自校读了保存下来的调查材料,编写出版《农村调查》一书,写了序言和跋,作了《关于农村调查》的讲话。中共中央也作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的调查研究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也证明了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提出了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反对主观主义的锐利武器,是防止主观主义的根本措施,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说,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没有经过对实际事物的调查研究,没有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就不可能引出规律,做出正确的结论,其结果只能是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通和一二三四的现象罗列。在谈到进行调查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时,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提了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出问题的过程。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也要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这里所讲的分析过程,是指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从这一论述中可以看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现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思想。

其二,明确指出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运动时期,《农村调查》出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到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调查和分析社会各阶级的动态,是决定政策和斗争策略的基础。没有对社会各阶级的动态的深入了解,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而调查各阶级的态度是以分析它们的特殊的经济地位和状况为基础的。

其三,还指出,要作好调查研究,必须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要有虚心向群众学习,甘当群众小学生的精神。否则,群众就会“知而不言,言而不尽”。他说,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大多发生在基层,暴露在基层。在基层工作、生活的干部和群众,每天都在同各种具体的矛盾打交道,都在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因而他们最了解情况,最有智慧。正确的调查研究,应当眼睛向下,深入实际,接触群众,接触基层干部,从他们那里发现矛盾,并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

(四)

调查研究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承和发扬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了纠正农村“”和化运动中的“左”的错误,从1958年10月开始,亲自组织和领导了几个调查组到河北、山东、河南、天津、浙江、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农村进行调查。同时,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农村问题。1960年1月13日,在北京工作会议上,他说调查研究极为重要,希望1961年成为调查年、实事求是年。1961年3月,中央广州工作会议上,根据的意见,起草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要求县级以上党委的领导人,首先是第一书记把深入基层蹲下来,亲自进行有系统的典型调查,当做领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并制定出制度,造成风气,各级党委,不许不作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做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在的大力倡导下,全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对于纠正当时农村工作中的“左”的做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走出“谷底”趋向好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历史经验证明,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党的事业的成败同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衰息息相关。提出的中国革命的道路以及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够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就是因为它不是照搬书本或别国经验的产物,而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产物。建国以后我们也有类似的经验教训。50年代前期和60年代初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比较地符合实际,工作顺利,成绩显著,其原因在于重视了调查研究。进入60年代后党的方针政策之所以发生偏差,造成重大损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重视或者没有进行调查研究,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强调调查研究,才使各项方针政策符合我国实际,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综上所述,的调查研究理论和实践具有以下特点:1、从农村、从基层调查开始;2、他的调查研究始终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3、每次重大历史转折关头,都全力以赴地亲自调查研究和号召全党进行调查研究;4、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如阶级分析的方法、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历史的观点等。因此,他的调查研究理论就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群众性。今天,重新学习和研究的调查研究理论,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义无疑是十分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