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代化思想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键词】/现代化/思想Maoze-dong/Modem/Thoughts
【正文】
中国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3X(2000)01-0007-03
一、对中国现代化历史主题的认识
现代化成为中国的历史主题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于是,实现现代化以摆脱屈辱和苦难的困境,就成为百余年近代史上先进中国人反复求索的首要问题。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到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运动,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力图把中国引上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然而这一切的努力终归失败。中国因现代化努力的失败而倍受西方列强屈辱的惨痛历史,使现代化这一历史主题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认同现代化的历史主题,并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深化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认识。
1940年1月,在《新民主义论》中提出“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在这里,实际上已经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纲领。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作的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2]因此,他指出“在新民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做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的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做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明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3]
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任务,是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被打倒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改革,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4]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5]
1949年6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须有步骤地解决国家工业化的问题”。[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问题开始作为政府政策和国家发展目标,系统地提出并得以实施。1953年,在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时,把工业化作为总路线的主体。1954年,他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的社会化和机械化,理解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涵。[7]1956年在党的八大预备会上,把中国能否搞成现代化与在世界上的生存权问题联系起来。同年11月,他又进一步强调要把中国“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8]尽管后来在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判断上发生了失误,但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任务,始终热情关注,并且付出了极大的精力。
从上述关于中国现代化历史主题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他的现代化思想有着深广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他在充分认同现代化历史主题的同时,又推进了现代化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把现代化问题置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历史必然之中,来把握中国现代化的现实可能性,指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从而解决了鸦片战争以来,几代先进中国人殚精竭虑,力图将中国引上现代化道路,但终究未能如愿以偿的问题,使现代化在中国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二、对中国现代化目标体系的构想
对此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所构想的中国现代化目标是一个宏大的体系,总起来说,是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昌盛,是社会与人的全面变革与发展。
1.关于经济现代化。1944年给秦邦宪的信中非常明确地指出:“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9]“新民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10]实现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大国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现代化,乃至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点。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特别是在50年代,反复思索如何才能迅速地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使中国迅速赶超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这里应当指出,晚年在现代化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也在于他陷入了某种急躁情绪,从而离开中国的实际去追求建设速度。这是值得我们今天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引以为戒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关于政治的现代化。始终把创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的民族国家,视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他指出,没有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就不可能发展工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之间,“是互相关联的,不可缺一的”。[11]这是中国近代以来一条最基本的历史教训。一直都把它们并列,作为中国革命的目标。为此,他把获得民族的自决权视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他认为任何违背人民利益和意愿的行为,都与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的宗旨格格不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为了维护这种国体,就必须采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现代民主政体,从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还十分强调,为了有效地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建设,现代中国政治结构应当建立起一个集中的、高效率的,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的管理体制。他认为,压制人民意志和权力,破坏政治效率的官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极大的障碍。
3.关于文化的现代化。设想的文化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是“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12]他在《新民主主义论》等论著中系统地阐明了中国文化现代建设的基本方向,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文化,是指中国新文化必须具有民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要积极地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坚决反对全盘西化论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所谓科学的文化,是指现代世界已经日趋科学化、理性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文化,必须鲜明地体现科学性的方向。同时,必须彻底批判封建文化遗毒,坚持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态度对待任何外来文化,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理论指导下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
4.关于人的现代化。非常强调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全面彻底的社会变迁过程,是社会与人交互作用,共同变迁的过程。认为社会现代化必然带动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他在《实践论》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把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到现代化建设中至为重要的高度,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建国后,进一步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其目的在于造就出一代又一代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有文化,有觉悟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既是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上述关于中国现代化目标体系的构想包含了这样一个基本意蕴,即现代化应当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这在本质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所期望的是在经济繁荣的同时,获得社会的全面进步;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境界也日益高尚;社会既发达又平等。从而为我们描绘了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三、对中国现代化具体道路的探索
一般而言,最早迈向现代化的国家,其现代化进程具有自下而上的性质。即由技术、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现代变迁导致政治结构的改变。这种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一种渐进、分散的特征。在分析了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来说,只能经历一场政治革命,建立起强有力的政治权威之后,自上而下地推进现代化建设,政治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采取一种高度集中的发展途径。即由统一全国各民族的中央政府统一规划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进程,统一组织、调动全国的力量,以相对集中的形式,强有力地推进现代化的进程。
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探寻了中国现代化的现实动力问题。首先,他突出地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进作用。在他看来,近代中国倍受列强欺辱,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制度的腐败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堵塞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而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因而可以极大地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建国后不久,就迅速提出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巨大动力。认为,现代化的基础是科学技术的革命,只有实现技术方面的革命,才有可能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现代变迁。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及时地提出了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上的革命的历史转变的口号。与此同时,充分肯定了科技人员等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他指出,要“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落后的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决定一切的是要有干部,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13]再次,还强调了人的变革对于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所讲的人的变革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价值观念的变革,即树立起现代崭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使人们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普遍地形成认同态度;第二,认识能力的提高,即通过文化的普及、哲学的普及,从根本上提高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三,强化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坚韧意志。在对中国现代化具体道路的探索中,还具体地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如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战略方针,着眼于造就一个民主集中、生动活泼、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概念,在经济建设中反复强调“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要求实现农业内部的平衡,工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平衡,工业和农业的平衡,等等;提出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思想等等。归纳起来,探索的这条道路,是一条与他对现代化涵义的理解,与他的目标模式相契合,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广泛领域的综合推进、整体发展的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也应当指出,在对中国现代化具体道路的探索中,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他提出以高速度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工业化启动的极低的历史起点认识不足,因而犯过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急于求成的错误。同时,反复强调,“以农业为基础”,但从根本上说,他未能提出一个现实的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未能指出一条实现产业结构转变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道路等等。
造成现代化思想和实践失误和不足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历史条件方面的因素。而且,即使就失误而言,也是他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虽然未能最终完成对中国现代化思想的“集大成”事业,但是,他的后来人在推进这一事业时,与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连续性。
四、的现代化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近现代先进中国人的中国现代化艰苦探索的继续。他关于现代化的许多思想,比如造成东方不发达状态的正是西方列强侵略的同一历史进程的思想,不能把现代化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发展过程的思想,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的思想,等等,都是对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冲击,为当代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创造性的新思路和十分有益的思想素材。虽然领导中国进行的现代化实践,未能达到理想的胜境,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
启示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项未竟的事业,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管须臾不忘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但由于他对现代化进程的普遍性认识不足,在其晚年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口号,偏离了这一任务的中心,即经济建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挫折。
启示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现代化进程。任何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急于求成的做法只会给现代化事业带来危害。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建设的速度问题。同时,也要反对消极观望,无所作为的错误行为。
启示三: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动力。
启示四:必须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标。
收稿日期:1999-09-05
【责任编辑】杨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