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概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想概

思想概论”是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通过多年建设,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概论”课程,已成为一门教学特色鲜明、可用资源丰富、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该课程在2003年获得湖南省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的基础上,于2004年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成为该课程全国目前唯一的精品课程。

“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精彩,”在学完“思想概论”课程以后,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徐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听了老师的课,参观了韶山,课后浏览了本课程的课件,并阅读了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使我们深有感触。这种‘立体化’教学确实能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受到了思想的熏陶。”

我校“思想概论”到课率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已是不争的事实。2003年6月在教育部组织的课程改革调研活动中,学校选取了60名文科生、60名理科生问卷调查,并召开了小型座谈会,学生对“思想概论”的评价均在85分以上。

“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何以被演绎得如此精彩?

“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科研相济就是我们的‘法宝’”。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想概论”课程负责人柳礼泉教授如是说。

“五结合”教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

当代大学生对说教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早已不感兴趣,思想理论课要受到学生欢迎,进学生头脑,必须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为了切实提高“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该院在全国中率先提出并实施“五结合”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他们的做法是:

一、学生读书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引导和组织学生阅读原著与名篇,实现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原著相结合,达到巩固和强化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不断扩大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在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原著,要求学生以写“读后感”的方式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学生所写“读后感”的成绩,记入课程学习成绩。为了解决学生“找书难”与“读书难”的矛盾,他们专门编写了《大学“两课”原著与名篇导读》,其中收录了“思想概论”课程阅读文献10篇。在学生自主学习型课件“思想概论网络课程”中,选录了、刘少奇、、邓小平的著作和中央有关文献20多篇。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传》、《历史选择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思想研究述评》、《“思想概论”疑难解析》等10种课外阅读书籍。

二、校内教育与基地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省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势,除了在校内的岳麓书院外,在韶山纪念馆、花明楼刘少奇纪念馆、第一师范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地建立四个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自1998年12月起,该院定期分批组织学生基地学习,安排学生祭扫位于岳麓山的黄兴墓庐、蔡锷墓庐,使学生了解伟人的人生之路,使基地教育与校内教育的内容相得益彰,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伟人的思想风范和人格魅力。同时要求学生撰写参观心得体会,并选出其中的优秀文章汇编成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国情,开拓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自己的全面素质。该院在“思想概论”的教学中拓展了实践的内涵,从认识性实践、理解性实践、拓展性实践等三个环节强化实践教学的教育功能:一是基地教育——认识与感受性环节。组织学生到校外德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因各基地材料具体丰富,直观生动,使同学们取得了校内“第一课堂”教育难以达到的直观性,现场震撼性效果。二是校园文化——体验与拓展性环节。湖南大学作为千年学府,其悠久深厚的校园文化,与“思想概论”课程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融会到一起,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和层面上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社会实践——深化与运用性环节。把“思想概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激发了他们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四、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自1999年开始,该院率先利用校园网实施“思想概论”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通过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通过营造情境,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通过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主持研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思想概论网络课程”研制中,广泛收集了相关的音像、影视、图片、文献资料,使课件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读性强、功能齐全等特点。目前该课件已在教育部的远程教育网上运行,也挂在我校校园网上,作为本课程的自主学习型课件,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实现自主学习。

五、“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举办与精神风范与人格魅力有关的专题学术报告会和组织电影影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该院结合纪念诞辰110周年,与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一道,举办了“诗词漫谈”、“的精神风范与人格力量”等专题学术报告。2003年12月参与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去安源”电影首映;2004年9月参与电影《郑培民》的全国大学生的首映,组织学生观看并参加影评活动。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领略的精神风范与人格魅力。

“立体化”成绩评价调动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习成绩评价方法虽有一定的适用空间,但存在着定位不准、缺少差异性、与专业课学习成绩评价同质化、考试内容教材化、评分方式单一化等缺陷,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与不学一个样,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为此,该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完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既注意采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也注意运用教学终结时的评价,将学生课堂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各环节的学习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具体采用了包括课堂讨论、写读后感、写参观体会、网络浏览研究论文、知识竞赛、期末统考(开卷)等多种形式。通过深化考试改革,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如2003年12月,结合“纪念诞辰110周年”这一重大活动,该院组织全体2003级本科生参加“与20世纪的中国”的大型知识竞赛,将参赛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对其中217名优胜者除颁发证书和奖金外,该课程还实行免考,并根据获奖等级的不同,分别以85~95分记入课程学习成绩等等。

类似学习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改变过去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如公共管理学院2003级张超同学认为,“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参赛的过程,进一步领略到的读书不倦、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外语学院2003级龚世优同学认为,“通过竞赛活动,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高屋建瓴、志存高远的博大胸襟,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文学院的2003级张法成同学认为,“竞赛获奖免考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均能得到教育,从而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