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历史背景:
1、1942-1945年运动,使中共摆脱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树立了主观联系实际的作风,使党风空前团结,在此背景下,形成了思想。1943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道路》中第一次提出了思想的概念;
2、1945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高度评价了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民族解放问题的贡献,为党的七大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思想准备。
3、1945年4月-6月,中共七大中听取了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明确规定中共以马克思主义列宁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思想-思想,作为一切工作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倾向。
(二)如何科学评价思想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思想进行了评价。反对自党内外全面的反对思想,科学评价了思想。指出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把中国革命实践独创的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思想。
(三)思想的科学含义
1、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的科学著作是思想的集中概括。
(四)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思想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2、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是思想启蒙运动,提高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人们接受新思想,为马列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思想产生提供了根本前提。
(五)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1、时代条件: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2、理论渊源:马列主义是思想的基本理论来源,是主源;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构成了思想的另一渊源,是次源;
3、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
4、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六)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1、思想萌芽的出现:1924年国民革命的实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许多理论问题促使思想萌芽。1925年12月-1926年3月形成思想萌芽的重要时期,两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解决领导权问题)《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同盟军问题)是其标志;
2、思想正式形成:北伐战争失败以后土地革命开始。"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思想正式形成的标志,四篇著作《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也是正式形成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3、思想的成熟及其发展: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领导的地位,抗日民主运动(1939-1942)的兴起使其成熟及进一步发展。标志著作:《共产党的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4、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1)关于政策和策略的原则(2)关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3)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4)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5)关于社会主要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6)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想(7)关于社会主要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8)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9)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政治建设的思想(10)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
(七)思想的科学体系:
主要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军事战略;《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十大军事原则》等;4、关于政策和策略;《论政策》《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等》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青年运动的方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关于党的建设:《反对本本主义》《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作风》
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同志的一生是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结合在一起的。评价同志应从他的全部历史以及全部革命历史结合在一起,把同志晚年的错误特别是的错误同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别开来,同、的反革命错误区分开来,根据这样的原则,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为中国各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从这个理论上看,是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近代中国社会是怎样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9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开始,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近代人民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制度,构成了中国20世纪以来中国革命的起源,它的失败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人民大众是革命的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领导人民大众,是因为三个原因:1、中国工人阶级高度集中,充分发挥了组织的战斗力作用2、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三层压迫,严重性、残酷性极为少见,于是反抗性极强3、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有着天然联系,容易与农民阶级联盟。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1、政治纲领: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是国家的基本力量。
2、经济纲领: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
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中应注意的两项基本原则:(1)必须满足贫农的要求(2)不要侵犯中农的利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种经济成分: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主导地位);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根本: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并,劳资两利。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
(四)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特点。中国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族自由。
2、武装斗争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的道路:中国农村的特点,地广人稀。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式:农村是薄弱环节。
3、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时提出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基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路线:包含两个联盟(1)基本联盟:工农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2)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非劳动阶级的联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统一路线: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5、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建设时期:党建设的基本经验(1)着重从思想上建设(2)着重从组织上建设(3)保持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的作用;党建设的主要形式:整风运动。运动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主义。
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过渡时期总路线(重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一时期的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什么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的必然?
四、社会主义建设
1、怎样阐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八大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转变。八大提出的基本任务:我党将全力以赴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革命性的转折。
2、怎么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有两类矛盾,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大量的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主题。
工业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四个现代化的概念。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1946年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
五、掌握思想活的灵魂
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是最主要的,实事求是是中共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针对教条主义倾向第一次提出党的思想这一概念。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立足点,以自己为主,以外援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