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价值评价与地位分析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价值评价与地位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想价值评价与地位分析论文

[关键词]思想;当代价值;价值评价;价值实现

[摘要]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如何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是目前理论界应当回答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评价思想当代价值的基本视角、思想当代价值的基本内涵、思想当代价值的实现三个方面作了初略探讨。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然而,随着时代内涵的转换和历史间距的积累,有的理论会日渐暗淡,那些曾经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也会变得不合时宜,有的理论却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具有恒久的魅力。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主题。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如何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如何看待思想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成为我们不能回避、应当回答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一、评价思想当代价值的基本视角

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价值是一种客观社会关系,它是客观的,本身具有确定性,价值评价则是价值在意识中的反映,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情感性。由于受阶级立场、认识水平、主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事物进行价值评价,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尽量减少思想当代价值评价中的主观性、情感性,笔者认为有必要确立一些评价的基本视角。

1.从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出发把握思想的当代价值。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首先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反映时代的要求,立足中国的实际。价值评价尽管是主观的,但总要有一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接受和认同的客观标准。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其标准应当是思想与当今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契合的程度,特别是思想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思想中符合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能够指导当代中国实践、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才可以说具有当代价值。相反,思想中与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不符,与当代中国实践和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距离较远的内容,则其当代价值不大或者说不那么明显。

或许有人会说,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思想中为何具有与当今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契合的内容?这是因为:

第一,科学理论作为时代的产物,一经形成之后,又具有超越时代的属性,不会完全因时而变,因时而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这样的属性。

第二,思想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理论,实际上已经反映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尽管当时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和第一代领导集体其他成员敏锐地洞察到了世界和平的曙光和发展的趋势,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一定的回应,因而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部分内容具有切合当今时代主题的特点。

第三,和平与发展尽管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但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局部动荡依然存在,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在威胁世界和平,天下仍很不太平。我们常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而欣慰,但由于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世界走向政治多极化必将经历较长的发展过程,而不会一帆风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思想中和战争与革命时代相适应的一些内容,就很难说完全与当今时代背离,毫无当代价值可言。

因此,思想与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契合的程度和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应该作为评价思想当代价值的基本标准和参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

2.从思想的层次结构来把握思想的当代价值。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内部结构具有层次性。大致来说,思想包括普遍、一般和特殊三个层次。涉及世界观、方法论的内容属于普遍,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的内容属于一般,而仅仅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建设某个局部或某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则属于特殊。

思想的层次不同,其当代价值也不一样。其普遍层次的内容,如实事求是的一元论观、知行统一的认识论观、对立统一的宇宙观、人民大众的历史观等世界观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调查研究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的思想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方法论理论,仍可直接用于指导当代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的认识,仍可直接作为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来使用。

其一般层次的内容,如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事革命和建设,走自己的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等等。这些思想对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其当代价值不容否认。其特殊层次的内容,如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设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理念、关于两类矛盾的学说、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关于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等,在当代仍有其可资借鉴的价值,有的内容经过邓小平理论光大之后继续在发挥指导作用。

有些特殊层次的内容,如红色政权理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理论、土地革命的理论、游击战争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等,对当代中国的直接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不那么明显,对这部分内容的当代价值不宜过分强调和夸大。从思想自身的层次结构出发来进行价值评价,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的当代价值。

3.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把握思想的当代价值。思想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的思想遗产,就其本身来说是凝固的,后人无法变更。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其价值、解读其精髓,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挖掘其契合时代主题、适应当代需要的内容,以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如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思想中关于政治发展、政治动员、政治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合法化、政治社会化等理论,就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如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思想中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目标、前提、道路、策略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关系的思考,就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如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思想中关于文化本质、文化类型、文化冲突、文化批判、文化整合、文化控制等思想,就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具有启发作用;如从军事学的角度来看,思想中关于战争本质的看法,关于军队建设的原则和国防建设的方针,关于战略战术的诸多思想,至今仍有相当的合理性;如从外交学的角度来看,思想中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意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主义精神、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与霸权主义的立场,仍是当今必须遵循的外交准则。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思想中关于社会公平、社会控制、社会流动的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也不无参考价值。多学科、多视角,才能充分揭示和把握思想的当代价值。

4.从比较的视角来把握思想的当代价值。要科学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必须合理界定评价视域,即与什么相比。笔者认为,要科学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首先应该与思想在战争与革命年代的价值进行比较。相对而言,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将不如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在过去的年代,思想真正成了个人、集体、民族、国家的行动指南和思想圭臬。在当代,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思想的价值实现程度将难以与过去相比,影响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会有一些变化。其次,要科学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应该把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比较。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价值显得直接一些,因为它毕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思索,更加接近当代中国的实际;相对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言,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价值又具有某种程度的间接性,因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今时代的产物,更加贴近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的现实,其对当代中国的指导作用自然更直接、更具体。

总之,科学评价思想的当代价值,应以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为坐标、为参照,分别不同的层次来说明,运用多学科的视角来考察,并且要合理界定评价的视域。如此,才能对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准确定位。

二、思想当代价值的基本内涵

上述视角观照下的思想当代价值,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这里主要从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出发,来揭示思想当代价值的基本内涵。

1.发展价值。发展是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主题之一。每一种科学的理论,都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众所周知,邓小平理论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如果有人要追问思想的主题,那么可以说,思想的主题就是中国的发展问题或者说如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也许有人认为,革命是思想的主题,但实际上革命正是为中国社会发展扫清障碍,创造现代化所需的前提条件,革命不是目的,只是实现中国发展的手段和途径,革命的着眼点、归宿点在于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现代化。思想凝聚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思索和探讨,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构建和发展问题的解决,不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而且富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就政治发展而言,思想中关于政治发展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目标、政治发展有赖国民素质的提高、政治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就颇具导向价值。

就经济发展而论,思想中关于变落后农业国为现代化工业国的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经济发展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裕的经济发展取向,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力争高速发展的经济发展方针,以处理农、轻、重三者关系为核心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以协调为基准的中国经济发展策略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极富定位意义。

就文化发展来看,思想中关于文化发展的“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方向,处理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原则,促进科学和艺术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文化选择和吸收的“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方法,科技发展中的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尖端科技等策略,对当代中国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仍然是行之有效的方针。

就人的发展来看,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深信“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对人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对国民性进行深层解剖的同时,要求解放个性、发展个性,积极谋求人的解放、人的权利。非常关注人的发展,强调人应该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并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相结合、智力开发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基础知识教育与培养思维能力相结合作为提高中华民族素养的途径。这些思想,对于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启发作用。

应当说,发展是思想的主题,思想中蕴含了不少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有指导作用与启迪意义的思想和主张,这是思想具备当代价值的内在基础。

2.和平价值。和平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主题。思想尽管产生于战争与革命的年代,但它充满了对和平的期望,对和平的渴求,并提出了一些谋求和平的具体办法,其主张对于当代世界和平问题的解决,也富有启发性。

第一,国家关系之和。中国人民一向爱好和平,中华民族本质上是一个爱好和平的而不是好战的民族。争取和平,维护和平,正是外交思想的立足点,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便指出:中国人民举起义旗,进行“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正是基于对和平的向往,在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把“保持世界和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一再宣告新中国将执行和平的外交路线。1954年10月,他在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的谈话中就指出:“我们现在需要几十年的和平,至少几十年的和平,以便开发国内的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不愿打仗。”为了争取和平,赢得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环境,一再强调: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凡国际争端,诉诸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国家无论大小、富贫、强弱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人民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坚决反对国际社会中那种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的强权政治;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应当为争取世界和平作出“非常伟大”的贡献;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不称霸,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别国,同样尊重别国的平等地位。这些关于世界和平的期望、呼吁和争取和平的准则、途径,对于当今世界和平问题的解决,是有借鉴意义的。

第二,民族关系之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维护民族关系之和是民族理论的出发点。在他看来,民族团结既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只有加强了民族团结,才能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使各民族共同得到发展,使国家走向富强。为了实现民族团结,提出,民族没有大小、优劣、贵贱之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都对中国历史作出了贡献,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各民族都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应享有同等的权利;汉族在我国民族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汉族是否主动和少数民族搞好团结是巩固和增强民族团结的关键;国家应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这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同时,还强调,实现民族团结,必须抵御国际分裂主义势力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渗透以及各种方式的分裂活动,要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这些主张,对于当今国际民族纷争的解决和国内和谐民族关系的维护,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第三,党派关系之和。对于党派关系的处理,的基本着眼点也在于和,崇尚“和为贵”。如主张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国共两党的分歧;通过成立联合政府,协调国共两党的利益关系;通过求同存异取得国共两党关系之和。对于共产党与派关系的处理,则通过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维持和发展了团结合作的友党关系。应当说,对党派关系之和的追求及其致和之道,对当今党派关系的处理,仍有参考之用和指导之效。

因此,思想中蕴含不少与当今和平主题相契合的内容,许多思想可为今用,这是思想具有当代价值的又一内在基础。

3.文化价值。随着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文化问题将凸现出来而成为时代主题。按照袁贵仁先生的说法,“一切价值都是文化的价值,都是以文化形式存在着的价值”。[4](P322)文化价值是思想当代价值的另一重要方面,其表现有三:第一,知识价值。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指导思想,不仅仅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体系。实际上,思想有着丰富的知识内涵,富有知识的价值和力量。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20世纪中国历史的折射。从思想,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思想,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精华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持的态度;从思想,可以看到20世纪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从思想,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曲折的奋斗历程;从思想,可以感悟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求真态度。如果对思想不熟悉、不了解,那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20世纪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的不了解,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不了解。

第二,道德价值。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思想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许多中国人那里,思想已内化为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思想的这种精神力量来源于和第一代领导集体其他成员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同志曾这样评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同志在艰苦漫长的革命岁月中,表现出一个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他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永远属于人民。同志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和第一代领导集体其他成员的人格魅力、领导智慧和非凡才华,赋予了思想道德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思想至今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景仰,当代中国人仍能从这里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和道德的震撼。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思想是净化当今社会风气的良药。

第三,思想价值。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遗产,是后继的共产党人构建新理论、提出新学说的重要思想资源。邓小平理论与思想就有一种渊源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思想的奠基,也就没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成于邓小平。同样,思想中也蕴含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因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常说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这正好说明了思想在当代的思想价值所在。同时,思想的形成机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基本品格———唯物性、实践性、辩证性、人道性、革命性、批判性、创新性,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拓展,也富有方法论的启迪意义。思想的当代价值是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是指导价值、导向价值、规范价值、参考价值的统一,也是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的统一。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会日渐显现出来,从而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清楚。但是,我们不能把思想理解为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万能药方”,不恰当地夸大它的当代价值,也不能有意低估思想的当代价值,贬低它的指导地位和指导作用。超级秘书网

三、思想当代价值的实现思想当代价值的实现,是思想潜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充分发挥,也就是思想对当代中国产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

思想当代价值的实现及其程度,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1.思想当代价值的实现,要求重构思想的体系结构。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要使思想满足当代中国社会的需要,要使思想的当代价值得到实现和发挥,目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体系重建。这一工作要求从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出发,重新回到思想的文本,科学理解思想,把握其深层的合理内核,构建其新的理论体系,以有效地表达思想的当代价值,科学地揭示思想的当代价值。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对待思想的实用主义做法。

但我们认为,重建体系的工作并非实用主义:

第一,任何理论实际上都存在两种体系或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思想家本人构建、以文本形式存在的“自在体系”,另一种是经过后人演绎和发挥的“自觉体系”。“自觉体系”只能不断接近“自在体系”,但难以完全回归“自在体系”,因为后人的演绎和发挥往往会受到知识素养、生活阅历、认知水平、感悟能力、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思想也存在上述两种体系,我们所说的体系重建实际上是指“自觉体系”的重建。

第二,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思想体系,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作的概括,即六条基本原理加上活的灵魂。这一“自觉体系”自然有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我们无意否定它,作为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概括,它已经存在,我们无法使它消失,也无法使它改变。但这一概括是否就是千真万确、无可挑剔呢?恐怕也很难说。我们说的体系重建,是提出新的体系构架,与之并存,使我们对思想体系的认识更加接近其“自在体系”。

第三,如前所述,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资源、思想遗产,它是凝固的、不变的。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它,这不是对前人思想的随意曲解,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六条基本原理加上活的灵魂的概括,也是后人的一种表述,也包括了后人的演绎和发挥,并非思想的“自在体系”。当然,重构思想体系,要以文本为依据,不可断章取义,更不可曲解前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