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群众路线

论的群众路线思想

群众路线

论的群众路线思想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所作出的独特创造。它鲜明地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群众路线思想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树立牢固的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一、群众路线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年月,在他所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中,提到了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并赋予了群众路线概念以比较明确的含义。其中提到:“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党的指导绝不要忽略群众日常生活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应该细心去了解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从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这种斗争才是群众本身所需要的,才不是单纯军事力量的发动,才不是少数个人英勇的硬干,才会团结广大群众在党的周围”。

群众路线这个新概念很快就被所采用。年月,根据“九月来信”精神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其中也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这个决议的核心内容、中心思想就是解决“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队伍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围绕这一中心问题,指出:“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任务。”同时提出了“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的工作方法。在这里,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进一步在党内、红军中加以深化,完善和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含义和内容。由于古田会议决议在红四军党内得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很快在广大红军指战员中形成,这样就为建立一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新型军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点击阅读全文

群众路线论文

“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6〕这种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对中国人民群众的分析、认识,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实行信仰群众的战略策略、方针政策的立足点。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了关于群众观的一系列具体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归纳起来,其创新之处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即“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这条路线是信仰群众,尊重群众创造力的路线,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这条路线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一切工作,都必须信仰群众,依靠群众,汲取群众智慧,尊重群众创造,接受群众监督。注意,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监督”,主要方式是:各级群众座谈会;检举箱制;社会舆论,在报刊、广播电台等上公布群众的呼声、情况反映;各级干部到基层参加劳动,与群众“三同”,接受监督,听取意见、反映。第二,信仰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态度。共产党人必须讲政治,这个政治,从根本上说,就是对群众的态度问题、同群众的关系问题。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看群众的态度和反应。第三,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以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条件,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正如同志总结的:“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既总结了我们党八十年奋斗的基本经验,体现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对世界其他政党兴衰规律的思考。”〔7〕第四,意爱民,行乐民,信仰群众,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根本就是坚持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五,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修正主义集团。第六,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特别是掌握政权以后的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坚信社会主义事业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是人民群众本身的创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最终决定力量,党要使自己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提高领导和工作能力,提高反和平演变能力,巩固执政地位,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好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事业。

对于上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应该充分认识,肯定。第二大方面:群众信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揭示一个事实,即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要担当起解放全人类和最后解放自己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有自己阶级、人民群众的团结一致,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共同信守的科学的主义。这个共同信守的科学的主义和其它一切社会理论不同,它既能以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相统一的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进化的客观进程,又能坚决地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意义,并且把这两方面卓越地结合起来,这个科学的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对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精辟的论述。对此也有过精辟论述。他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成功,在于“有主义(布尔失委克斯姆)”,即“列宁的主义”,要彻底改造中国,也得有“主义”,即“社会主义”、“列宁的主义”。1920年11月,复信罗章龙说:“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8〕1963年5月,又强调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9〕说的“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述深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无产阶级、群众信仰的重要性的思想,丰富了“没有革命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思想。这个思想,十分清楚地说明,主义即旗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旗帜就是方向和形象。方向是否正确,形象是否高尚美好,决定着人民群众事业的成败兴衰。人民群众必须有正确的指导前进方向的旗帜,没有旗帜就没有明确方向,就没有鲜明形象,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人民群众要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要有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或者说信仰,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信仰观。这个群众信仰观,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归纳起来,有四个基本点。第一,人民群众要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必须确立共同信守的主义,或者说信仰,作为思想统一的根本,行动的指南,战斗力的源泉。第二,人民群众要取得事业成功的主义或者说信仰,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不能是其他任何主义或者说信仰。群众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靠灌输、学习、教育、宣传获得。第三,人民群众信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要求。不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是不能丢掉的。第四,人民群众信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教条,不能僵化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民族化,成为鲜活的民族精神。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经验教训昭示,上述四个基本点是正确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坚持群众信仰四个基本点,抓住群众信仰问题,就能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向前发展,取得伟大成就。

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群众信仰的培养,内容丰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必须使群众懂得,没有坚强精神支柱的国家、民族,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生命力、战斗力,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更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没有坚定的统一的信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第二,要向群众宣传,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的信仰,即精神支柱,以及以这个共同精神支柱为基础的思想上的稳定,不可能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不可能发展。群众的信仰、精神状态和人心所向,最终决定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人民事业的成败。第三,要使群众清楚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这种爱国主义,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是中华民族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第四,要使群众懂得,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史观分析研究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总结中国历史上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或革命归根到底都失败的经验教训、各种主义兴衰的原因,得出结论:在中国,农民起义或革命,都失败了或者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重要原因是起义者或革命者没有一个共同信守的科学的主义。第五,需要宣传,中国无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之前,所发生过的一切起义或者革命,都是少数人的起义或革命,或者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起义或革命,不是信仰群众的起义或革命。

第六,需要灌输,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事业达到彻底胜利,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中国共产党信仰群众,但是单有这一条件,并不能领导人民取得事业的成功,还必须使群众具有科学的信仰才能取得事业成功。信仰群众,群众信仰,有机结合,才能办大事。对于群众信仰,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第一,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造成中国广大群众文化落后,迷信愚昧、保守、自私,思想涣散,如一盘散沙。第二,中国几千年历史大大小小数百次农民起义或革命,都以失败而终,留给人民群众的是沉痛记忆和消极情绪。第三,中国无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之前,中国广大民众没有科学的信仰,自己设立菩萨崇拜,信天、信地、信神、信命,就是不信自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落后思想多,错误思想重,很不容易觉悟。因此,要取得事业成功,就必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让群众具有一个共同信守的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共同信守的主义,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适合中国。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认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必须建立在人民群众充分觉悟的基础上,单有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人民群众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胜利。为此,在充分分析国情、掌握人民群众思想动态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启发、教育、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信仰中国共产党,及理解、信仰中国共产党的主义,践行中国共产党的主义,变主义为物质力量,创造新的事业、新的社会、新的世界。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教育、宣传、灌输群众信仰的领导和工作方式方法,很多、很活、很讲究、很实用。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启发群众阶级觉悟。中国共产党认为,要群众觉悟不容易,要去掉群众脑子中的落后愚昧、错误思想,需要自己党做许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认识群众、启发群众的切切实实工作,基础的是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对于群众脑子中的落后的东西,要像用扫帚打扫房子一样扫除,使群众对自己的力量具备信心。第二,鼓动、组织群众进行革命。中国共产党认为,要达到自己政党的目的,出路在革命。

革命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必须通过革命,推翻压在人民群众身上的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必须通过革命,消除一切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势力和制度,一切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必须通过革命,实现中国独立、富强、民主、文明、民族振兴。中国共产党十分清楚群众革命的重要性,一贯以自己政党坚定的革命理念影响、感染、团结群众,激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第三,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科学素质。中国共产党认为,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通古今就是学习。学习是智力开发,能够提高人的认识、理解能力,增强人的接收能力,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学习文化科学是搞好革命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中国革命、建设事业是伟大的艰巨的事业,必然要求群众的文化科学素质不断提高,能够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第四,开展广泛的深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政党、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和对各种新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真正的振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党员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广大群众必须有这个共识,必须认识到“科学理论武装”就是马克思主义武装。中国共产党认为,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使群众成为自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坚定群众的信仰,具有普遍性、逐渐性、连续性、永久性特点。以上四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实施这一工程,必须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中国共产党正是遵循以上原则实施这一工程,使群众普遍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历史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信仰群众的胜利。信仰群众,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中国革命、建设事业行动的指南,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人,来自群众,根植于群众,领导革命、建设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革命、建设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信仰群众,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群众意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前进的不竭力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信仰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自己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点击阅读全文

群众路线思想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系

[摘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和观点,形成了系统的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全国范围之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党的政治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将群众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充分体现出党对群众路线的高度重视。把群众路线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系

群众路线是以同志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在不断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思想的“活的灵魂”。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全党范围之内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加大力度解决人民群众反响较大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党服务群众的实践工作。群众路线的开展是对老一辈共产党员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基,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推动力。

一、时期的群众路线思想

1、一切为了群众

指出: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最根本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与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一定要服从集体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一切为了群众”。在实践工作中,党一定要对人民群众负责,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点击阅读全文

群众路线是共产党根本路线

群众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的共产党的生命线。党生存和发展的每一时刻,党取得的每一成就,都离不开群众路线。同志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倡导者、推进者和实践者。同志一生的思想和业绩集中到一点,就是唤起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群众路线是贯穿思想全部内容的一条主线,具有持久的价值。认真学习同志群众路线的光辉思想,忠实继承我们党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同志的最好纪念。

“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在我们党的文献中,最早出现于1928年11月李立三同志根据中共六大一的路线同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的谈话之中,他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1](p565)但用语不大明确。1929年9月,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不仅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而且赋予比较明确的含义。这封指示信专节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指出红军所到地区,“群众在军事力量掩护下勇气倍增,一切行动自然是政治的或军事的,但党的指导绝不要忽略群众日常生活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红军四军经过许多群众未曾发动的地方,不要只是提出一般的政治口号,应该细心去了解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从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这种斗争才是群众本身所需要的,才不是单纯军事力量的发动,才不是少数个人英勇的硬干,才会团结广大群众在党的周围”。在论述筹款工作时,提出“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论及没收地主豪绅财产问题时,又提到“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式的运用。[2](P35、36、39)这里已包含了我党群众路线的一些基本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不能单纯地打仗、从事军事斗争,而要把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上的问题作为重要的任务;文产阶级政党应当通过细心的群众工作,使群众亲身感受到党的事业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业,从而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投身于党领导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无产阶级政党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依靠群众,而不能“单独去干”。

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作了准确、完整的论述,为它的牢固确立和全面执行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同志。早在1929年12月,同志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论及纠正单纯军事观点的方法时就指出:“党对军事工作部分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3](p548)1933年至1934年间,同志写的一些关于经济工作的文章和农村调查报告,反复阐述了在革命工作中关心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意义;反复论证了只有通过切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并且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聚集在革命政党的周围,形成一道任何反动势力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的道理。他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而要动员群众投入革命战争,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使群众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从而拥护革命,“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4](p59、62)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他已经把群众路线看作我们党在革命活动中应当普遍实行的方式与方法。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他批评了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说无论是革命工作还是经济建设工作都来不得官僚主义,“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主张实行每一个工人、农民所喜欢接受的“群众化的方式”。[5](p124)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一义中,他指出:“查田运动是一个剧烈的残酷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动最广大群众热烈起来参加斗争,形成群众运动,才能保障阶级路线的正确执行,才能达到消灭封建残余势力的目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工作方式,是查田运动最大的敌人。”“一切不做宣传或宣传不正确、不认真、不普遍,查阶级、通过阶级与没收分配不按阶级路线与群众路线,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运动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6](p269、274)这些论述表明,我们党经过10多年的实践,对于各项工作中的一般方法问题有了一个初步总结,认识到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基本工作方法,错误的是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正确的就是群众路线。抗日战争中后期运动的深入展开,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使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重大发展,同志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的观点,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的观点,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的观点,等等。1943年6月,同志为党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精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透彻地说明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且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7](p569)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作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个重要文件的诞生,标志着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形态。从此,党的群众路线获得了清晰明确的科学内涵,有了鲜明准确的表述形式,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p834)在党的七大上,同志用鲜活凝炼、铿锵有力的语言说明了群众路线的威力,道出了我们党无往不胜的奥秘:“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7](p592)解放战争时期,同志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人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他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7](p644)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成为国家的领导者的新情况、新要求,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同志致力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同时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他认为,群众中蕴藏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无限的创造力,党的领导机关要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组织群众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我们在工作中采取了群众路线,可能也会发生毛病,但毛病会比较少一些,错误比较容易纠正些。1957年春天,同志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展。他说:“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9](p459-460)1958年的“”运动,严重败坏了我们党长期形成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大大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志在领导全党纠正“左”的倾向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他在1959年3月29目的党内通信中指出:凡属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一定要征求基层干部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等人的意见。一定要有他们占压倒多数的人到会发表意见,对立面才能树立,矛盾才能揭露,真理才能找到。信中批评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几乎完全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在许多问题上,仅仅相信他们自己,不相信群众,根本无所谓群众路线”。[10](p167)同年夏天召开的庐山会议的前期分析“”的教训时,同志把“群众路线有没有?有多少?”列为会议讨论的十八个问题之一。[11](p80)可惜由于随后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运动,这些正确认识没能坚持下来。到了1961年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同志重新提出贯彻群众路线的问题。这一年4月,他在给邓小平同志的信中,把“反对恩赐观点、坚决走群众路线问题,向群众请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问题”,列入应当进行重点调查的“农村中的若干关键问题”之中,并且提出要“向群众寻求真理”,端正党风。[11](p268)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面对当时严重困难的形势,同志提出:“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但是,如果不向群众和干部说明情况,不向群众和干部交心,不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他们还对你感到害怕,不敢讲话,就不可能发动他们的积极性。”他疾呼,共严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不应该怕群众,怕群众讲话,怕群众批评。“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怕群众的道理呢?”他谆谆告诫与会的从中央到省、地、县的领导干部:“同志们,我们是干革命的,如果真正犯了错误,这种错误是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人民的事业的,就应当征求人民群众和同志们的意见,并且自己作检讨。”他率先坦诚地检讨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对1958年以来党的工作中的错误及由此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承担了“第一”责任,为全党树立了向人民高度负责的榜样。同(㈣蛳∞s删同志即使在晚年,在他错误地发动了“”,群众路线完全为破坏性的群众运动(称之为“运动群众”更确切)所代替的情况下,仍然阐述了一些正确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观点,例如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不要搞恩赐,不要采用任何包办代替的办法,等等。总之,同志为形成、发展和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长期的、坚持不懈地努力,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而这个过程,正是思想从酝酿到形成、到成熟,又不断发展的过程。完全有理由说,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一个实际问题,从而创立和推进思想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确立和贯彻群众路线这个根本问题展开的,思想是群众路线的载体,群众路线是思想的灵魂。

当然,群众路线同思想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党的其他领导人,尤其是、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都为它的形成、发展和贯彻执行作出贡献。这里特别要提到刘少奇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的若干精彩论述。1945年5月,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因此,它“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他还详细地阐述了为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坚持的几个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12](p348、342、348-354)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同志联系1958年以后觉的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群众路线问题。他说:“群众路线的基本点就是:第一,信任人民群众,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相信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还指出:1958年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受到了歪曲,不少同志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什么是群众路线,把一些体现群众路线的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反群众路线的东西,违背了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他批评了那种“把群众运动当作是群众路线的唯一方式,好象不搞群众运动就不是群众路线”的错误看法,指出:群众运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决不是真正的群众运动,更不是群众路线”,“违反群众路线的所谓‘群众运动’,不仅不能真正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而且损害了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的威信”。[13](p400-401、404)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深刻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涵义,他说:“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他着重强调了处于执政地位的我们党实行群众路线的意义:“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因此,在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反对党的组织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正在滋长的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的倾向,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14](p217、221)刘少奇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对群众路线理论的精确阐述和创造性运用,大大丰富了思想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宝库,成为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这一切清楚地表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怎样艰难曲折的历程,毋庸置疑是党和人民集体奋斗的产物,这本身就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及其丰硕成果,充分显示了群众路线的科学性和强大威力。

点击阅读全文

新时期群众路线挑战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群众路线;困境;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期,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党群干群矛盾趋于突出,腐败现象日益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挑战着当前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本文探讨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践行群众路线的对策选择,力图为践行群众路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正确把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基本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可以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着社会最根本的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只有将一切依靠群众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基点,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就是要深入群众做调查研究工作,向群众吸取智慧和经验。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汲取的意见经过整合解决之后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同这些符合他们根本利益的意见并自觉行动起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能量。这也是群众路线中“务实”这一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最好表征。可以说,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具体实现。深入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更要敦促党员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群众基石。

(二)重要意义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