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共产党群众路线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共产党群众路线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共产党群众路线论文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

1.群众路线是党取得政权的重要保证群众路线伴随党的创立而产生,伴随党的成长逐步演进升华。1921年建党之初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党员发展到448万人。28年的中国革命史可以说是一部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历史。这一点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兵力是共产党的3倍,控制着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以及全国75%的土地和71%的人口。但最终的胜利者是共产党。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长期以来注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想人民之所想,做人民之所需。中国人数最多的群体是农民,而农民最大的问题是要获得他们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土地。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抗战时期,为了争取地主、富农一同抗日,党改变了原来的政策,变成减租减息。不同时期的政策都让农民由衷地感到共产党是为他们谋利益,所以他们不但让子女参加共产党,还无私地为共产党提供物质资源。因此,将军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得到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党才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2.坚持群众路线是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党的最大危险。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作过论述。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比作“土地”,党如果失去了这个滋养的沃土,生命力就会枯萎。邓小平也曾告诫全党,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又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曾指出,敌对势力从外部搞垮我们党是不容易的,真正可怕的是脱离群众,自己毁了自己。反复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七一”讲话中,他把“脱离群众的危险”作为“四大危险”之一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今天,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二、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决定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决定历史的命运。作为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共产党的一切事业,都必然是而且只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共产党能够取得政权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正如同志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党领导人民英勇牺牲换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用汗水浇出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是党领导人民探索创造出来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反之,如果忽视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定会增加改革的阻力和成本,削弱改革的成绩和效能,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

2.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健全服务群众制度战争年代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与人民群众一起生活劳动。革命胜利后,领导干部有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脱离了泥土地,就连最基层的乡镇干部在农村工作也基本是“走读”。因此,在执政条件下,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拓宽联系群众渠道,既要使上情能够顺利地下达,又要使下情能够顺畅上达。一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让群众以多种途径,包括投票、选举、调查、谈话等,参与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决策过程,提高群众对决策的参与度。二是发挥群众自组织机构的利益整合作用,让群众的利益诉求在群众自组织机构中得到整合,增强公民的话语分量,便于公共机构了解采纳。由此对党提出的新问题是能否通过架构新的社会整合机制、制度体系,以容纳这些方式的利益表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是积极运用现代沟通商谈机制,如民主恳谈、公开听证等,拓宽党群关系联系渠道,改善党群关系。四是采用新媒体拓宽党群联系渠道。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博客、播客、IP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媒体以多种形式全面进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培养一支既熟悉党的政策主张,又精通新媒体技术的采编业务队伍,让他们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重要传播者和网民大众乐于接受的政府代言人。

作者:燕华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