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从农村直接选举透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我国农村实施经济改革,使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农村直接选举创造了条件。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通过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贯彻落实的,因此,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村直接选举的普遍实施,选举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对此,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对策,以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直接选举;基层民主建设
实施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奋斗目标。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自1988年在部分地区试行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直接选举已遍及全国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1998年11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又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法制化实施阶段。
一、实施直接选举的动因和必然性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间接地为实施直接选举孕育了适宜的土壤。农村经济改革及其与直接选举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实施直接选举奠定了先决条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农民只是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这项改革促成了农村经济的空前发展。农民把这项改革形象地概括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表明,从根本性质上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分配格局同土地承包前是一样的,但利益分配的先后次序却有了改变,土地承包前,分配权掌握在公社和生产队手中;土地承包后,分配权转移到了农民手中。这种变化,一方面使农村基层干部充当起了向农民收粮、收钱的角色;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摊派、负担、集资成了农村社会问题的热点。广大农民普遍要求负担要合理;基于自身的利益也强烈要求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土地承包制相对稳定后,农民进一步要求通过选举自己认为满意的村官,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因此,土地承包后农村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客观上起到了动员农民参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为直接选举奠定了基础。
第二,农村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为实施直接选举提供了便利条件。农村经济改革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出现了分化:由早先的个体户到后来的私营企业主,还有的亦农亦工身兼双重或多重职业。尽管他们在农村人口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足以说明改革后的农村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阶层分化。在此过程中,农民的流动性大为增加,敢于出县、出省外出打工的人数逐年增加。这部分“能人”一般见多识广,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急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是他们的普遍心理,因此,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也高。同时,广播、电视等传媒更多的信息,不仅知道相邻乃至千里之外的农村的变化,而且知道中央有关农村的各项政策。只要积极引导,农村直接选举就能逐步实施。
第三,农村的政治基础发生了变化,广大农民政治权利事实上的平等为实施直接选举奠定了基础,扫清了障碍。在农村改革初期,所有农民都成为社员,实现了真正的政治平等,沿袭已久的家庭成分不再代代相传,以往的贫下中农不再是农村基层政权理所当然的领导者,农村中的“脱产干部”也必须经营自己的责任田。广大农民的公民权利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并且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普遍农民有权利对村干部提出质疑和批评,“民告官”的诉讼案件也日益增多。这在客观上要求村干部“给村民一个明白,给自己留一个清白”,相应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内容也就提出了议事日程上来。
因此,农村直接选举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农村经济改革所引发的农村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与中央制定和贯彻落实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政策二者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二、农村直接选举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我国的现代化离不了广大农村的现代化,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的现代花进程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又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从农村改革20年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政治建设搞好了,农村会出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生活幸福的局面;反之,整个农村会呈现发展缓慢,治安恶化、村民怨声载道的态势。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的工作,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无一不是党的政策积极引导的结果。同样,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只能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才能健康发展。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个方面。其中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源头”,只有民主选举搞好了,其它三方面才有可能搞好。农村选举实行的是直接选举,因为选举前不指定侯选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的是普遍意义上的民主选举;在此基础上,每个侯选人公布其治村方案,发表竞选演说,村民最终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村委会组成人员,得票最多者当选村委会主任,因为是差额选举,实现了真正的民主选举。由于村干部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在村民中有较高的威信,他们也非常珍重村民的信任,也很想在任期内做出成绩,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和体现民主的作风,也能使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
当前,农村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村干部能否做到廉洁奉公,尽管村干部在竞选中大都对村民作过保证,但村民对村干部上任后能否兑现其诺言仍有怀疑,能否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就是关键。从目前看,民主选举搞得好的地方,一般都成立了独立于村委会之外的理财小组,实施对村干部的财务监督,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工作的发展。
民主政治从来就不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它与参与民主政治建设者的利益有直接的联系,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广大农民对直接选举不闻不问已不大可能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没有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的直接选举和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我国民主进程中的一块试验田和培训基地。所以,农村直接选举在法制化轨道上的顺利开展,对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巨大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三、当前农村直接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任何形式的选举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选举中的违规操作也经常发生。我国广大农民从总体上看,文化层次较低,封建意识的影响相当严重,缺乏民主的传统和习惯,民主意识和民主知识在短期内也难以迅速地培养和提高,而我国农村实施直接选举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使得农村直接选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弊端,这应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出现的弊端主要有:
(一)个别农村地区存在贿选和村干部“伴大款”的问题。贿选最大的恶果就是使选举失去公正,不公正的选举只有所谓民主的形式而没有民主的其实内涵;村干部伴大款则命名中央对农村的政策不能得到委地贯彻落实,也使村民在政策面前失去了公平,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央自上而下开展“三讲”教育,要求村干部在工作中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即使是农村基层干部,也应体现出“三个代表”的正气和作风,对不讲政治、不很好地贯彻中央的政策,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村干部必须依法进行撤换。
(二)个别农村的村民“乐于”选贪官出任村干部。这种选举看似村民“自觉自愿”,实则出于无奈。村民在解释为何选贪官时说“假如民管不了官,谁在这个位置上都一样,既然已经喂饱了,就这幺喂下去,总比把瘦的重新喂饱省心”。这话虽然难听,但说明这些地区的民主监督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村民理财小组没有建立成员建立但不起作用,选贪官是“民管不了官”的一种副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民主选举的基础和前提下,认认真真地搞好民主监督。
(三)个别农村的村民自愿选“坏鬼”出任村官。为什幺明知是“坏鬼”,还要选呢?主要是村集体对外交往中属于集体的债权历经数年一直难以收回,部分村民往往指责原来的村干部“无能”,干脆选那些横行乡里的胆大妄为者出任村官,试图通过个别“坏鬼”粗野而非法的行为,获取眼前的利益。这种选举,从长远看,成了这些地区治安形势恶化的主要原因。这也说明,农村直接选举必须要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四)个别农村地区的选举多家族势力或准宗教势力甚至是恶势力的操纵。闭塞的村庄,常常是封建刑残余思想盛行的温床,光宗耀祖的思想使村干部成了家庭势力的工具,有些打着宗教旗号的恶势力,常常祸及四邻,独霸一方。在这种势力的淫威下,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况且,封建思想与宗教意识从本质上是与现代民主对立的。所以,稳定的社会秩序对于民主选举的顺利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所列举的弊端只是近年来农村选举中出现的个别现象,相对于实施直接选举所带来的成果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绝不能小觑。任其发展将会断送我国基民主政治建设的前程。
四、对策与结论
尽管民主政治建设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学术界对“民主”的解释也多种多样,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不妨把民主归结为“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即,民主政治就是公民对权力的产生、运转和发展趋势乃至结果起到决定作用。
要解决现阶段农村选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教育水一产整体素质,逐步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思想,这是完善直接选举、搞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尽管在短期内不可能有明显的改观,但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其次,要尽快建立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第三,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也要给予同等的足够的重视,这方面搞不好,民主选举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绝不能使民主选举成为好看而不管用的一个摆设,各级政府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不能只充当发动的角色而不履行监督的职责。第四,对广大农民和指导直接选举的领导干部要进行必要的培训,没有严格而健全的程序,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经过不断的培训和总结,人人都具有深刻的民主意识、丰富的民主知识,人人都具有深刻的民主意识、丰富的民主知识、优良的民主作风和科学的民主精神,这样,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也就加快了,法治国家的建设目标也就为期不远了。
民主从本质上讲是利益关系的外在体现,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而幸福的生活,为此,在农村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中必须使农村经济发展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地融合于一体,使二者协调地发展。农村直接选举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步入了法制化的实施轨道,在我国农村发展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这对我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无疑会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