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课教学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转变观念构建综合注重创新

——“3+X”高考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内容摘要]高考“3+X”模式及其命题指导思想的转变,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索“3+X”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3+X”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对人才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正是基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有益尝试基础上,提出了设立“综合科目”,实行“3+X”高考的新思路。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我省今年将试行“3+X”模式。毫无疑问,“综合科目”的设立,既是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与支持,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综合科目”要求,更加有效地组织好本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研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改革后的“文科综合”是在原有政治、历史学科的基础上,增考地理科目,并将三学科合为一份综合试卷。所谓“综合”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的综合能力测试,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①。虽然2000年高考“综合”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试题占一定比重,但从长远来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深入,逐步加大”②。为此要求我们从长远出发,切实树立从“学科能力培养”向“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的新观念,在吸取原有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从宏观上看,理顺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板块结构”,以必修课为基础,选修课、课外活动为补充,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微观上看,首先,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教学双向细目表,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初步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其次,开设《新闻联播》、专题讲座、自愿选修课、阅览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渗透点、交叉点、结合点;再次,高一、二年级与学校政教处、团委配合,以学校德育基地为主阵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及专题性研究等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第四、高三年级的教师在立足本学科教学、抓好学科内部综合的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通过阅读相关学科大纲、教材、教参,相关学科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以及重、热点专题研究等,扩大相关学科知识面,了解相关学科的思维方式,共同探讨相关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树立起全局观念,改变以往各学科“单打一”、“各自为政”的做法。

二、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

综合能力测试,着眼于“综合”:通过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00年高考“首先是学科内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综合”③。这就给我们一个信息,一个启迪,教学中必须以学科综合作为基础和重点,跨学科综合作为突破口。

首先是学科体系内的综合。即引导学生把握好各个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这种综合,历年高考中体现得相当充分,而且所占比例很高,例如98年高考第31.32.33题,99年高考第31题,均涉及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知识,是属于《哲学常识》同一体系内的综合。据此我们认为:这种综合是2000年高考“X”的基础。为此,教学中我们立足于“三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努力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效率,逐章逐节地梳理各年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实,构建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统一。

其次是学科内跨体系的综合。即引导学生把握好三个年级教材结构体系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角度去说明同一个问题。实际上,这种“综合”在近几年高考中已有体现,且所占份量逐渐增大,题型也不断升级;例97年高考第22.23.30.31题的选择题“一材多用”,98年第34题简答题“一题多角度”,99年第38题升格为论述题形式。据此我们认为:这种综合是2000年高考“综合”的重点。为此,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学科知识迁移、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启发上,精编习题、模拟训练,从整体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例:

材料一、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基础上成立的战后第一个国际和世界性的多边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有135个成员国,加上30多个积极申请加入的国家和地区,其贸易、投资占全球的97%以上,影响力相当大。

材料二、99年9月主席在出席第七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阐述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第一,世贸组织既然是一个国际组织,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只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

材料三、99年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从而结束了双方长达13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为中国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铺平了道路。

(1)从哲学上看,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加入世贸组织?

(2)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3)从政治常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我们教师通过对该类问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学科内的“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式”的知识网络。

再次是跨学科的综合。这是在学科基础知识及学科综合的基础上,跨政、史、地三学科的综合。我们认为:这种综合,是“综合”的难点。之所以是难点,是在于这种试题,只出现在98、99两年全国或上海的保送生试题中,教师、学生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接触此类型的试题,其特点是:综合力度大,解题角度指向性不十分明显,解题突出全面性、整体性。如99年全国保送生试题第8题,“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沿海地区近代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该题答案具体要涉及到哪些知识,学生把握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当然,高考毕竟是大众化考试方式,“综合”难度肯定会低于保送生试题。为此,我们三学科教师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作为政治教师,平时我们多以时政“热点”为背景,侧重政治学科、辐射史地知识编制习题,加强训练和接触,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的能力。例如:

1999年12月20日零时零分,一个令全球华夏子孙热血沸腾、世人凝视的时刻;随着高亢、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莲花区旗在澳门上空徐徐升起。零时4分20秒,——这位446年来首次踏足澳门的中国最高现职领导人,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被人为分隔达400多年的澳门从此回到了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一个“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澳门从此诞生了。

1、澳门是由—————组成

A、澳门半岛B、路环岛C、凼仔岛D、大濠岛

2、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莲花、大

桥、海水是澳门的

A、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B、政治特点和自然景观

C、历史特点和人文景观D、经济特点和人文景观

3、下列选肢能正确反映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是

A、我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就在澳门地区繁衍生息

B、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澳门成为南海郡番禺县的一部分

C、明代,澳门被我国辟为进行中外贸易的“互市”地点,成为东西方海运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D、15世纪中叶以后,澳门被葡萄牙逐渐占领

4、澳门回归祖国后,其在我国的法律地位是

A、享有相对独立主权的行政区域B、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C、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D、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5、“一国两制”方针体现了以下哲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客观和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6、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A、彻底结束殖民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

C、再次证明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

D、充分体现中国由衰落到强盛的历史

7、辨析题:“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就是澳门的事完全由澳人作主。

本大题是以澳门回归盛事为背景材料,从地理、历史、政治、时政角度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地理角度进行考查;第2题从地理、时政角度进行考查;第3题从历史角度进行考查;第4题从政治常识角度进行考查;第5题从哲学常识角度进行考查;第6题从政治常识、时政角度进行考查;第7题从政治常识角度进行辨析。④

教师经常性地通过对此类试题的设计和训练,使各学科在知识背景、教学内容、思维方法、学习能力操作技能等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和相互贯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跨学科知识“触类旁通”之意境。

以上三种“综合”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只要我们抓住“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适应“3+X”模式的政治课教学肯定会搞得有声有色。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考“3+X”模式以其基础性、能力性、整合性、实践性的强力冲击波,全方位介入中学教育,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考试方式本身,而在于对中学素质教育推动和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⑤,注重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立足创新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学中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主体、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教学不仅是老师的知识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课堂上教师经常向学生提供时政新素材、新观点,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增强解决问题的变通能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恰当使用“术语”,规范答题要求,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精密性;强化学科内在联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更新颖、更准确、更系统的相关学科知识。以“科索沃危机”为例,我们设计了几组材料,让学生从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的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学科相关点,自己设问,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从地理学科谈巴尔干地区的分布、复杂的地形、重要的地理战略位置以及变幻莫测的气候条件;有的学生从历史学科角度谈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分布,历史上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有的学生从政治常识角度揭示北约东扩的目的,西方大国实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实质以违背主权国家权利及义务,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等,从哲学常识角度体现的辩证法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从经济常识角度体现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等。通过该类问题情境的设计和学生的参与,既展示了社会热点的综合性,又体现了思维的三维性,突出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探索“3+X”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旨在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半年多的尝试和探索,我校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生机:基本上形成了“主体、创新、发展”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初步构建了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善好奇、会学习、重过程、能探索”⑥的良好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①②③⑤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教学[1999]6号

《省教委领导就“3+X”高考改革答记者问》浙江教育报99年8月19日

④《综合能力题析》张家如中学生时事政治报2000年1月10日

⑥《走近综合考试》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