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定位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定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定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1996年教育部修订研究生专业目录后出现的一个新的专业名称。在此之前,本科生专业目录中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专业目录中也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两者是一致的;1996年以后,本科生专业目录中仍然保留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两者出现了不一致。由此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本科专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生专业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权威的说法是修改后的《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把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合并了。[1]但是如此一来,却产生了这一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

一、新专业名称产生的学科定位问题

从研究生专业目录修订后的这六七年的情况来看,本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数量上没有大的发展,而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增设该专业的学校如雨后春笋,几乎所有的重点高校都在短短的几年中拥有了该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了该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名称来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几种理解: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理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两大板块的合成,但是对这“两大板块”的理解也可能产生歧义,一种理解是“两大板块”就是两个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更高层面的一个大专业;另一种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前一种理解的缺陷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没有在本科生专业目录和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出现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视为一个专业的依据不足;后一种理解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当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结为一个专业名称显得多余。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的“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理解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不合乎阅读习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个有历史的专业名称,长期以来已经被习惯于简称为“思政”,因此通常人们不会这样来断句和理解;第二是这种理解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视为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本来的专业性被抹杀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和学科并不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是“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如果这样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学科的差别性,也就不需要这种“重复”。

3.“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理解主要是一些原本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薄弱的学校、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沾边的专业教师的理解,是一种为了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而故意扭曲的理解。但是事实上这种理解已经成为主流。

其次,本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难以同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接。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各高校在该专业中开设的课程也不同,开设的专业方向也不同。特别是除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仍然保留了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外,大量新增加的硕士点大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实际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由此带来了三个结果:第一,研究生入学后的迷茫和重新适应;第二,研究生毕业前找工作发生困难,因为他们和用人单位都搞不清和说不清这个专业到底是什么专业、到底做什么工作合适,专业、方向、所学的课程搅成了一锅粥;第三,教师晋升职称遇到麻烦,大量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师理所当然地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级职称,挤占和压抑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师的职称名额。

因此,事实上的趋势是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对接,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与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的对接。换言之,研究生专业目录的调整,事实上把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合并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无形中被取消了。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标志,产生于19世纪中期,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这一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上升到理论层面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又有着重要的区别。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产生的年代和背景不一样

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获得了胜利”的历史背景下,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2]而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130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3]由此可见,首先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然后才有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然后才有了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和大量实践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年代正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拨乱反正的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产生本身反映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内拨乱反正的迫切要求。

2.包含的研究内容不一样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从横向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列宁所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设置和课程设置,长期以来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和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的联共(布)党史。所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等本来应该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的学科,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却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从纵向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从发展的角度来概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它一开始诞生就主要包括三门主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1991年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有关高校的专家、教授编写出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共计12本,1994年又正式启动第二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统编系列教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4]

3.学科涵盖的范畴不一样

由上述可知,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实际上都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也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单个的学科,而是一个学科群。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渗透在各个学科尤其是文科的各个学科之中,因此它甚至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群,它是每一个学科的理所当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这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分类上并不在一个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科群和学科面,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4.学科研究和授课的主体不一样

在高等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授课的教师主要分为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从事专业研究和授课的教师,他们分布在相关的院系如政治系、经济系、哲学系以及过去的政教系等,他们是专业课教师,他们授课的对象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另一部分则是从事公共政治课的教师,他们集中在高校的马列部、社科部等,他们是公共政治课教师,他们授课的对象是全校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但是这种格局近年来已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高校马列部和社科部的教师利用国家教育部研究生专业目录的调整,开始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他们除了承担全校公共政治课教学任务之外,还开始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即带教研究生。但是,只要比较一下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编写的课程目录就可以发现,高校马列部和社科部设置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多没有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而是原有的公共政治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拼盘。实际上他们跳空了一个层次,即本科生的专业教育层次,他们的教学纵跨两头:低层次的全校公共政治课和高层次的研究生专业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当然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甚至是一种常识。因为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专业,都特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当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当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这种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学科的研究内容相区别),当然培养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的并且懂得如何有效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然而仅仅因为存在着这样一种联系,就要在本来意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前面辍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却是多此一举。我们的政治学、经济学、中共党史等专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联系,是否也要在名称上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呢?

三、面对学科定位问题的正确选择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是由这一专业名称本身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而学科定位问题的产生,又必然会带来学科本身的科学性问题、学科建设问题、学科队伍建设问题和学科的教育培养目标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完全有必要对1997年以来该专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一次普遍的、有深度的调查,完全有必要对该专业的名称及含义组织力量再进行一次审定。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对该专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正确选择。

同样,本着这一精神,提出这一问题的人也应该亮明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研究生专业目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当恢复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由主要有下面几条。

第一,维护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专业,是在1985年前后形成的。最早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始于1984年。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开始招收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班,连招两届后,于1999年正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但是在这一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起伏。先是1994年国家本科生专业目录调整,政教专业被取消,于是原来政教专业的课程挤占和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直至四五年后才得到逐步恢复;1997年国家研究生专业目录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名称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以后国家教委更名为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在机构调整中更名为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又一次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陷入混乱状态。因此,恢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名称,有利于维护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二,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科学化的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产生,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大讨论。1980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全国各大报对此作出了积极反应,《光明日报》开设了以“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为题的讨论专栏,钱学森同志也撰文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科学地做思想政治工作”。1982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同志约见邓力群等宣传部门的一些领导同志,发表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谈话》,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指导方针。[5]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的诞生,事实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要坚持科学性和如何推进科学化的大讨论的结果。因此恢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名称,是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科学化信念的有力表征。

第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2003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方略已经确定。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育花使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本身的培养,其重要性无疑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需要加强,而这种加强的“瓶颈”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是在于怎么来进行这种教育、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会自发地取代和解决当今时代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要靠具有良好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做“桥梁”和“中介”。因此,恢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名称,是响应党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的必要的举措。

第四,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意见》。《意见》在第三部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中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这就是说,目前的学科体系时代特点还不够鲜明、结构还不尽合理、门类还不够齐全。“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两个本来差异明显的二级学科被合并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恰恰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如上问题中的后两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下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中没有一本对应的期刊,甚至党中央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回过头来再看看《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居然没有“人才学”学科专业,南京大学的核心期刊中也没有一本相对应的期刊。这样的学科体系怎么不要再调整?!

注释:

[1]《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新旧比照,各高校研究生院均有。

[2]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

[3][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张云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