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文明继承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不断扬弃的过程,是批判与继承的有机统一,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批判性和继承性,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文明批判性继承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文明,是指人类的进步与开化状态。政治文明,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形成的文明成果;从动态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进程。其内容一般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部分。任何形态的政治文明都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对历史上和世界上政治文明的批判与继承,是批判性和继承性的有机统一。也就是说,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批判性和继承性,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
一政治文明的批判性
所谓政治文明的批判性,就是说任何一种政治文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有其时代性、历史、阶级等方面的局限,我们必须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以批判的眼光,历史的视觉,审视的态度去看待。
1、从阶级性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阶级性是其本质属性。任何形态的政治,都是统治阶级主导的政治,政治文明体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统治形式,建立什么样的运作机制,倡导什么样的主导价值观念,构建何种政治制度,其宗旨都是为了使统治阶级的统治合法化、固定化。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几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不可避免地、严重地带着那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色彩。任何复杂的政治文明都可以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予以剖析和说明,抹煞了政治文明的阶级性就等于舍弃了政治文明本身,使政治文明成为无法认识、难以说明的现象。因此,在研究和分析政治文明问题时,必须十分清楚地把握不同历史形态的政治文明之间最根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阶级内容不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但是它和以往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奴隶社会政治文明、封建社会政治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的几种政治文明形态都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为少数剥削阶级谋利益。其阶级实质都是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总是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这样那样的政治野蛮和政治黑暗。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中的一次重大飞跃,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从根本上否定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其阶级本质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大多数人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这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先进于以往社会政治文明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学习和借鉴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必须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清各种政治文明的阶级实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不会迷失方向;另一方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在注意其形式变革、机制完善、理论创新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把政治文明建设的注意力集中在巩固政治文明的阶级基础上,最主要的是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就相应地迈进了政治社会,开始了政治文明的演进历史,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创造出相应的政治文明。而历史上的任何政治文明形态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其时代、历史、社会的局限。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明成果时,应当抛弃其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包括中华政治文明。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评判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我们应总体上否定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封建性,但把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置于中国传统历史或传统的社会来考察,就会发现在传统社会所提供的现实基础上,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有了十分成熟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成熟性,维持了传统社会的长期延续。因而对传统社会来说,培养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然而其有效维系传统社会的同时,也有效地限制了传统社会现实创造性的转换和发展的可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个封建专制历史特别长久的国家,传统的政治文明,特别是儒家的人治主义的政治文化根深蒂固,在现代社会中封建残余仍然存在,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突出表现在:(1)宗族观念。指同宗同族认;以血缘关系联络成一个特有的权势集团。在旧中国大部分农村以宗族为中心,都设有族长,族长对农民有绝对的统治权,甚至生杀大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许多族长因为同时是地主恶霸,受到惩罚,宗族也随之解体。但近几年来,宗族观念有所抬头,许多农民以建祠堂、修族谱为纽带,又把宗族联结起来,族权与政权相结合,成为农村新的封建势力。(2)家长制。指家长拥有权力的家长制度。旧中国的家长制,在封建制度下,以封建的法律、礼教、习惯势力束缚家庭成员,维护封建统治。新中国成立后,家长制有了新的演绎,是一部分干部作风不民主,听不进不同意见,以“家长”的话定论是非,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要求别人绝对服从。(3)任人唯亲。这是古代的门阀制度。任人唯亲是从门阀作风演化而来的,是封建主义吏治腐败的一种表现。诸如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等都与此有关。任人唯亲至今仍有突出表现,在任用干部时,先看是不是自己的人,于是在干部中形成关系网。结成了“一荣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利益圈子。(4)官本位。官本位是从封建等级观念演化而来。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一切俸禄、礼教,甚至服饰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志。现在表现为不管哪一行业都要和“官”沾边,每个级别待遇不同,结果不利于干部的廉洁自律,有些地方出现“千军万马”挤“官场”的现象。(5)官商。官商在封建社会已经延续二千多年,官员及其亲属经商主要靠封建特权,经营有利可图的项目。另外,官商不惜以重金行贿,其是吏治腐败的重要表现,在政治比较清明的王朝,对官商加以抑制,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官商”始终是吏治腐败的一环。在时下“官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一些党政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与商人勾结开发房地产,借国企改革之机侵吞国有资产等等。(6)封建迷信。这是近年来发展比较严重的现象,许多地方修庙、造坟、建祠堂、迎神送鬼。一些封建书籍充斥市场。不但普通百姓相信,而且有些领导干部也参与其中。“”事件的出现与封建迷信的流毒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而封建残余的表现远远不及这些。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实践中,要努力肃清和抵制封建残余,并予以彻底否定和抛弃。
二政治文明的继承性
政治文明的继承性,就是说各种形态的政治文明之间既有质的差别,又有内在联系。任何政治文明都并非来自整个人类文明以外,而恰恰是吸取了人类历史上各时代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同人类文明发展史所提供的一切积极成果相联系,也就是说政治文明具有历史继承性。同样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
1、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邓小平同志,曾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同志进一步提出:“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21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这里的“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自然包括政治文明成果,同样也包括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成果在内。其实不同政治文明之间是相互交流影响的,不同政治文明之间有相融的东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和创造离不开前人和他人积累的政治智慧、政治经验的参照和借鉴。就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来说,其本身的很多原则、形式、方式是共性的东西。资产阶级政治文明成果有双重性,它既是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的政治制度,又是一种工具性的社会治理形式。它通过对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来协调和维持社会群体的内部关系,保持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它贯串和体现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但作为与封建专制制度相对立的社会治理方式,又包含着民主政治的共同原则(如人民主权、平等自由、保障人权原则等)及其实现的形式和方法(如依法治国、民主选举、多数表决、议会监督等)。这后一方面的东西属于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利用来为自己服务。
2、充分发掘和吸收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带有积极意义的资源。我国传统的政治文明历史悠久,可谓世界政治史的先驱。我们除了要反对和抛弃专制主义等封建糟粕外,仍要认真吸取大量积极成果和文明智慧,尽管这并非主流。一是“民本”政治理论。民本政治理论确立于春秋战国以后,最著名的观点出自《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政治是一种理想色彩很浓的理论,在君主专制主义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某些君主甚至背其道而行之。但是在某些时期,某些开明君主也曾不同程度地实践过民本政治。中国古代社会出现过几个盛世,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都是与民本政治的实践有关;而那几个短命王朝如秦与隋,或是社会黑暗的时代,无不是民本政治束之高阁之时。历史上的开明君主,其实践民本政治无非是为了安一姓之天下,他们不可能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也不可能成为民本政治最杰出的实践者。尽管如此,民本政治仍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二是较强的包容性和弥合性。这使得不同的民族、部落和宗教融汇成就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三是历史悠久的文官制度。通过科举考试加考核等规范的带有公平、平等意味的文官遴选机制来选贤任能,将一部分人才汇集于统治集体之中。四是专制主义的大背景下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德法并治的治国方略。其中“以德治国”对治理国家产生了极其独特的效果,使得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获得强有力的内在支撑,绵延几千年而不倒。五是在天下集权的机制下保留了乡绅主导的乡村自治方面的大量空间,给民众以相当的自由。六是对宗教态度和政策上,既限制了宗教势力对政权的染指,又在某些时候较好地处理了宗教问题并利用了宗教的力量。七是相对“精干”的“小政府”。“公务员”占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往往一个传统县,只有少数几个官员。另外,还有大量的治国理论和为官治政的文明和智慧,如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我们也应本着客观公正,批判吸收的态度进行分析,加以借鉴,从中获得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启迪。
三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批判和继承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不同的社会发展阶级创造出相应的政治文明,而每一种文明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就将为比其更高,更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文明所取代。因此,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不断扬弃的过程,是批判性和继承性的有机统一。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既要防止只要批判不要继承的排外主义和,又要警惕只要继承不要批判的奴化主义和复古主义。
1、批判的前提下继承。任何政治文明都有其特定阶级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辩证地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那种无视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照搬照抄别国包括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模式,把西方民主制度视为政治文明的最高典范,全盘照搬西方政治文明的模式和做法,因脱离国情而注定是要失败的。正如小平同志指出:“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得不到成功。”(《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又在一个较低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比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更为优越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这必然要学习和借鉴前人和他人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又是超越历史上各种政治文明形态的一种新型文明,这又必然需要靠党和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的大胆探索,靠党和人民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成功经验,靠党和人民用自己政治智慧进行全新的创造。因此,对人类政治文明积极成果的继承,既是批判的继承,更是发展的、创造性的继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事业是全新的事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站在全球化、现代化的高度,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和世界标准来审视。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不断扬弃的发展过程中呈现生命力和广阔前景。
主要参考书目:
1、谢基昌。试论政治文明的世界性与民族性[J].嘉应大学学报,2003,(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