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西方政治框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迄今为止,政治学家发明了许多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活的理论框架,如经济分析、阶级分析、制度分析、政治系统分析、政治决策分析、政治沟通分析、政治文化分析等等。目前,在分析现实的政治发展方面,西方政治学家比较喜欢使用的政治分析途径主要有经济分析、阶级分析、制度分析、文化分析、国家——社会分析和治理——善治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各有特点,对帮助人们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政治发展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深刻地理解现实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但这些分析途径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更需要发明新的分析途径,以克服已有分析框架的不足。
经济分析
经济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它从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入手,去分析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它通过两条途径去分析政治现实,一是挖掘政治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和经济基础;二是反过来,从经济发展的逻辑去推演政治发展的结果。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政治学,均属于经济分析的范畴。这一分析框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经济因素归根结蒂是政治现象的决定性变量,所有政治发展从最终意义上说都有其经济动因和经济基础。但是,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并不是所有政治现象都简单地是由经济决定的,各种非经济因素在政治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阶级分析
阶级分析也是西方左翼学者喜欢使用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它以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作为政治分析的决定性变量,以此来观察和评估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阶级分析涉及到阶级的定义、划分阶级的标准。社会各阶级的构成、各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阶级利益的分配、阶级斗争的形式以及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阶级分析方法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深刻地揭示了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阶级实质,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类政治历史的发展规律。但这一方法是一种高度宏观的和抽象的分析方法,不能机械地将它用于具体的政治过程分析。此外,在剥削阶级作为整体已经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其适用性大大减少。
文化分析
文化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影响社会政治发展的非经济因素,文化分析试图通过分析人们的传统、习俗、礼仪、心理、态度和情感,去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政治学家在通过文化途径去分析政治现象时,主要采用政治文化分析方法。简单地说,政治文化就是人们的政治取向模式,它包括人们的政治认知取向、政治态度取向、政治信仰取向、政治情感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文化支配着人的政治行为,任何政治共同体中都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它决定着公民的政治行为方式,并且赋予政治过程以不同的意义和形式。政治文化分析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政治行为、政治模式、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背后的深层根源,但政治文化本身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政治文化分析当作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分析途径,显然是不合适的。
制度分析
经济基础也好,政治文化也好,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实际上主要是通过社会的政治制度实现的,政治制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直接的决定因素。作为政治生活的规范,政治制度约束着人们的政治行为;作为政治生活的凝聚,政治制度又是政治现实和政治发展的表征。所以,制度分析一直是政治分析的主要方法,传统上,政治分析基本上就是对国家政治制度的分析。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曾经说“政治学分析始于国家,终于国家”,这就是典型的制度主义观点。在当代十分流行的新制度主义,虽然在对制度的界定和分析上不同于传统的制度主义,但在基本点上两者是相同的:试图通过对政治制度和程序的分析来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这种分析方法在政治理论中长期独占鳌头的地位,本身就说明了它的强大价值:直接规范和制约人类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的,毕竟是形形色色的各种政治制度,政治分析离不开对政治制度的分析。当然,这并不说明制度分析就没有缺陷。它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的和表层的分析方法,这就是它的最大不足。“国家——社会”分析
近年来受到年轻学者重视的“国家——社会”分析途径,也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政治分析方法。从政治分析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社会分成两个部分:政治社会(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前者是公共政治领域,后者是私人社会领域。在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事实上都同时生活在两个领域之中。譬如一位政府官员,当他代表政府履行公务时,他就在政治国家中活动;当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兴趣参加某些利益团体时,他就在公民社会中活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是两个十分不同的领域,各有自己的规范和行为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的政治发展过程就是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通过研究国家——社会的生长和互动过程,例如研究国家建设(state—building)、民族建设(nation一building)和公民社会的成长(growthofcivilsociety),进而来理解政治发展,对于我们把握政治规律,确实极有帮助。但它用简单的两分法把国家与社会分开进行分析,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
治理和善治分析
上面论及的治理和善治,既是现实的政治实践,也是一种反映这种政治现实的宏观理论,同时还是一种分析政治现实的途径。作为一种政治理论框架,治理和善治分析主要关注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以下几个方面:1)治理的环境,例如: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心理环境。2)治理的结构,例如:政府机构及其在治理中的角色;政党组织及其在治理中的角色;其他政治组织及其在治理中的角色;民间组织及其在治理中的角色;其他治理结构的作用;各种治理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3)治理的过程或程序,例如:决策过程。选举过程、行政过程、监督过程、诉讼过程、参与过程。4)治理的方式,例如;行政命令、政治动员、法律强制、说服教育、政治教育、经济刺激、自治、合作、暴力。5)治理的内容。6)治理者和被治理者。7)治理的意义,包括影响治理的主要变量;民主治理的动力;对治理的评价;治理与地方民主;治理与经济发展;治理与社会稳定。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比起其他的传统政治分析方法来,治理与善治方法具有自己明显的优点。首先,它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范畴;其次,在分析政治发展时,它比其他方法更加全面;再次,它体现了政治发展的方向。但是,治理和善治的分析框架决不是万能的,不能以它去否定或贬低其他有价值的政治分析理论。治理理论还很不成熟,它的基本概念还十分模糊,对治理和善治还存在着不少分歧甚至误解。治理和善治理论最初是由西方学者根据西方的社会政治现实提出的,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应用这一理论时,我们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国内学术界对这种理论从总体上说还比较陌生,存在着不少误解和误译,必须避免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急于应用。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几点思考
当代西方的政治理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现实的集中反映。尽管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不同流派和不同观点,但是,归根结蒂,它们都是为产生这些思潮的政治现实服务的。即使是对现实持激烈批判态度的左翼理论,也缺乏真正的革命性。
政治理论与现实政治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政治理论家很难做到价值中立,一定的政治理论和政治观点,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一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利益。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政治发展又是有规律的,政治学也拥有自己的公理系统。对待西方政治理论家的优秀研究成果,我们应当运用自己的批判眼光,注意借鉴其合理的内容。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就指出:我们的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和世界政治的研究要尽快补课。这一论断的意义十分深刻。从西方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历史来看,现代民主政治需要政治知识,但更需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科学。人类在很长时间内只有医学知识,而没有医学科学,独立的医学科学是近代的产物。一个社会可以只有医学知识而没有医学科学,但没有医学科学的社会,其医疗水平一定是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