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探讨

一、何谓网络文化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的交往不断大,使地球“缩为”一个小村落。于是,人类的语汇中出现了网络文化这一新概念。它代表了社会的时尚和潮流,对人类的影响与日巨增,不断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把握:

第一、硬件和软件,即网络中的计算机、电缆、各种设备以及管理等,这主要体现了网络文化的物质层次,是网络文化的支撑条件。报纸、杂志、电话、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的传播媒体现在仍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新的传播方式———电子新闻、电子出版、虚拟图书馆、视频点播等等,正快速地走进千家万户,影响并革新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因此,没有计算机网络,网络文化也无从谈起。

第二、网络文化的实践。网络文化的实践以联网国家的发达程度、用户的文化素质而定。在一些发达国家,网络银行、电子货币等概念已经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件传阅、电子邮件、新闻、各种讲座等在网络上十分活跃;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开始把网络作为一种普遍工具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会愈加强烈。

第三、网络文化的社会效果。借助网络获得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以促进本国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网络文化积极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动态性和全球开放性的特点,必定会冲击各地区的民族文化和传统道德。对我国而言,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就利用网络,散布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腐蚀灵魂一些信息,威胁着主流价值观以及传统的东方道德价值观,影响极其恶劣,在我们使用网络、建设网络时,不可掉以轻心。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正如一些文化学者所言:“它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往,万象纷呈,构成人间光怪陆离的迷人现象。”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如此,一方面,它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扩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另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网络技术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教育手段上更加便捷。信息网络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这是它不同于传统教育手段的最重要的特征。方便快捷的网络,使大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聆听”老师的教诲,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而不必按传统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第二,在教育方法上具有更高的效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大学生则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悦耳的音响、色彩艳丽的图片、活泼的三为动画及其他多媒体的仿真画面,使受教育着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比的。第三,在空间范围上更加广阔。互联网络没有地理上的界限,高校“围墙”的概念正逐渐消失,不同地域的大学生既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的资源,又可以在网上自由向老师咨询思想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交互式远程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另外,网络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状况等,学校也可以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的教育空间。

(二)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化,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第一,对灌输原则的挑战。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经过教育者的严格筛选和整理灌输给大学生的,选择什么、拒绝什么都是由教育者控制的。而网络的发展迅速抢占了信息传播的阵地,这些信息源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在如此错综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源面前,教育者如何实现正面灌输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二,弱势阵地的挑战。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网上的交流,可以不断地取长补短,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从而推动世界思想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文化来说,其参与网上竞争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加上一些国家的文化霸权,使发展中国家的网络文化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根据统计,90%以上的网络语言为英语,95%以上信息流量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占有,他们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倾向、政治观念、生活方式等,我们大学校园的网络文化阵地则处于弱势的、被动的地位。

第三,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挑战。网络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交往空间,网上的“虚拟世界”改变着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人与人的交往完全依赖于网络,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和道德的冷漠。网络不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网络社会的游戏规则也在不断地动摇着人类传统的道德基础和行为准则。这种“网络的完全依赖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新的挑战。第四,新的参与方式的挑战。网络的平等性是吸引大学生上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们可以在网上聊天、通信、交友等,还可以就热门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作为学生网上论坛的校园BBS,社会热点、校内重大新闻以及突发新闻都可以在上面得到反映。通过这种方式,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及一些不满的情绪可以得到发泄,同时,它又可能成为热点问题的聚集地。这样,很小的矛盾通过广泛的参与和快速的传播,可能会变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引导的好,就会及时化解矛盾,如果引导不好,就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三、网络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第一,建立政治导向鲜明的网站,占领网络阵地。近年来,应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大学生对信息的强烈要求,各高校纷纷建立起“校园信息网”。这样做,既可以监控、过滤可能侵入校园的消极信息,更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积极信息,摒弃消极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就更应该不断创新和改进,认真研究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新途径,研制出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多媒体教材和课件。近年来,一些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传统道德等内容输入校园网络,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看到网络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不要只看到网络游戏、色情暴力、堕落低迷甚至西方影响等消极因素,而应更多地看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还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育者观念转变了,网络育人的优势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另一方面,积极运用网络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种精良的教学课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动活泼。针对学校来说,可运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红色经典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等,来辅助教师的课堂讲授,以达到最佳教书育人的效果。

第三,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目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各个具有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他们中的还有不少人缺乏网络技术的武装,甚至视网络如洪水猛兽,拒绝网络文化,这就为网络技术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造成了阻碍。所以必须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了解网络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能熟练地使用并驾驭网络,能及时地解决网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四,积极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和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对青年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回到现实生活中就会感到孤独、不适,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感觉到,似乎可以不再关心现实生活的冷暖与得失,只在虚拟的世界里需求暂时的安慰。我们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不能因噎废食。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上网前就告诉学生上网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有网瘾的学生进行正确疏导,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其走向正途。

第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应建立网络的伦理道德,来规范人的网络虚拟实践行为,协调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促进网络的健康协调发展。目前,世界各国纷纷研制了一系列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中,指出了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华盛顿也有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了“电脑伦理十诫”,这些规范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既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以免等到问题成堆再回过头来加以矫正。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重任,高等学校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人才,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当代大学生展示才华、实现宏图大志,提供了广扩的舞台。新的形势对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开创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