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论文7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一、数据及调查情况
(一)在问到是否在大学里面有做志愿者的打算时,有19%的同学会自己主动留意在志愿活动方面的信息,会主动去参与志愿活动。而72%同学则表示会愿意去参与,但是要在有机会的时候。剩下有9%的同学则不愿意参与这一项活动。
(二)谈到志愿活动的补贴时,15%同学认为不需要补偿,同时也有15%的同学认为是需要在报销的基础上实施奖励,58%的同学认为和志愿活动相关的开支还是需要报销的。12%的同学认为在报销的基础上还是需要一定的报酬的。
(三)至于对社会各界对志愿活动的看法,46%名同学认为他们这是一种提倡公益的好办法,37%名同学则认为这是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奉献社会的好平台,12%名同学觉得这是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良好机制,还有5%名同学认为这只是纯粹做宣传,搞形式。
(四)调查到关于同学们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时,作为多项选择题,55人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23人认为这样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6人认为可以消磨时间,36人认为这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24人认为可以增加社会见闻,19人觉得可以多交朋友,而17人认为可以倡导社会文明。
(一)志愿活动和思想政治
1.志愿活动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思想政治是通过自己的学习,逐渐对外界有一定的见解。每个人的思想都不尽相同,但同一个国家的人民的思想,又不可以出现太大的分歧。“思想政治”就是通过自己对社会的理解来评论这个世界的政治。
(二)学校志愿活动的开展状况
从此次数据的分析和整合,显示出了在长江大学中,志愿活动的发展和建设状况是良好的,在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志愿组织,同时这些志愿组织也会经常组织一些志愿活动来帮助他人。所以在高校之中,志愿活动的开展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从调查结果看来,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比较多,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学生也是大多数,说明了在学校中,思想素质较高使得同学们对志愿活动的参与度也较高,同时对志愿活动的从参与度的提高,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学校对志愿活动的开展整体上看来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三)高校学生对志愿活动的认识和看法
就本次对长江大学学生的调查结果看来,高校学生中,大多数同学认为志愿活动是在有组织的情况下自愿对他人实施的一系列的帮助的行为。他们认为参与志愿活动是利大于弊的。虽然志愿活动会大量占据大量自己的时间,但是最终收获到的远远大于付出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志愿活动中,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素质,也能够在志愿活动中收获到对他人进行帮助时的快乐,他们表示对志愿活动有一种向往之情。有部分同学表示,如果有学校组织同时通知到个人,他们还是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志愿活动。但是还有同学表示在学校中,志愿活动会花费自己太多的时间,导致自己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对志愿活动并不会非常热心。
(四)志愿活动对高校学子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就是志愿群体在高校中的实践形式,而志愿群体是促进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加自己对思想政治的认知能力,因此志愿者活动在高校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深远并且广泛。
1.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注重实践,面向社会。志愿活动作为高校思想道德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舞台,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成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发展途径。而且志愿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大学生提供了兴趣舞台,志愿活动这一道德实践活动,适应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尊重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更加发挥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2.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丰富和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1)志愿者活动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又与我们时展紧紧相扣,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了我们注重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志愿者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的群体,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2)志愿者活动激发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因为我们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让我们得到了更好的教育,塑造了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我们可以多多了解和关注社会发展动态,随时掌握我们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让我们进入社会的脚步更快,更高效了解接触社会。有利于我们走向社会。(3)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书本上,无法进行亲身的实践活动,认知水平停留在书本上。此次调查显示了在志愿活动过程中,高校学生受到的影响更大,能够切身体会到参与志愿活动的一些真实的感受,对其自身的影响是从书本之中学不到也感悟不到的。他们认为,在志愿活动中,他们对志愿活动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层,不再仅仅是可以对他人可以实施帮助让他人生活更好,同时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例如在帮助残疾儿童的时候可以感受和学习他们的坚强乐观。
(五)高校志愿活动在思想政治上的发展和方向
志愿者活动作为高校中的一项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因为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又可以指导实践。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相互制约的.高校现在属于一个纯净的小社会,而我们大学生最终是要走进那个外面的大社会中去。所以我们大学生通过志愿者活动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因为我们是要将来创社会的人,并在那个复杂的环境中发展并完善自己所以我们要做志愿服务,适应社会中的某一种生活,学会了解和感知。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认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调查结果总论及出现的问题
从本次调查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高校志愿活动数量较多,学生的参与度也较高,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更好地发展高校志愿活动,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志愿活动的准备
志愿活动并不是随便就可以参加的。志愿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技能从而能够真正地对需要帮助的人实施帮助。
(二)志愿活动的组织
志愿活动的组织可以将时间拉长一点。就搞笑而言,可以实施每两周进行一次的志愿活动,不仅能够将志愿活动很好地开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
(三)志愿活动对高校学生是否真正有影响
志愿活动的志愿者数量安排必须合理。不能够有志愿者闲着没有事情干,应该做到每个人都能够很好地参与进来。
四、总结
在当今社会中,高校志愿者占据志愿者行列的一个大部分,所以高校志愿活动必须能够有组织地进行下去,才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上产生切实的影响,而在这些志愿活动的推动之下,能够对高校学子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能够让高校志愿者的思想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最终建造并且形成一种氛围,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的发展。
作者:葛莹王亚亚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
一、以素质拓展作为工作基础
以自身知识储备作学生事务工作之基础。在上文中提及到的各个知识领域中,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便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的事务管理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这几个领域的理论知识对于经济管理类和其他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可谓准备充足,但对于一些工科学院或一些特殊领域专业的辅导员而言,还需要再对所管理的学生的知识领域有所涉及,以备不时之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修养的提高需要辅导员们多注意自身的积累。例如,学校会定期订阅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类的期刊或报纸,其便可以作为辅导员进行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了解同领域的先进的工作经验,实现与时俱进。此外,每日的时政新闻和最新的国家传达的精神的积累,在短期之内难以看得成效,但是注重长期的收看及必要的笔记记录,时间向上连成线,便于纵向的梳理,各个领域有所涉及,便于横向上的比较和分析,长此以往下去,从觉悟到理论储备再到能力都必将获得质的提高。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热点作为工作的
第一个突破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原则上属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范畴,但是无论是在客观环境还是笔者自我的感悟上,此工作乃是重中之重,不可放松懈怠。
(一)宣传与疏导防堵工作并重
基于时展,学生的数量更加庞大,学生的个性和追求相比于过去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化,而媒体渠道和沟通渠道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必将加重这样现象。在一系列主流文化和正能量的影响之外,一些另类甚至是不为社会价值观所容的思想和文化也在非正常渠道或正常渠道的外衣之下,逐步向当代的大学生渗透。针对此情况,新任辅导员更加需要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度的敏感性,一方面做到积极的宣传,另一方面及时做好疏导和防堵工作,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稳定。
(二)加深团队合作配合
保持高度的纯洁性,不仅仅需要依托于自身修养提高,还需要同处一科室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们共同的努力。新任辅导员在工作之外往往会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完全可以合理利用晚上的下班时间收看《新闻联播》。对于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在大城市的高校而言,中午的休息时间往往也必须在校内度过,有条件的高校完全可以在办公室内配置电视机,在配之以相应的收看制度规定后,利用中午的时间收看《新闻30分》等新闻类节目,使新任辅导员了解中央的精神指示与每日的各类资讯,可让其轮流做笔记,对相关资讯进行汇报,定期展开正式小组或非正式的交流工作,从而保证信息的与时俱进。
(三)积极了解学生群体思想
在对学生群体的巡视过程中,辅导员需注重各种信息,严格学生入党的条件,保证入党人员的优秀和纯洁,进而再依托于优秀积极分子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依托于学校的论坛和各类电子沟通途径,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方面的活动,好的进行鼓励,不好的及时疏导和解决。
三、以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为工作的第
二个突破方向辅导员客观所处的工作环境使其投入大量精力对学生进行日常事务进行管理,涉及到就业与长远职业规划的指导工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品德培养工作,沟通媒介等。
(一)就业与长远职业规划指导
笔者认为,应当注意把握好“两个头和一个中间”。其中,“两个头”即大学生新入学和面临毕业的两个时期。新入学期,辅导员应当为新生奠定乐观、积极的基调,在使学生对所学专业领域的市场和就业发展情况有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全面向新生阐述行业情况,使其产生内在动力,以鼓舞学生学习和生活;毕业时期,在拓宽求职渠道、保障就业信息充分传达的前提下,辅导员需代表学生同外界沟通,及时为毕业生答疑解惑。“一个中间”,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后的时期,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求职方面的重大事件,故只需一方面留意学生所在专业行业领域内的发展动态和最新讯息,例如同已毕业的往届学生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搜集校内传达或校外自身寻找到的实习机会,留给上进或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把握好“两个头和一个中间”,从而出色完成就业与长远职业规划的指导工作。
(二)沟通媒介
其体现的是辅导员代表学生的利益而同各方沟通的职责。当学生有些正当的利益需要满足时,辅导员在沟通并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向校方进行信息反馈;对于学生内部的贫困问题,也需要辅导员更多地深入学生内部,通过正式会议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客观情况,保证贫困资助活动的评定和执行客观公平。沟通工作同辅导员的辛勤工作、深入学生中去是分不开的。
(三)品德能力的培养
其涉及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方面。新任辅导员需要从学业、生活和心理三方面抓起。学业上需要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即介绍自身的经验和号召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解决学习能力问题。生活方面,可介绍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为人处事的基本经验、构架新老学生的沟通渠道,通过交流会,实现沟通对接。品德培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在经验理论积累之下,辅导员的心理指导能力必然会有大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心理问题隐藏于学生的内心,人之间的差异和障碍更加需要辅导员去亲力亲为,走入学生中间,通过公开或私下的途径,了解到普遍存在的心理情况和个别人遇到的特殊问题。在疏导指导工作之上,更需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成长,逐步在自我控制方面提升能力,进而摆脱已经遇到或任何其他潜在的问题。
四、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充分交流
职业技能的交流主要是依托于网络和现实两个方面的沟通渠道,其首先需要保证信息传达的质量,其次需要注意内容方式上的吸引力、多样性,以保证传达效果的提升。因此,对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充分交流的努力攻坚,更多的体现在形式上,具体如下。
(一)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在辅导员之间逐步建立起非正式的交流形式,待到时机成熟时,这一非正式的交流可以逐步转化为一个正式的机制。在非正式交流形式或正式机制内,辅导员之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研究讨论,就当下工作进度和效果进行交流,把特殊的事件收集到学生工作的案例记录里,为以后发生同类事件提供经验和参考。学生工作之外,辅导员在教学与科研上的进展亦可逐步进行笔记、心得和体会的互换。辅导员们还可将往日收看新闻、期刊等媒介所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反馈,以便于整个辅导员队伍对于思想精神和咨询信息收集的全面化、系统化。
(二)与专家、优秀工作者直接沟通目前,各个高校邀请专家或学者来为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知识或心得讲座,不同届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对于高校的辅导员,特别是新任辅导员而言,亦可以嫁接此方法,实现新任辅导员同优秀专家及经验丰富的优秀辅导员的沟通交流,加速成长。针对高校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短处,可从校内外邀请相关人员,如心理学专业人员、学生工作业务部门的领导、优秀的有经验的辅导员代表和思想政治方面的专业学者等。
(三)与大学生充分交流新任辅导员的一腔工作热情需要有条理、有节奏地施展出来,需要辅导员们在沟通方式和频率上进行有效的把握,如进入学生寝室的频率和定期见面会的次数等,实现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充分结合。在面对面沟通之外,需要有效合理选择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既保证辅导员向学生的信息单向传达,也有了彼此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尽最大可能实现同大学生的充分交流。
作者:崔研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第三篇
一、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我们党的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我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努力奋进,这是全党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这些都要求高校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认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理论基础。
2、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同志1957年11月17日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时曾经明确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的讲话,充分证明青年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支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要想取得伟大事业的胜利,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必须在思想上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要求,国家的要求。
3、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
当前国际国内面临的严峻形势,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根据我们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人民共同努力,首先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社会主义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激情。政治理论课是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想加强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完成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必须要加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那么,如何改进我们政治理论课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领导要重视。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党委要加强对政治理论课的领导,要形成一套健全的宏观管理监督机制。各级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营造出关心支持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氛围。民办高校领导要加强对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要对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学科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课程来进行建设。要完善和落实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校长以及行政系统实施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制,对政治理论课加大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改善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条件,为政治理论课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要对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以及人员配置、教学条件和投入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对于经费投入不足、人员配备不齐、师资力量薄弱的民办高校,要给予一定的时限要求其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要对民办高校限制招生直至取消办学资格。
2、教师要重视。
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从事的专业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政治保障的关键;是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的重要保证。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刻苦钻研理论知识,认真领会中央精神和形势政策,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改变多年来的教学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加强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现。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要“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政治理论课要“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到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过程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题和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道德基础这四个基本原则。在这四个原则的指导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才能较好的实现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
作者:王丽王晓蕾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第四篇
一、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发展的思考
(一)科学化管理高校学生社团
高校应对高校学生社团加强管理,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武装大学生,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社团的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政治立场。笔者认为,科学化管理高校学生社团的措施主要有:
1、建立科学化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制。校团委应偏重与学生社团的宏观引导、制度管理和资金扶持,而社团联合会则侧重对社团活动进行微观的管理,指导学生社团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活动,帮助社团解决建设与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同时,注意对不同类别的社团进行分类指导,由相应的院系或者学科对社团进行业务指导和具体负责,争取每个社团即有社团联合会的宏观领导,又有个专业或学科进行微观指导,做到社团管理体制的科学化。
2、进一步健全社团管理制度。高校应从宏观上加强大学生社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社团审批制度、社团活动审批制度、社团活动评估考核制度和社团经费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保障,以便更好地支持大学生社团工作,实现大学生社团在高校中的德育功能。学校应进一步改革现有社团内部管理及活动模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学生参加社团和学分制、评奖评优进行挂钩的管理考核机制,广泛调动和充分发挥社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提高社团的管理意识、民主意识、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
(二)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高校作为学生社团的领导机构,必须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拓宽社团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优化配置活动资金。首先,学校要把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规划中去,对学生社团活动所必需的经费和基础设施给予充分保证,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办公用品,为会员开展工作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其次,鼓励扶持学校的精品社团和品牌活动,做到资源的最大优化,保证学生社团活动良性发展;三是学生社团应开拓思路,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特别是寻求知名校友、企业家的支持,多渠道筹集活动资金,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社团生存能力,保障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加强组织扶持力度。加强社团的党团建设工作,通过党团组织进社团、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等形式,把学生社团纳入大党建、大团建和第二课堂的范围。在社团中尝试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社团骨干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带动和个体示范,积极寻求社团建设与党团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与渗透到学生社团的组织体系中,这样既有利于拓展党团组织的德育工作,增强党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促进社团组织建设和社团德育功能的实现,建立党、政、工、团各方面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形成关心社团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3、加强师资扶持力度。教师的参与和必要的投入则是学生社团上层次、上水平、增强德育力度的关键所在。学校应加强社团工作指导老师的选派力度,选择热心学生社团工作、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工作水平强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要逐步建立起一套社团指导老师的奖励机制,结合具体的工作能力以及学生的评价等等综合考虑,对指导老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鼓励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教师积极地介入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社团建设提供教师指导力量的保障。同时,学校也可以充分运用社会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社会著名企业家、学者和专家,或者知名校友,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为社团传经送宝,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和建设作积极贡献。
(三)树立精品社团,打造活动品牌
在加强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建设中,树立精品意识和打造品牌战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高校应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学生社团创新,注重培育社团特色,努力构建学生社团新型活动体系。与此同时,以点带面,发挥精品社团的示范效应,实现社团文化的持续繁荣和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团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创新社团文化内容和表现方式,打造学生社团的精品,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发展成长需求、交友择友需要、身心健康需要;通过建立学生社团网站、开展网上社团文化教育活动等构筑网上社团文化新阵地,形成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不断强化社团德育功能。积极开展每年星级社团评选活动,贯穿全年社团工作的始终,注重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团参与竞争,培育、选拔、树立和表彰一批精品社团。努力打造社团活动精品,坚持走“特色活动品牌化、品牌活动长期化”的发展思路,以高水平的精品活动来凝聚社团成员,提升社团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四)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的理论研究
重新理清、明确、界定当前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定位及其功能,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的研究,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便显得尤为紧迫。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在当今改革传统育人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关注力度,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及功能,不断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新的有效途径,不断探索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学生社团的管理经验,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使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最优化。
(五)扩大与国内外高校学生社团学习与交流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建设,需要积极借鉴和大胆吸收国内外有关学生社团的先进经验和优良做法。首先,必须在社团内部,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加强社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其次,可以加强学习国内外学生社团的优良经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社团的与国外的交往也日渐增多,也将出现更多的涉外交流型社团,必将有更多机会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高校学生社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做法。只有通过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才能保持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六)积极推进社团的网络化建设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渗透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等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新阵地。建立社团的网站是顺应时代潮流,提升社团吸引力、影响力的重要策略。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在网上定期公布社团动态,开设社团活动BBS,QQ聊天群,建设社团主页、社团博客等,加强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熟悉了解和默契配合。总之,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社团所用,即学到了更多的电脑知识和网络技术,又使社团活动更具亲和力,更具时代性和时效性。总之,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高校学生社团在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主旋律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具体事务、个人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改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不断营造求实、创新、发展、和谐的良好氛围,实现社团德育功能的最优化、最大化,呈现出更为强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如何发展高校学生社团,有效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其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个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将指导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大社团建设、扶持和管理力度,帮助社团解决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创造优良的环境。笔者认为,要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做到如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主体性,推动大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
人本德育在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人能够自主、自觉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即“教为了不教”的境界。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大学生既是社团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也是社团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性和自主性对社团的德育功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而高校学生社团的自由性、民主性的特点为培养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提供了宽松和开放的外部环境,为实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培养目标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空间。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主体性意识,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将对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的实现,甚至对建设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把握方向性,培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学生
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建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即坚定不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教育学生开拓的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坚持的多样性和方向性。多样性的发展并不是指无主流、无方向,恰恰相反,在多元化的趋向中,更应该强调主流思想的导向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健康的活动鼓舞人。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建设中的价值导向功能由于社团本身具有的开放性、自发性、主动性和实践性而显得至关重要。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倡导先进的意识形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科学地全面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指导,充分发挥其活强大的理论优势和组织优势,发动高校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断在活动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三)遵循先进性,打造精品高校学生社团
加快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提升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学生社团应弘扬主旋律,倡导学生社团文化的多样化。即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的社团活动。同时,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创造出更多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社团文化精品,用其丰富性来满足社团成员选择的自由度,以其优质性来净化、提升人们的情操和境界,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和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趣味性相结合,注重强调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坚持雅俗共赏,打造精品,多层次,多形式,引导社团多出作品、出好作品。这样,学生社团就能反映青年学生多样需求,贴近时代脉搏,其育人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实现。
(四)体现社会性,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本德育中的人是现实的人,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的存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高校学生社团尊重个性发展,尊重各自差异,提供了足够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高校学生社团应立足于校园,立足于社会,从生活中来,走到生活中去。通过在社区、工厂、企业、学校和农村等地方建设社团实践基地,为社团成员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引导社团社会实践向长期性、基地型转变,不断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并通过社区服务、工厂实习、企业锻炼、农村挂职等各种方式,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实现教育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这不仅进一步开辟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发展空间和领域,而且拓展和延伸了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与此同时,也要高度认识到社会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在开展社团活动时,高校要加强科学引导,给予大力扶持,防止商业化氛围太浓或过度社会化,给社团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消极影响。
(五)实现发展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且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关于人的全面且自由发展的理论。它强调:人的发展的动力是人的需要,人的发展是有条件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在真正发展的社会中,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建设应紧随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轨迹,也就是在现代人本德育理念的方向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充满蓬勃生机和活力的学生社团才是高校发展的需要、时代飞跃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尽管有许多好的特点和优势,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但面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以及社团成员的发展需求,需要更进一步探索研究在新形势社团活动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发展的问题,人在发展,时代在发展,也必然要求社团的德育功能建设也要不断发展。“发展就是硬道理”。学生社团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是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释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社会转型促使德育转型,现代化社会要求德育现代化。随着大学生主体性意识增长,参与集体生活的理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就必然要求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也要跟上时展的潮流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高校学生社团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生活和娱乐等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第二课堂。作为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学生工作和社团管理工作多年的经验和学术界在此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的困境入手,探讨如何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在德育功能积极作用以建设优秀高校学生社团,希望能引起更多同仁对这一问题的关心,促进学术界专家更广泛地参与,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刘国平赵芳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第五篇
一、辅导员参与技能兴趣小组的组织实施和开展情况
1.指导老师的确定与兴趣小组学员的选拔。学院分别选派业务技能导师和专业辅导员负责各兴趣小组辅导工作,主要是培养高职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具有实践技能和某一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适应生产实际的能力。兴趣小组活动着重于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拓展,使培养出的成员能在创新和动手能力上有较高水平。
2.活动开展要求及特点。活动要求:各个技能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活动,小组的活动计划由辅导员制定,将日常专业学习和兴趣小组的训练结合起来,将课内学习与课外补充和延伸结合起来,使同学们业余时间尽量多地用在专业技能的锻炼提高上,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兴趣,促进了学风的根本好转。特点:兴趣技能小组活动过程中体现出三个特点,即学训结合、训赛结合和企业参与。辅导员将日常学生管理和小组训练结合起来,将课内学习与课外补充和延伸结合起来,使同学们业余时间尽量多地用在专业技能的锻炼提高上,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兴趣,促进了学风的根本好转。小组训赛结合,通过校内大赛来发现和挖掘参加校外大赛的苗子,优中选优,培养技能明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大赛,打造学校品牌。
3.辐射带动作用。在辅导员带动下形成了以兴趣小组为中心的辐射带,广泛吸收学生,以此来引领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技能兴趣小组已经在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同学报名,争做小组成员。
二、技能兴趣小组的活动成果
各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活动中选拔的优秀成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大赛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小组活动起到了训学结合、训讲结合、训赛结合,真正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电气控制与PLC技能兴趣小组”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编程能力,在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钱江杯”技能竞赛中,取得了总分第五、个人都分别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UG技能兴趣小组”夺得全国三维绘图总决赛一等奖。“电子制作技能兴趣小组”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获得了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机电产品创新兴趣小组”已经连续7年参加了全省的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在今年8月份举行的山东省第九届机电产品创新大赛中,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三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五个项目获得三等奖。参与指导大赛的各小组的辅导员老师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三、辅导员参与技能兴趣小组活动的体会
技能兴趣小组体现了对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更注重素质的培养。辅导员积极参与其中,除了引领学生探索更深的专业知识领域,培养更扎实的技能外,体现得更多的是对学生心理、人文、价值观、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技能兴趣小组活动顺利开展为开展教学和提高学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辅导员参与技能兴趣小组活动是分层教学、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益探索。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而学生在报考专业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入校学习一段时间的专业基础课后才能对专业有个初步认识,从而喜欢上某门课程或某种专业技能,在辅导员的带动下成立技能兴趣小组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学有专长等教育理论。通过在技能兴趣小组的培养与锻炼,辅导员专业技能更加熟练,创新能力大大增强,适应了新形势下的学生管理工作。
2.技能兴趣小组活动有利于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风不好一方面与学生基础有关,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有关。辅导员老师从一个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师,激发学生的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助,而且有助于班风、学风的形成,使辅导员真正从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发挥专业方面的“辅助”、“引导”作用,带动全体学生苦练技能,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
3.技能兴趣小组实行辅导员管理,有利于双师型管理者的成长发展。兴趣小组实行辅导员负责制,辅导员协助专业老师在知识的辅导上、在技能的训练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不仅管理学生而且参与教学,能讲会说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这些为辅导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指明了努力方向;加之对辅导员带兴趣小组有考核和激励政策,在全校形成了人人争当技能兴趣小组指导教师的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促进了高职教师向“双师型”人才迅速成长发展。在谋划成立技能兴趣小组的初期,组织辅导员老师结合本专业领域的特点,制定兴趣小组关于学生人文、价值观、职业道德素质等一系列的培养措施。同时老师们对本专业领域的学生进行心理调研,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对于兴趣小组制定具体的技能培养措施提供参考;同时要制定一套严格的考核规程,只有考核通过的同学才能参加兴趣小组,任何加入了兴趣小组的同学,一旦违反考核规程将予以剔除,以此来保证兴趣小组的学生保持较高的素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在技能兴趣小组的培养与锻炼,辅导员老师自学能力大大加强,更能适应新时期高校管理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作者:董科殷镜波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第六篇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1.中国大学的本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大学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高职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这是普通高校与高职学校的最大区别,但是其培养目标和教学方针都是相同的,即都把培养高水平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能力培养的时候,同时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也放在一切教育的重要方面,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能力培养、法律知识培训、职业道德素质提升,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素质的提高。
2,。学生的自身成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的一生,在学校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对于他们到社会上的生存也有很大的帮助。高职院校在教育的时候要摆脱“唯专业技能至上”的偏见,要让学生认识到优秀的专业能力可以让他们在社会上很好地生存,而思想道德也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他们学习上或是工作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全面发展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涵养和审美素质等。要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促进他们成为道德高尚、专业能力优秀的全面人才。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某些特定的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有组织的思想教育,将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他们,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形成正确的理论观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环境和思想高度都与普通高校存在差异,因为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自信心不强,加上社会上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错误认识,因此,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在追求学生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思想道德高尚、专业技能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三、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兴趣。
教师要积极主动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首先,要通过查看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道德涵养,通过基本的思想政治能力测试和思想政治课堂调查以及课上的简单问答了解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认知能力与水平了然于胸,因材施教。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应该做学生的朋友。良好的师生感情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巩固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思想政治的进一步教学。创新课堂活动,在娱乐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每个孩子都喜欢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可鼓励,教师要发掘他们骨子里的表现欲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让学生当老师、放映相关的影视资料、讲解我国的思想政治发展历史,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文化大讲堂、思想探究课堂等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多鼓励学生,认可他们的行为,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涵养。还可以运用心理暗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假如将思想政治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那么这种心理需求会变成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都要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2.教师要关注学生思想。
在高职院校中辅导员和班主任不仅担任着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还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健康发展。那么高职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呢?①构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积极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与学生成为朋友,给予他们理解与宽容,这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浓烈,思维更加活跃,探索情绪高涨,学习欲望更加强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解。③思想政治教师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利用身边的事实说服学生,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战略的实施。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体会学生的思想情感,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一个道德高尚、行为正派的教师身份去影响学生。重视营造积极活跃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让学生以一个快乐、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中。
作者:王世宇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第七篇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不健全。尽管高职院校专门设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工作应有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独特优势和存在问题
1.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密切,对于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个性缺陷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因此,针对学生特征以及所学专业方面在就业指导方面相对于其他老师存在以下优势:①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密切,了解深入,有利于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从而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达到预期目标。②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可以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树立求职诚信意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进行。③辅导员的角色优势提高了就业指导的可信度。现在各个高校的辅导员普遍都比较年轻化,与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交流起来比较容易,共同话题多,这些因素决定了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候容易和学生沟通,提高了就业指导的可信度。
2.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辅导员自身缺少足够的求职与社会阅历,就业指导科学性不高。由于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一方面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就业指导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只是进行相关政策的解读、求职技巧的讲解,并不能随机应变,以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其次,就业指导形式内容过于简单。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多是讲授式,形式上采取讲座、报告或是大会的形式;指导内容上则限于解读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讲授求职技巧,这种就业指导过于局限,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三、高职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探索
1.创新高职辅导员工作机制,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关乎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整合自身资源,既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又要帮助解决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困难,以提高辅导员投身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职院校应该监督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对职责和效能进行科学的考核。
2.辅导员必须变革传统的就业指导观念,树立就业指导全程化的理念。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应遵循学生思想成长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并在新生入学后,立即着重开展就业意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自我,进行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测评,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促进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从专业技能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内在的基本功到外在气质的塑造,使学生从内到外打造强劲的竞争力。进入大三后,辅导员着重加强对毕业生求职就业技能的培训,强化毕业生求职竞争力。辅导员以就业指导全程化的理念为指导,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和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使学生毕业时能成功启动职业生涯。
3.辅导员要加强就业指导学习,提高就业指导能力。①辅导员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入领会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好对学生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其次,要完善自身的就业指导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再次,要加强国家就业政策体系的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国家就业方针、政策,使毕业生享受到国家就业政策的实惠。②做好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工作。首先,应该为辅导员创造机会,参加国家和省级的就业指导相关培训。其次,要积极支持辅导员参加职业指导资格考试,以增强辅导员就业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再次,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和社会专业人士到校为辅导员举办就业指导的相关实训活动,以填补辅导员就业指导实践经验的不足,增强他们对社会形势、专业需求信息的把握能力。③辅导员应树立“以研究带工作”的理念,提升就业指导能力。针对就业指导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调查和研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以学术科研推动就业指导工作。
4.辅导员要不断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增强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①探索讲授就业指导课的科学方法。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实践性、指导性于一体的实用课程,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指导实效。应力戒枯燥的理论说教,多采取应用互动式教学。②探索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为基础的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科学方法。③探索就业技能培训的科学方法。通过举办就业能力拓展训练、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辅导和举行模拟招聘等有效的方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培训。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对于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科学有效地推进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机制,辅导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以科学的方法开创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王惠聪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东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