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移动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但网络上的信息海量繁杂、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应深入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媒介,加强对大学生的主题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姻”产生的一种信息传送方式,它不仅继承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还具有互联网开放、分享和互动的优势,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便捷等特征。但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大学生出现思想和价值观上的迷茫,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6.20亿。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人,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71.5%。新增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青年大学生作为新事物的倡导者和时尚的体验者,其成长发展更易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主动占领移动互联网络教育阵地,是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1.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首先,移动互联网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移动互联网作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融合的产物,它继承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特点,能涵盖大量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平台,还能凭借其灵活性和移动性特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使教育者掌握第一手教学资料开展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鲜活、与时俱进的教育资源。其次,移动互联网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移动互联网即时强大的交互性,为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提供了便利。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通过移动互联网便能发起视频和对话传递教育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多向性和受众的广谱性决定了其不仅能在最短时间实现信息的发散式传播,同时也能降低教育成本,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加新的优势。

2.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挑战。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语域中,教学信息经由教育工作者筛选、整理、过滤后传达给学生。教育内容的预先设计、教育资源的独占性、信息传播的可控性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平等交流和传播,彻底打破了教育信息分层分级传达的传统方式。学生不仅能和教师同步获取教育信息,甚至可能知道得更早、更多,他们不再只是简单的教育资源接受者,也有可能是教育资源的传播者。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及时性,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主体意识。移动互联网具有的瞬时性、便捷性优势,使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观点,可以立即通过手机上网查询、核实,有利于激发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同时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二是大学生思维方式受到影响。当下大学生往往独立但易以自我为中心,有担当但稍显功利,有自信但心理承受能力偏低,荣誉感强但吃苦精神欠缺,知识面广但理性甄别能力不足。他们具备激情,但往往行事冲动,无法冷静客观地思考和甄辨问题。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面对着海量庞杂的信息,很多事情大学生无法主动切身了解,主要接受媒体和舆论的导向。面对大量良莠不齐难辨真伪的网络信息,青年大学生容易混淆是非判断,甚至做出一时冲动和不顾后果的举动,对高校、社会乃至国家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三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挑战。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都具有平等性,学生可以获得和教师同等甚至更多的教育资源。传统的“居高临下”式以“灌输教育”为主的单向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任,应当充分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正确、合理地运用移动互联网资源,科学地看待青年学生的特点,清醒深刻地认识各种社会思潮,从多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综合素养的人才工作队伍。综合素养高的工作队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综合素质较高的团队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与促进作用。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由于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舆论作用的导向性、信息传达的特殊性,更应该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的建设和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潮流,不断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积极开发移动互联网的相关软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媒介。

工作的平台与形式是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础。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该充分利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和全时性。

3.紧跟形势发展,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性与政治性的双重属性。从教学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了解时代思潮与前沿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最新实际相结合。从教学内容而言,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不断丰富更新。基于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形势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就教学形式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进行思政课堂教学“微课”式改革、新媒体平台思政课程建设、思政课程“慕课”化等尝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热点、理论前沿,融入创新创业、“互联网+”等既贴近学生、又贴近实际的内容。

4.完善对移动互联网的监察。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把双刃剑,青年学生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取对自身学习、生活有所助益的知识与信息,也会受到一些不良甚至有害信息的侵蚀。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完善对移动互联网的监察,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文明志愿者、管理者队伍,并运用多种手段与平台,进行网络舆情的全天候、全方位覆盖监察。

5.加强对大学生的主题教育。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与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切合青年学生特点,设立符合其发展的相关主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使用移动互联网,提升他们的相关素养与能力,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

作者:刘斯文 单位:扬州大学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