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设置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广泛活跃的群体,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环境具有教育关系的动态变化性、去中心化的交互性等特点。延伸教学内容设置应遵循坚持导向性、贴近大学生生活、具有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结构包括关注价值建构矫正思想道德、营造平等环境缓解心灵冲突、贯穿人文关怀促进人生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内容设置
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媒体不断得以更新换代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及实践方式。新媒体以高速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图文声音影像兼具的逼真情景模拟,平等自由的互动方式深得大学生的喜爱。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结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吸引力与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的重要场域
所谓新媒体主要是指通过应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等新兴技术,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设备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新传播形态。新媒体的类型主要可分为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数字电视新媒体等。新媒体既是延伸教学载体,更是重要的育人环境。一方面,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教育者应当将新媒体作为新兴教学平台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利用网络优势来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应用的日常化和普及化,以及其开放性、包容性及广泛性等特点,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无论愿意与否,人们已然置身于新媒体环境。这也意味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者应当认识到新媒体的育人价值,将新媒体作为延伸教学的重要环境来加以应用和引导。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是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由教师主导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平台和方式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加强对所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环节。环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组织实施的要素之一,环境的发展和变迁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新媒体环境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交融的系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要提高吸引力、有效性和生命力,就要顺应时展,明晰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教学场域延伸至虚拟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又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1]。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相比,新媒体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教育关系的动态变化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中,教育者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兴趣严格筛选教育内容,只有当这些教育内容被受教育者接纳与认同时,双方的教育关系才能建立。如果这种虚拟延伸教学师生关系的维持呈良性发展的态势,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如果教育内容不能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与共鸣,那么教育关系则未能建立。当然,虚拟延伸教学环境中教育关系的建立并非一劳永逸,而是动态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虚拟延伸教学环境中分别承担着信息传递者与信息选择者的不同角色,由于网络具有信息量大,流动性强,受教育者信息选择的自主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虚拟延伸教学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是去中心化的交互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要求教育者改变以“教育者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与课堂教学相比,虚拟空间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身份与互动不再受现实环境制约,而是存在于虚拟的情境之中,从而形成一种主体间性教育关系。“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稳定而又复杂的态度体验,这与其他类型的沟通相比,更具有教育的内隐性和潜移默化性。”[2]在虚拟延伸教学场域中,由于不再受课堂教学中角色关系的约束,师生的交往呈现出自由平等、自觉自愿等特点,这种教育关系的维持与延续是基于双方认可的信息与情感交流,而不是双方的地位和身份。
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内容设置原则与内容结构
1.内容设置原则。
如前所述,教育内容对于师生关系的建立、教育效果的好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延伸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教学内容要坚持导向性。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在本质上,它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体现时代特色并且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向性。在网络空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活动,要将课堂内的显性教育内容和课堂外的隐性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利用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人生发展倾向的跟踪关怀与观念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引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和提升法律素质。第二,教学内容应贴近大学生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课,延伸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情感人才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新媒体作为延伸教学内容的重要平台,在延伸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注重德育内容的政治化与生活化相统一,注重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第三,教学内容应具有开放性。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内容设置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是开放的,是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大学生的关注点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陷入“走形式”、“搏眼球”的误区,教师应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根据学生需求适时在网站增设相应的栏目,对网站栏目设置不断进行调整,实现教学内容设置的开放性。
2.内容结构。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马克斯维尔•麦考姆斯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议程设置”概念。他们认为大众媒介具有为受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这些被设置的“议题”影响着受众对身边“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延伸教学的内容设置实质上也是一种议程设置,这种议程设置是为了启发大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第一,关注价值建构矫正思想道德。目前,我们的网络道德信息资源还处于劣势,优秀文化资源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道德上的冲突与无序现象较为突出。网络环境中多种价值观、多元信息缺乏有效引领与整合,导致大学生容易在思想道德上无所适从,甚至丧失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中迷失人生方向。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崇高的道德境界是一个追求发展的社会人必须具备的价值理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3]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必须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者要关注新媒体环境下受教育者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第二,营造平等环境缓解心灵冲突。心灵和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要求做到人与自身的和谐以及人的思维、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和谐。在虚拟教学平台,双方被虚拟符号所代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被虚拟化,师生之间容易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主体间交往关系,主体间平等对话环境有利于交互主体敞开心扉交流思想情感。主体间通过心灵对话探讨幸福、和谐的方法和意义,引领受教育者向往美好的事物,让受教育者接纳自我,缓解心灵冲突,保持乐观的心态。第三,贯穿人文关怀促进人生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必须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指以大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他们的利益诉求,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人生哲学。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的建构,应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系统范畴上来进行认真的考察,突出其对于人生的意义,目的是要使人能够获得关注人生,关怀生命和充分肯定人,尊重人,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特别是精神发展需求的主体自觉意识”[4]。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要取得切实的效果,就必须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延伸教学的全过程。新媒体的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环境,在这个新环境中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延伸教学是教育者需要继续思索的问题。与新媒体相关的科学技术仍在飞速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研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与延伸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及其指导价值探计[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向军,徐建军.群体人际互动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拓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3][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构建[J].教学与发展,2005,(2).
作者:闫少华 胡孝红 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