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诗经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的现状及路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诗经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的现状及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诗经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的现状及路径

摘要:《诗经》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政治觉悟教育功能和文化素养教育功能。该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分析诗经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究并优化其实现路径,借助诗经文化优化家庭教育氛围与教育规范,促进思政教学的体系化发展,在政策体制、技术手段和宣传方式上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以增强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性和实效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育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诗经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诗经》生动诠释了修身齐家的理念和治国理政的思想,总书记数次在重要发言中引用《诗经》中的名句来展现中国智慧,如“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将变为现实(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等。新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担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诗经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对于端正青少年思想品德、提高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因此,分析诗经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探寻其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1诗经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诗经》在思想道德、政治觉悟、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对启迪青少年心灵、丰富其情感体验、塑造其高尚人格、培育其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1.1道德品质教育功能:崇和、正心、塑品格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是《毛诗序》对《诗经》育人作用的高度概括,彰显了古代礼乐文化对自然、社会秩序的崇尚和对道德的追求。

1.1.1重序崇和的社会理想

礼乐文化倡导社会个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有序”的外在表现,达到“崇和”的最终要旨。《周南•桃夭》中对新妇“宜其室家”的美好祝愿,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期待和向往[1]。《周颂•般》中描写了武王巡守的场景,其敬天思想奠定了后人“天人合一”的理论,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基础。新时代提倡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在《诗经》中也有迹可循:《大雅•皇矣》描写了周王下令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场景;《鄘风•定之方中》写到在建筑宫室时要综合考虑植被、地势、土壤等自然条件。《诗经》中体现的传统美德,对于培养青少年与人为善、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和谐精神、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的能力,以及和谐万邦、世界大同的胸襟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1.1.2为人处世的道德坚守

礼乐文化“重序”“崇和”,要求人们将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在自觉形成的有序平衡的社会秩序中建立基本的社会道德。在侍亲交友方面,《尔雅》曰:“善父母为孝。”孝乃百善之首,为人之本。我国最早的孝亲诗《小雅•蓼莪》悼念了父母恩德,“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孝子之思、之憾抒发至极;《小雅•常棣》中的“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劝诫兄弟友爱,传递了兄友弟恭的理念;《卫风•木瓜》表达了珍视友情、用远超物质的一片冰心来结交挚友的情结,指出投木报琼、投桃报李堪为交友之道;《小雅•鼓钟》中的“淑人君子,其德不犹”传递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信守承诺、言行一致的观念[2];《大雅•民劳》则以“无纵诡随,以谨罔极”表达了对背信弃义的小人行径的鄙夷与防范。在意志品质方面,《邶风•柏舟》中,主人公因遭遇不幸而悲伤不已,却仍坚守自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齐风•蟋蟀》告诫读者要时刻警醒,不能过分追求享乐,要勤奋向上,坚守自我。这在当代社会中,仍能给大众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指明正确的人生方向。

1.2政治觉悟教育功能:爱国、度势、扶理想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团结进取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每一位青少年都必须具备的政治觉悟。《诗经》以情怀感染、用实例教化,在注入满腔报国热血的同时,启迪青少年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步伐,正确理智地参与政治生活。

1.2.1捐躯赴国难的爱国热情

《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出了将士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反映出人民群众团结御辱的爱国情怀;《秦风•小戎》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3]。在其板屋,乱我心曲”,道出战士的妻子在国家危难之时,舍弃儿女私情,毅然支持丈夫奔赴战场的深明大义;《小雅•采薇》写战士虽身处边塞,生活艰苦,但依然怀揣保家卫国的意志和决心;《鄘风•载驰》中的“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写许穆夫人在内心焦灼的矛盾中,仍坚守救国之志、爱国之心。

1.2.2清醒观时政的平常心态

为国捐躯是爱国,以端正的态度看待政治问题、参与政治生活,也是爱国。宋人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指出《诗经》曲折规劝的特点,提倡人们应该具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宽广胸怀,在政治外交活动、社会生活中,要保持谦逊,广开言路。《小雅•鹤鸣》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告诫青年人要直面批评,以此帮助自己改正过错。《小雅•北山》中的“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表达了即使处于虐政下,也要保持清醒的个人认知的为政态度,面对“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的局面,依然矢志不渝。这些都是对正确政治生活参与之道的生动诠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使青少年在正确的人生指引下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文化素养教育功能:治学、审美、晓文明

梁启超评价《诗经》为“现存先秦古籍”里的“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现实主义诗风的开创者,是诗歌写作手法的引领者,在文学、美学、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提高青少年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拓宽其知识领域的好教材。

1.3.1文学美学鉴赏

《毛诗序》用“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指出《诗经》中的审美意识追求和精神向往[4]。青少年在学习《诗经》时,应深触其中的音韵美、修辞美、文法美、意象美:在“赋”中忘情融物,在“比”中鲜明形象,在“兴”中深化感受;通过理解“美刺”关注现实,把握美的亲和力。《诗经》的艺术真实性表现为在强调劳动创造美的基础上,认可个人情感的表达。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文艺美学理论高度契合,有助于青少年把握其中的文化基因。要读懂《诗经》,除了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之外,还要有必要的民俗学、社会学、文学、史学知识,才能充分感悟其中的意味。

1.3.2社会文明温习

《诗经》是记载周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当时生活、世界、秩序的理解。《诗经》中,既有“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豳风•七月》)这种反映不同季节劳动风俗的诗句,也有“酒既和旨,饮酒孔偕[5]。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小雅•宾之初筵》)这种反映贵族宴会的诗句,涉及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底层百姓的生活风俗、婚丧、祭祀甚至天象等。这些都是值得珍藏和考究的珍贵素材,更是青少年学习的好教材。《诗经》绝不是简单的诗歌传唱,青少年学习《诗经》的过程是其美学鉴赏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视野全方面提升的过程,有益于培养学习能力、道德品性和综合素养。

2诗经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为挖掘与运用《诗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但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

2.1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四个第一”的深刻论述,“蒙养以正”思想贯穿古今。但受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家庭教育仍然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的倾向[6]。部分家长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上有所偏颇,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知识不足,对诗经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够了解,能够重视并充分利用《诗经》等传统文学经典来培养青少年的家长少之又少。大多数家庭缺乏传统文化氛围,包括诗经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未能在青少年人格塑造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部分青少年甚至漠视、排斥传统文化。

2.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工作逐步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启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各地中小学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诗词歌赋,传承中华美德。《诗经》以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成为很多学校传承经典的教材。但对于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诗经》,学术界和教育界缺乏深入研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学校也缺乏能够融通诗经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专职教师,导致“诗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重形式轻内容。一些学校只注重表面功夫,例如要求师生穿古装读经典、教师拿戒尺上课、课前向孔子行礼等,却缺乏完善的教学或活动计划,课程设置简单,教学计划得不到真正落实。二是实施效果有待提高[7]。一些教师不能充分挖掘《诗经》中的教学资源,未能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通;在授课过程中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不能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忽视了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差异,未能因材施教。这些都会导致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不足。

2.3社会教育方面

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社会教育更容易受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今这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互联网社交日益普及的时代,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念更容易受商品经济发展、利益格局变动和多元思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挑战[8]。当前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诗经文化传承热潮,为诗经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以《诗经》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渐成规模,诗经文化逐渐成为黄河流域多地的靓丽名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创新,潜移默化地增强了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形式主义、急于求成等。对《诗经》内涵的挖掘、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网络平台的利用尚未成熟,如何充分运用《诗经》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利剑抵御不良思潮的侵袭,给予青少年全面且具有吸引力的精神洗礼,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攻克的难题[9]。

3将诗经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路径

将《诗经》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发力。

3.1借助诗经文化优化家庭教育氛围与教育规范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明确指出,家庭教育要把立德树人放在核心地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品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尤其要注重良好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实际管理者和实施者,肩负着重要的家庭教育责任[10]。首先,家长自身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诗经》等国学经典的重要价值,将德育放在首位。其次,家长应对诗经文化有所了解,批判性学习诗经中侍亲交友、家庭教育的观念,结合新时代对青少年培养的要求和各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塑造其气质和品格。用《诗经》中《驺虞》《叔于田》《车舝》等篇目描绘的德才兼备的男女形象,作为儿女品德教育的榜样[11]。最后,在实施过程中,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采取扬弃的态度,注意甄别不合时展潮流的封建思想,有计划地将《诗经》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精神融入家庭教育,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过讲故事、读经典、做游戏、看节目、参观博物馆等多种形式,将家庭外部与家庭内部的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12],使青少年感受《诗经》中真善美的精神。切忌照搬封建家礼,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具有新时代特征和可操作性的家庭规范,并通过具体的礼仪规范和生活实践积极引导家庭成员,使青少年在学习家规家训的过程中,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明礼仪,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自身品德修养。

3.2多维度建立《诗经》融入思政教学的体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注重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将诗经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合理分工,努力形成在领导层面、机构层面、管理层面均完善有力的“诗经思政”教育模式运行和效果评估机制[13]。要完善诗经文化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顶层设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连接,健全学校教育计划和课程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特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要使理论与实践相长、间接经验接受与直接经验体验相结合,在正式的课堂教育之外,适当开展知识竞赛、经典诵读会、专题讲座、歌舞表演等活动,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模式上,要注重运用多媒体等技术,结合时代要求,创新诗经文化现代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诗经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以青少年感兴趣的时事热点为切入点,结合诗经文化精髓,引导青少年进行思考和交流。在师资建设上,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诗经文化素养,教师应以身作则,带动青少年践行诗经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在基础设施上,及时根据需要更新教室多媒体设备,保证图书资源与阅读场所,利用墙报、板报、展板辅助学生学习,营造诗经文化教育氛围。

3.3保护与宣传并举,营造诗经文化教育社会氛围

同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诗经文化的影响力也受到了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营造传承诗经文化以及将其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尽力探索能够有效保护现存文化资源的手段,以及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政策体制上,要明确诗经文化的地位,提高各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对诗经文化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14]。在技术手段上,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成为解决文化资源保存问题的新路径。要构建数字化公共信息平台,运用网络服务器储存诗经文化资源,并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宣传,如移动新媒体终端、动漫技术、VR技术等。这些技术与诗经文化资源的创新融合,将会给青少年带来全新的体验,进而提升诗经文化在社会教育中的生命力。在宣传方式上,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贴近民众生活、民众易于理解的高水平《诗经》主题文化活动;鼓励《诗经》主题文创产品开发、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的创立和发展。

4结语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诗经文化中蕴含的重序崇和、孝悌诚信、忠贞爱国、知书明理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密切相连,为青少年个人意志和精神品格的培养勾勒出理想轮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发力,多角度探究、优化其实现路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仅仅是该项工程的开端,还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创新工作方法,构建顺应时展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国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新一代青少年是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整体素质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经得起复杂社会环境考验的时代弄潮儿。

参考文献

[1]刘小华.新时代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18-121.

[2]洪春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85-87.

[3]黄水莲.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诗经》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112-114,122.

[4]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J].汉字文化,2019(S2):2-4,225.

[5]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中国勘察设计,2017(2):30-34.

[6]李庆峰,白洁.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8):103.

[7]王永祥.培育时代新人要从家庭教育抓起[J].中国德育,2019(5):12-13.

[8]徐君康,陈佩君.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传播问题探析[J].新闻战线,2018(8):116-118.

[9]王冰洁.如何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建设[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1):169-171.

[10]冯志根.《诗经》礼乐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173,175.

[11]张金健.《诗经》中人文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5(36):79-80.

[12]廖娟.21世纪中国家庭教育政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5(11):13-15.

[13]赵泽林,曾斌荣.传统文化融入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6):132-135.

[14]靳义亭.儒家思想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33):4-6.

作者:惠琳 裴晓晓 李烨辉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