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深度教学的实践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深度教学的实践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深度教学的实践策略

[摘要]综合探究课程的设置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体现了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理念。当前,综合探究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模式单一、学法偏差和资源不足等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在深度解读教材、研读学生、明晰教法的基础上,采用创设有效情境、深入议题研究和现代化评价机制等方法,让综合探究课回归生活,构建综合探究课的长效机制。学校要凝聚多方合力,完善各项机制,搭建探究平台。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深度教学

深度教学是基于知识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的完整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如政治学科的概念、观点等)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是对知识的深度学习。[1]在实施深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做到为理解而教、为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为发展而教。[2]综合探究课倡导以学生个人自主研究、小组或集体合作研究等丰富的形式感悟、实践课本理论,充分贯彻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落实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理念的表述和要求,契合新时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目标。长期以来,综合探究课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难点之一,综合探究课“探究什么”“怎么探究”“如何挖掘社会资源搭建探究平台”等问题成为师生最大的困惑。高效的综合探究课应该践行“三全理念”,即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实现教学和育人目标,夯实立德树人根基。因此,综合探究课的实践离不开深度教学,深度教学应贯穿综合探究活动的始终。笔者结合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的综合探究课,从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深度教学的实践策略出发,探究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

一、综合探究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模式单一,综合探究课“缺味”

作为课程改革的特色模块,综合探究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不少教师因为课时少、任务重等因素,忽略了综合探究课的开展,甚至认为综合探究课“上不上无所谓”。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度解读,再加上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认为综合探究课仅仅是单元知识点的梳理,以致备课准备不足,没有正确定位综合探究课的价值,理论脱离实际,忽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让学生画书本知识,使综合探究课流于形式。同时,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综合探究课的重要性,也想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探究活动,但因片面注重知识的形象化解释而忽视了内容的学理性阐释,导致探究课为活动而活动,缺乏深度和探究价值。

(二)学法偏差,综合探究课“缺位”

在实施过程中,因不少学生没有掌握或无法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对综合探究课的认知存在偏差,综合探究课出现“教师自导自演,学生看戏”的现象。为深入了解这一问题,笔者对50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40%的学生不清楚新教材设置综合探究课的真正目的,不了解综合探究活动对提高自身探究能力的重要性;75%的学生无法理解探究的内容,片面认为只要理解相关知识点、能应付考试就可以了;82%的学生对掌握探究方法存在一定的认识盲区,也无法从生活中汲取探究素材。除学生对综合探究课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外,教师还通常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开展综合探究教学,这导致学生多是表面学习、表层学习、表演学习,缺少深度学习和深度探究,无法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学生参与兴趣不高,综合探究课的作用也就难以真正发挥。

(三)资源不足,综合探究课“缺路”

综合探究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思政小课堂要接轨社会大课堂,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社会资源,通过开展研学旅行、企业参观、职业体验等活动带学生走出去,而不是将学生局限于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中。目前,许多综合探究活动多发生在学校课堂内,限制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做法并不认可,而社会实践基地又无法实时满足学生综合探究的各项需求,学校层面缺乏平台搭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综合探究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影响了综合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综合探究课深度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深”思熟虑,“味”从中来

一是深度研读教材。深度解读教材是实施深度教学的前提。综合探究课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和提炼,教师要注重对综合探究课的教材研读。首先,教师要明确综合探究课的地位和要求,对照课程标准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结构化的探究性活动。例如,在“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一课中,教师在明确探究目标、活动建议、路径参考、理论评析等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如何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如何推动家乡实现共同富裕”三个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劳动精神的基本内涵。最后,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的育人目标和要求,精准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深度解读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综合探究课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相对全面辩证地分析一些社会现象。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就要深入了解学情,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学科魅力。尤其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具象化,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活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升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的探究活动中,虽然学生对“劳动精神”这个话题并不陌生,但部分学生仅从狭义劳动的角度出发理解劳动精神,很少联系自身成长。对此,教师需要先深度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狭隘解读劳动精神的原因,再设置相应的综合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明白“劳动精神不仅有利于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和企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培育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激发持续探究的热情。三是深度解析教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深度教学的有力保障,综合探究课深度教学需要教师以完整的学习目标、清晰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融入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开展深度教学。第一种,理解性教学策略。为理解而教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具体知识表征的特定事物和事物的本质、规律、价值、意义以及方法、情感与态度,建立知识与外部世界的内在联系。对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内涵,教师不应采用说教的方式硬塞灌输,而要让学生通过身边鲜活的实例感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我心目中的劳动模范”活动评选中深刻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第二种,问题导向教学策略。体验和探究是学习的必经过程,是学科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具体知识隐含的思想和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核心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搜集优秀劳动者故事的基础上,思考劳模精神的内涵,通过“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网红、明星能不能当选劳动模范”“个人如何践行劳动精神”“我的未来五年职业规划”等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探究劳动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在深度思考中感悟劳动精神,培养辩证看问题的科学精神。第三种,回应性教学策略。回应是指基于理解性教学,将知识处理的结果与学生的现实状态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引起学生反思、觉醒与感悟的策略。回应的基本形式包括自然或社会背景的回应、学生生活经验的回应、文化精神与实现的回应。针对不少青少年将一些网红、明星视作自己偶像的情况,教师可以创设“网红、明星能不能当选劳动模范”的综合探究活动,用社会现实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回应学生的思考。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辩论,引导学生在观点碰撞和点评中感悟“劳模精神不仅是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是一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回应中深化探究活动。

(二)“深”情并茂,三“位”一体

一是创设有效情境。情境创设是深度教学的桥梁和纽带。在综合探究课中,科学合理的情境创设对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和探究课价值的实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情境创设要求真实可信、具体形象、富含内容、利于活动,情境素材应具备价值性、真实性、典型性、共情性、适切性等特征。在“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的探究中,教师可以通过“新时代,奏响强音”“新劳模,践行梦想”“新生代,砥砺前行”三大篇章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观看国家“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和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心目中新时代的劳动模范,以及如何践行劳动精神和设计未来的职业规划。在创设有效情境时,教师要融知识、任务于情境,从社会生活选取情境素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探究,为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促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二是深入议题研究。议题是指具有整合性、思辨性、挑战性的话题,它不仅涉及学科内容的学理,展示价值判断的取向,而且体现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3]综合探究课教学设计应围绕总议题,下设能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运用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的子议题,增加学生表达和解释的机会。在“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总议题“新生代如何通过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践行社会责任”统领下,下设“如何认识劳动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新时代新经济下,个人如何践行劳动精神”“我的未来五年规划”三个子议题,议题内容环环相扣,共同支撑本课核心内容的展开。总议题和子议题前后形成逻辑链条,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议中学、议中悟,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三是优化评价机制。综合探究课深度教学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学生自评、互评和作品评价。评价内容要包括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探究的评价,教师既可以设置记录笔记、思考问题、讨论发言、心目中劳模课件制作展示、小组辩论等行为表现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代表对全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或者让学生在课后做一件与社会责任有关的事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完善和深化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实际制订评价方案,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收获成长。

(三)“深”谋远虑,逢山开“路”

一是返璞归真,让探究回归生活。要想提高综合探究课的实施效率,教师就要让探究回归生活,选取贴近生活的话题,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通过不断发现和思考,学生在探究中养成“学探究、爱探究、用探究”的学习习惯,及时总结阶段性探究成果、形成探究报告,培养良好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组织召开探究成果汇报会,先展示学生探究成果,再适时加以点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学以致用,有效推进综合探究课的深度教学。二是完善机制,让探究有章可循。制度建设是实施综合探究课深度教学的有效保障,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实施综合探究课深度教学计划,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校内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各学科教师间的联系和合作,深化学生综合探究课的指导。总之,综合探究课深度教学实践仍需不断思考和探索。学校要凝聚多方合力,完善各项机制,搭建探究平台。而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探究课教学水平,引导学生掌握综合探究方法。只有这样,综合探究课才能切实推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张晓娟,吕立杰.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建构[J].基础教育,2018(3):35-40.

[2]邱丽玲.以深度教学引领学科核心素养精准落地[J].新课程研究,2018(8):48-49.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3.

作者:卢娇  单位:浙江省玉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