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慈善资本主义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慈善资本主义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慈善资本主义论文

一、慈善资本主义2006年2月美国杂志

《经济学人》(TheE-conomist)特意编发了7篇有关慈善投资的文章,其中一篇名为《慈善资本主义的诞生》(Thebirthofphilanthro-pcapitalism),从此将慈善资本主义一词带入人们的视线。该文认为慈善资本主义是指新一代慈善家对于自己作为社会投资家的一种认同。换言之,慈善家将资本投入慈善事业,自行监管以求获得最高的社会投资回报率,就是慈善资本主义。这些慈善家把自己看作当仁不让的“社会投资家”,他们要率先在慈善领域内有所作为,扫荡那些充斥于慈善领域的无效慈善项目和无效慈善活动,使得善款能如同企业资本那样被小心谨慎地真正善用。根据上述定义,不难发现慈善资本主义的诞生远在此文发表之前。1969年,美国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三世在美国国会税收法案听证会上首次提出慈善风险投资的概念,将风险投资的方式引入到慈善事业中,目的在于更好地解决社会痼疾,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慈善风险投资,简称公益风险投资是慈善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它是对慈善事业的投资,目的是追求慈善事业效率最大化,投资对象是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包括企业组织、非盈利组织等。在公益风险投资的基础之上,慈善资本主义又发展出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建立制度化的中间机构来发展慈善事业。自诩为社会投资家的慈善资本家要实现高效率的慈善投资需要寻找适当的社会组织,为满足这一需求服务于社会投资家与社会组织的中间机构应运而生。这类机构有管理顾问公司和各大银行设立的公益创投基金,它们能帮助慈善摒除旧的非专业慈善模式,通过做正确的投资来构建一种现代化的有效率的慈善产业。既然直接捐出资金,由非专业人士来选择和决定慈善资金的去向不能达至目标,那么,就自己直接来做。慈善资本家完全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寻找合适的专业人士直接担任这类中间机构的负责人,而且明确规定机构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既能保障慈善捐款有效运作并达到最佳效果,又能帮助社会组织提升慈善工作效率。二是以招标的形式来发展慈善。一种是通过招标来寻找合适的社会组织来完成慈善事业。慈善资本家通过设立公益创投计划并对外招标,在寻找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宣传慈善投资理念。此类计划的具体主持者为受托的基金会或者银行;另一种是征集公益项目计划并为优秀计划提供资金资助使之得以实施。三是对慈善事业提供针对性的资助和支持服务。慈善事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达到效率高的目的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为此,慈善资本家加强了慈善领域问题的深入调研,并制定专门的支持计划,以保障慈善事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二、陈嘉庚慈善思想与慈善资本主义的异同

(一)两者的相似之处

首先,在慈善理念上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陈嘉庚16岁就下南洋,长期生活在当时被英国殖民统治的新加坡,受到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的熏陶,其慈善思想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西方的公益观念成分。他推崇西方国家人民有治国治教育的权力,认为西方国人踊跃捐资兴学,是因为其拥有兴办教育为国民天职的意识,并一再地表示他倾资兴办私立厦门大学等公益事业,不过是如西方国人一样,聊尽国民天职而已。他说:“尝观欧美各国教育之所以发达,国家之所以富强,非由于政府,乃由于全体人民。”“至国民应负私立学校经费之义务,乃民族之天职……其他列强,凡教育或慈善诸费,大半出之国民私财。”“西洋捐资兴学已蔚成风气,是以余虽办有集美、厦大两校,不足资宣扬,实聊尽国民之天职而已。”他的这些思想同慈善资本主义者视自己为社会投资家,在慈善事业有所作为是相近的。另外,陈嘉庚的金钱观与慈善资本家极其相似。“金钱如肥料,撒去方有用”是他平生很喜欢引用的一句西方格言,他也常对家人及友人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这与慈善资本家慷慨捐献自己大部分财富用于做慈善事业是非常相近的。此外,两者都重视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陈嘉庚很早就意识到慈善捐款需要“多量及持久”,后来还设立基金会,这正与慈善资本主义设立基金会长期从事慈善活动不谋而合。其次,二者均视私立教育为公益事业。陈嘉庚一生从不认为其倾资兴办的教育事业是私人财产,反之,他视私立学校为公益事业。他说:“敝人之创设厦大,并非欲视该大学如私己之所有……厦大之为公共事业。”而捐资兴学亦是西方慈善家从事慈善活动的重要内容。关于私立教育的公益性,当前国内学者对此尚有争议,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前国内大部分的私立教育机构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而不是为了满足教育需求或消除教育不公。大多数民办教育举办者将学校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多是将举办权进行转让,将学校无偿赠送给国家的非常少见。再次,慈善事业运行形式的相似性。陈嘉庚为保证集美学校发展所需经费所设立的基金会,其性质与慈善资本家所设立的基金会有很大的相似性。他看到实业发展存在不稳定性,而慈善事业经费需要“多量及持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问题的答案就是设立基金会。为了保证集美学校有持续的经费支持,将其在南洋的所有不动产捐作集美学校发展的永久基金。后来,还设立集友银行,并规定银行每年将全部股东红利股息及银行盈利的20%作为补助厦门集美学校的经费。陈嘉庚通过设立基金来资助集美学校与慈善资本家设立基金会在慈善领域进行社会投资的运营形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两者的差异两者最大的差异是慈善动机不同

慈善资本家为何捐资、从事慈善事业?马修•比索普和迈克尔•格林认为,慈善家的捐赠动机非常多,每个慈善家的捐赠理由都有很多,很难加以概括。大致可以罗列出以下动机: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有义务这样做;他们有资源;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宗教信仰的缘故;没有配偶或者子女;虚荣心;满足自我;税收优惠;向社会感恩等等。“然而,慈善资本主义精神的要素似乎有两个:一是认为捐赠是一种责任;二是认为自己是问题解决者,企业家或许确实能改善世界。”陈嘉庚慈善捐赠的主要动机可概括为爱国。他的爱国兴国思想是始终一贯的。他曾坚定地宣称:“鄙人久客南洋,志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方余之归祖国也,拟献身社会,从事教育,以了余生,聊尽一分子之义务。”其对祖国的忠诚,十分鲜明。在讨论兴学与兴国的关系时,陈嘉庚说:“且兴学即所以兴国,兴国即所以兴家。世之积金钱以遗子孙者,莫非为兴家计,既要兴家则对于兴国之教育不可不加注意焉。”他认为兴国、兴家和兴学是一致的,强调兴学乃兴国之根本,认为大办教育是振兴中华的根本道路。他说,“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之天职”,“不为教育奋斗非国民”,呼吁人人为兴国而兴学。而他自己则以身作责,带头捐资兴学,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等多所学校。可以说,传统的慈善活动,如修桥、铺路、捐款、捐物等为许多慈善家所共有,但能为国家利益而散尽家财兴学者,非陈嘉庚莫属。他说:“凡事只要以国家利益、人们利益为依归,个人成败应不在计。”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此外,两者在以下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陈嘉庚是倾资办学,办慈善,正如黄炎培所评价的:“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一人。”慈善资本家并未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拿来办慈善,他们捐出的是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极少有人能全部拿出来,即使有慈善家宣称要裸捐,即捐出所有资产,但尚未真正实现。由此可见,两者在办慈善的力度上存在较大差异,陈嘉庚是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毫无保留;慈善资本家是量力而为,有所保留。另外,二者解决慈善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慈善所解决的问题可概括为教和养两大问题,陈嘉庚做慈善以解决教的问题为主,以解决养的问题为辅,而慈善资本家是二者并重,二者兼顾。

三、陈嘉庚慈善思想与慈善资本主义的启示

陈嘉庚慈善思想是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同西方慈善思想相融合的产物,代表了当时中国慈善思想的较高境界,弘扬陈嘉庚慈善思想将有助于解决社会慈善意识薄弱的问题。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停滞不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首要原因就在于社会慈善意识太薄弱。在西方发达国家,慈善是一种全民自觉意识,民众积极主动参与,而在国内,只有极少数人主动做慈善,大多数人是被动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因此,如何提高广大民众的慈善意识,特别是增强先富起来的人,比如企业家的慈善观念,是我国慈善事业首先要解21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榜样与典范的力量显得无比珍贵与强大,然而这方面传统社会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与榜样资源并不丰富。由此,陈嘉庚的慈善活动及慈善精神就显得极为重要,是中国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精神资源”。慈善资本主义是西方慈善发展的新趋势,其创新性和重要性获得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可,慈善资本主义的引入将可解决国内慈善效率低的问题。毋庸讳言,当前国内慈善事业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而慈善资本主义“高效慈善”的本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现成的答案。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慈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在当前国内慈善组织公信力急剧下滑的情况下,中国慈善事业依旧任重而道远。因此,深入研究、挖掘并宣传陈嘉庚等慈善家的慈善精神与慈善理念,并将西方的慈善理念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将能有力地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爱国李腾达单位:集美大学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