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文关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完善人、发展人、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紧迫、重大的教育任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表明:“一定要强化、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同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此要求。由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修养、人文素质,促使大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成长,这对于构建和谐、温馨社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较为关注思想教育,对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探析,希望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当前我们处于高扬人性、尊重人权的时代背景下,人文关怀是一个长青而古老的话题,同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要融入人文关怀,以此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创新、完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亲和力、实效性,取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们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阶段中,高校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选择性、独立性特征较为明显,一些大学生会出现道德水平有待提升、价值取向扭曲、信念理想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的情况,由此,需要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度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强化科学精神、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化、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质量、效率。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人文素质,让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具备崇高理想信念、高尚情操、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式,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最后,基于人文关怀视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让学生以最放松的心态融入教育活动中。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种人的哲学,只有融入人文关怀,才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积极、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人[1]。
二、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没有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没有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无法让人文关怀真正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质量、效率有待提升。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由“物化教育”转化为“人化教育”,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关注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忽视了大学生真实的情感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理论说教,设定的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没有很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师习惯于以权威者、主导者教育角色来管制学生,根本无法展示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功能、德育功能。
(二)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重视共性、忽视个性的现状,无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会出现重视集体、社会,轻视个人的情况,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统一性、一致性、共性,完全限制了大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无法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不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希望受制于他人的管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人文关怀实践创新不足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人文关怀实践创新不足的现状,对于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不够全面,根本无法展示出人文关怀的优势、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虽然基于人文关怀设定了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无法形成科学、正确的人文价值指导方向,不能增强人文关怀的实效性。
三、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强化人文关怀的育人理念
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强化人文关怀的育人理念,充分展示思政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人文功能,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将来投入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学校要意识到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的核心战略要求,一定要把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种教育方向、教育目标,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强化科学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强化人文关怀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真正落实文化强国思想。其次,一定要落实、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实现教育和服务的融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作用与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建设、内容建设层面,围绕大学生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作为切入点与落脚点,遵循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原则,尊重大学生的情感意愿、学习意愿,促使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真正践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除此之外,学校一定要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制度人文环境、精神人文环境、物质人文环境,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关怀学生并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服务、管理、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2]。
(二)优化人文关怀思政教育环境
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注重优化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首先,一定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高校是传承文化、传播真理、追求知识的重要圣地,也是建设社会文明的重要灯塔。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较为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较于社会大环境来讲,高校是一个小环境,只有构建优质校园文化环境,才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修养,展示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激励功能、价值导向功能、人格塑造功能,对于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思想道德提升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校园文化中具体涉及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学校不仅要做好“硬环境”建设,如基础设施、学生食堂、图书馆、人文景观等,还要做好“软环境”建设,如教风、学风、校风“三风建设”,通过多元化校园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汇演、人文讲座、辩论赛活动中,增强思想觉悟,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教育氛围。其次,一定要强化制度环境建设,实现依法治校、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他律性与强制性,围绕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把人文关怀全面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评价有据有依。除此之外,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要构建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全面尊重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权,改变以往“管教”的模式,构建教育和服务合一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
(三)强化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
理论属于实践的先导,科学理论能够为实践提供积极、正确的导向,要想让人文关怀全面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强化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下去。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的理论向导,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提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日常学习活动中有所发展、提升,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学习动态、思想动态,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引导之下,要想让人文关怀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要结合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多视角、多侧面、多学科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创新。其次,一定要增强人文关怀实践的深度与广度,积极借鉴一些成功的人文关怀教育案例、经验,让人文关怀真正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引导大学生体察民情、了解社会,增强学习体验、情感体验。除此之外,要想让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指导、婚恋观教育,强化创业就业指导、婚恋观理论研究,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教育引导,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婚恋观、文化观、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懂得自尊、自爱。
(四)创新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内容体系
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创新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内容,学校要围绕满足大学生需要的人文关怀,丰富大学生心灵的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发展的人文关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首先,教师要关注大学生的人文需要、情感需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落实人文关怀。教师要注重开展个性化教育,具体包含了发挥自我、承认差异、发展个性、重视个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每一个大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构建个性化的思想教育模式、活动。其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想全面渗透人文关怀,一定要在设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期间,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政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我,彰显自己的个性,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质量、效率。最后,一定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主体意识,让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价值选择能力,展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创造性地学习知识、认识世界,促使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通常更为关注社会价值,完全偏离了思政教育完善人、发展人、培养人的教育本质,而在人文关怀视域下,更为关注呼唤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我担当、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思辨,将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4]。
(五)拓展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中,学校、教师一定要拓展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途径,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化、个性化成长。首先,学校要利用大众传媒渗透人文关怀,大众传媒属于传播数据信息的重要媒体,主要是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总称,当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一定要借助大众传媒来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体现出对于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要建设融服务性、趣味性、人文性为一体的教育网页,搭建师生之间互动、沟通的交流,以此来疏导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学习困惑、生活困惑,丰富大学生的人文思想。其次,学校要利用实践活动来引导大学生体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不仅是理念、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行为,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比如,通过社团活动、文化节活动、进社区活动、支教活动、勤工俭学活动,潜移默化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是社会进步、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期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由之前的“物化”转化为“人化”,真正落实“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展人、帮助人、理解人、尊重人,让人文关怀全面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展示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德育功能、人文功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武文肖,魏银立.“新社会结构”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基于生成逻辑、现实困境与创新理路的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6):17-20,74.
[2]年丽凤,经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整合:兼谈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3):180-183.
[3]李宏芳,李宏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的价值分析与基本策略[J].教育探索,2014(7):111-113.
[4]李奕.人文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3(8):152,154.
作者:程少荣 费延伟 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