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政教育审美化问题分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政教育审美化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政教育审美化问题分析

教育环境缺失美教育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世界,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在现在的家庭结构当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说一不二,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了,家长手里的钱也多了,对自己的孩子更是过度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父母过多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却忽视对其思想和精神的培养。此外,家长望子成龙的想法根深蒂固,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自己未达成的心愿,想通过孩子来完成,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过高。孩子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受父母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大环境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在上大学后也会以重智轻德、学分至上等错误思想为指导,重利而不重德,为了个人的利益违背了做人的根本准则———诚信。

教学形式缺失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习惯于讲课、开会、作报告等。而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有着久远的传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只能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此时,学生成为接受理论的容器,这种“灌输”的模式,忽视了情感艺术,没有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注重利用其兴趣进行引导,所以很难使学生对教育内容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教育效果也不理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化规律

(一)真、善、美统一规律所谓“真”,是指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真的本质在于合规律性。“善”在伦理学范围被理解为一种道德价值,与恶相对,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善”的本质在于合目的性,是主体改造客体的一种理想。而“美”是掌握客观规律时与人的目的一致的富有感染力的生动形象。人们经常谈论的价值,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真、善、美,“真为认识的价值,善为行为的价值,美为艺术的价值”。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来说,真、善、美统一的价值实现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的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科学属性。但只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还不够,还要强调它的价值性。因为不是凡具有科学性的东西都能为学生所接受,学生还要从价值的角度对它进行审视和取舍。这就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对学生的吸引是很重要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的大学生把个人发展的具体目标作为价值追求,于是产生思想迷茫、精神动力不足、苦闷等现象,也有一些大学生,显得不知所措,容易导致道德失范、行为失控。这明确告诉我们,科学理想的社会价值对大学生的成长、成功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我们在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的同时,不能忽视美的功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应该是依次递进的,以真为基础,体现了善,表现出美。审美和艺术的灵感往往可以触发对真理的顿悟。哥白尼因为受到“圆”的和谐美的启迪而创立了日心说;开普勒从《和谐曲》中获得直觉,坚信宇宙的和谐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等等,都对此进行了例证。

(二)知、情、意统一规律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审美的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其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包含了知、情、意统一规律。知即认知,它是学生对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关系及处理这种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向大学生传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一般说来,思想道德认识是思想道德情感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能看到有些大学生做了违反社会规范甚至危害社会利益的事情而不自知,这说明有些学生的违规行为往往是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所导致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内容上要注意系统性、针对性,在方式上要避免单纯的“注入”,要使学生在一种主动的状态中掌握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以便为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道德判断力以及行为的选择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情即情感,它是学生按照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原则、规范去理解和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所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认识转化成行为的催化剂。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喜爱某一活动,就会积极努力参加这一活动;反之,则会表现出消极态度。可见,情感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催化、强化的作用。这就是说,情感因素对人的行为方向和强度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要培养大学生鲜明的思想道德情感。意即意志,它是学生在实现理想、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毅力。坚毅果敢的意志,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在条件。学生在道德动机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就可能犹豫徘徊、畏惧不前,被困难吓倒,被挫折搞得灰心丧气。因此,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意识地促使学生进行意志磨练,从而能克服各种障碍。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情、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认知是情感的源泉,情感是意志的源泉,情感又以意志为导向,情感最初是从认知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反过来又促进认知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途径

(一)提高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美提高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主体的理论素养、工作技巧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理论,是灵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而精湛的工作技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走向成功的钥匙。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技巧。

2.注重主体气质和风度的培养气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文化素养的一种外在表现。与人为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勤奋、稳重都是优良气质的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风度则表现在仪表、言谈、举止、服饰等各方面,风度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教育工作者优雅高尚的风度是他内心智慧的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风度能够给学生以亲切之美感,可以引导学生以美的规律去思考、去生活、去创造。

3.发挥主体的感化力量发挥教育工作者的感化力量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用自己模范的行为去引导和打动受教育者的内心,使受教育者的内心受到触动,情绪受到感染,行为受到激励。其主要特征是导之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的品行端正、品德高尚,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才会真正信服他。师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思想上启迪学生、在学业上指引学生。事实证明,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感化教育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美影响学生道德品质、个性特征的环境因素有很多,而与教育有关的主要是有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1.创建家庭环境美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基础而组成的社会“细胞”,也是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不仅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也必然影响到社会的文明发展。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美化家庭环境,家长首先要有模范的言行。因为子女向父母学习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听从父母的教导而学习,其二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而模仿。因此,家庭成员要站在对子女负责的角度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美化家庭环境,还要创建良好的家庭文化模式环境来加强对子女品德的培养,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家长要培养子女的现代文明素质,如责任感、诚信意识、环境意识、感恩、仁爱等。随着人们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子女的精神生活,而不是只强调对其进行物质上的给予。家长可以借助音乐、美术、摄影、参加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子女的文化修养,逐渐使其养成“求知、求美、求乐、求健”的健全人格。

2.创建校园环境美校园环境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校园的硬环境指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因此校园环境的建设一定要有文化品位,应满足时展的需要来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各院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格调。在美化校园环境时,要特别重视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应巧妙地利用一些事物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如精美的雕塑、名人名言、富于教育功能的文化宣传角以及花草树木等,以此促使学生怡情励志。此外,还要美化校园的软环境。校园的软环境是指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工作目标,具体表现为校风、教风和学风。美化校园的软环境就是要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并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其优良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3.创建社会环境美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的概念。总体上来说,社会环境可以分为社会物质环境和社会精神环境。美化社会环境首先要美化公共场所的卫生、布局、建筑、园林等物质环境,良好的社会物质环境会陶冶人的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每个人都要把社会看成是自己的大家庭,都要积极地美化和修饰自己的家庭,不破坏家庭的自然环境。美化社会环境还要美化以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无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精神氛围。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这说明人的活动脱离不了社会,受个人从众心理的影响,社会上人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将会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秩序井然、自然环境优美、街道干净整洁、公民精神状态饱满、人民生活其乐融融的社会,就会见贤思齐,这样的社会环境自然而然就会使学生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共振的效果。

(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美就是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靠理论教育为主的开会、讲课、报告等教育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必须在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

1.注重实践教育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理论灌输和正面说教而忽视了实践教育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使他们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参与,在参与中贡献。社会实践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带动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学生融入到集体中、融入到社会中,这样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合作和协作精神;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使他们正确地面对和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走过场、走形式,要把实践活动真正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

2.注重熏陶教育熏陶教育也被人称为隐形教育,它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具有形象、生动、自然的优点。[3]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靠单纯的说教式理论教育,要通过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电视、话剧等媒介载体,给学生以熏陶和影响。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会使他们产生美的体验。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包括文、史、哲、艺等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神为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端正他们的价值取向。正如英国诗人纽曼所说的:“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考,那么,这所大学之缺乏感染力是毋庸置疑的。”

3.注重网络教育当前,各种信息媒体特别是网络空前普及,传统的由专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话语权进行信息垂直传递的情况已经成为过去。思想活跃、目光敏锐、善于独立思考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网民,在信息占有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等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网络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以多渠道、多主体、多类型的方式,走近学生,关注学生。要在校园里建立起丰富多彩而又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从学生的思想深层上加强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通过校园的BBS论坛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以及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深入贯彻有关文件的精神,从而使他们明辨是非、提高觉悟。此外,还要让学生登录大学生在线联盟、利用QQ、E-MAIL、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博客等与学生交流,让他们了解身边的事,感悟身边的人,向身边的楷模学习。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上述网络手段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解答学生学习上的困惑以及人生困惑等问题。总之,网络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增多,会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合力。

4.注重心理咨询教育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18岁到23岁之间,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讲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阶段他们的心理会表现出一些矛盾性,再加上现在社会、家庭、学生自身都对其有着过高的期望,因此,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的话,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心理咨询方法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矛盾、心理困惑、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等是心理问题的一些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造和谐轻松、畅所欲言的气氛,让受咨询者把心中的矛盾、困惑发泄出来,然后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疏导和调节,使其树立克服心理障碍的信心和决心。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利用交友谈心的方式来帮助一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情感上关心学生,因为情感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容易沟通。教育工作者还要有耐心,耐心地聆听对方的倾诉,让对方把内心的痛苦痛痛快快地吐露出来。

作者:刘玲灵王伟达单位:沈阳体育学院辽阳市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