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政理论课教学新路径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政理论课教学新路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政理论课教学新路径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要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课内实践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积极探索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任课教师要加强对教材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把握与运用,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去支撑教学,把高深的理论化为丝丝春雨,去滋润学生、感动学生,真正达到使科学理论进学生头脑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单纯依靠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还远远不够,并且会受到硬抵制和软对付。所谓硬抵制,是学生在课堂上讲话,不回应教师的问答,拒绝互动,师生冲突危机加剧,课堂秩序不稳定,师生情绪受挫,教师事倍功半;所谓软抵制,是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各自干自己的事,比如玩手机、做其他课程的作业、看其他书籍甚至睡觉等,不干扰他人,但对教师的授课充耳不闻。

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对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在教学中做到紧密关注社会生活、紧扣社会生活的热点。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多讲一些国内外发生的热点,巧设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必须运用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首选方式,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的。案例教学就是用简单而生动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印证理论观点。案例教学能融会贯通基本原理与实践社会生活,与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学摆脱枯燥、摆脱单调,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认识程度、理解程度。通过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使理论的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不能孤立存在,它的运行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才能展开案例分析与讨论。要处理好具体的案例学习和系统的原理掌握的关系,避免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以现象解释代替原理探索,防止使完整系统的知识学习演变成零碎繁琐的事例展示,确保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又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对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将案例分析和理论阐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发挥案例教学的最佳功效。

因此,提倡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否定、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事实上,在理论知识普及与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连贯性较强,能更全面、更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否定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就意味着自毁案例教学的基石。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讲解基本理论时,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本案例的因与果、问题与对策,阐明案例所包含的本质,把生动的案例与原理融为一体,使学生由对单一的案例认识上升到对相应课题的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理论是实践的指示器,而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体。”[1]强调教学改革不是否定课堂理论教学的作用,而是避免理论课中比较抽象的原理不为学生所理解,要引导学生到现实社会中身临其境的体验生活,使政治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接受并掌握。实践证明,单纯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效果不好,学生也不欢迎。而理论联系实践,学生带着理论从课堂走向社会,又带着问题从社会回到课堂,可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对社会热点有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热情和认可程度有大幅度的提升。社会实践调查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社会调查,并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积淀实践感悟,完善自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大学生深入社会第一线,耳濡目染,亲身体验,获得第一手资料,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动态中引导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外化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社会调查提纲,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出调查报告或假期见闻。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提高运用政治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报告也为课堂教学补充了新鲜材料,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亲身经历与感受,针对当前与大学生相关的一些热门问题进行了多角度调查、深层次剖析,并有理、有据地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教师精心指导与学生亲身体验相结合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操作和思考,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局面,从而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在体验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牢固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但不是唯一的场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但科学探究无限。外部灌输的理论,只有经过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而入脑入心,成为一种信念。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教师要充分运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发课外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适当向课外延伸,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实践教学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修身’活动,体验并感悟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种教学意在强调教育的参与、体验过程,从而体现出教化的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的特征。”[2]通过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变化,加深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体验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体系不仅增加了社会实践这个新环节,而且丰富了课堂实践性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的效能,课堂教学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深入社会实践亲身体验中,当代大学生更能深切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科学理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这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

动脑动手动口与素质能力提升相结合

现代教育更为强调教与学双主体之间的平等和互动,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规律。动脑能培养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写作可以训练文字写作能力,做事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口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表明,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于主体的践行、体验、体悟。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构建一个互动、对话、入脑、入心、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学生得到了解放,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学校走进社会,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始终贯穿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反复循环过程,经过多次循环,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内外积极地探讨和交流,既能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又能开阔视野;既有言语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经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的既严肃紧张又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其间,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心中的所思所想主动地“掏出来”,学生热烈活跃的讨论交流与教师的引导性点拨、导向性分析、实际性讲授双向贯通,并通过“应用”这一中心环节,使学生对自身思想实际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剖析内化为一种理性的思考,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热点、疑点的烘托中也得以解决。为此,应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在大学生的思想上、行动上,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做到知行合一,逐渐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已成为独立学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共识。但教学改革的道路依然很长,任务仍然艰巨,责任非常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成为建构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有效桥梁和中介,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情感和素质。”[4]要达到这个目标,仍然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作者:万泽民徐定高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