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分析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分析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社会主义和平与发展

论文摘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对外开放理论,从而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邓小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基础上,吸收对外开放思想的精华,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现实,以其敏锐的世界眼光,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对外开放理论,并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把对外开放理论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来源。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必然打破地域、国界等的限制,使社会分工和经济生活国际化,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资本主义时代,一切国家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对外开放同人类历史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5年就提出了对外开放的观点。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存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领导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中,列宁充分认识到向资本主义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重要性。他说,“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能建设社会主义,我认为,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必须“把资本主义所积累的一切最丰富的、从历史的角度上对我们是必然需要的全部文化、知识和技术,由资本主义的丁具变成社会主义的工具”。在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指导下,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的对外开放思想也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来源。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联成一体。”“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的抗日外交政策是“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在《论十大关系》这篇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著作中,阐述了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主题是为国家的工业化服务,目的是“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继承马列主义和思想的对外开放理论,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

二、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近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上之所以长期处于停滞与落后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及其他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摆脱闭关自守思想的柬缚。邓小平在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之后,深刻地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白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一重要观点,是邓小平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正确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总结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之后提m来的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思想。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前提下,世界市场日益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这个时代潮流使世界各国几乎都进入了开放的历史时期。据此,邓小平正确地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不开放就只能回到落后贫穷状态。邓小平从中国的现实出发,认为中国底子薄,人口众多,但耕地少,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这就需要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国外的市场和资源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对外开放的目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邓小平强调,“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而“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不开放。人民生活永远改善不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富民之梦。邓小平设计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实现现代化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他还提出了检验对外开放实践成果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二)对外开放的地位

邓小平把对外开放上升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策的高度,把改革开放看作我们始终应该坚持的两个基本点之一。邓小平还从政治的高度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角度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同时,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正式把对外开放定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义将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并列为我们应该坚持的两个基本点。

(三)对外开放的内容和范围

邓小平提出了全方位开放观,即“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是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而全方位中有重点,即对西方发达国家吸收外资,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所具备而其他国家所缺乏的,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我国同它们曾经有过密切的交往,今天同样可以在技术合作、合资经营等方面有所作为,还要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放,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也应该相互帮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与中国的互补性很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从内容上看,涉及经济技术、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不仅有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总之要积极吸收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东西。邓小平认为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退休制度方面,外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党和政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干部退休制度,接着。又建立了公务员制度,为废除干部和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奠定了基础,此外,邓小平认为,中围在对外开放中主要作为一个接受者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成果与经验,但中国在引进来的同时要“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对外开放的实践

邓小平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由东向西、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地区再到内陆地区逐步开放,形成“点——线——带——面”梯次推进的开放态势。首先是沿海开放地带,包括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和海南特区省,它们在对外开放上起到了技术、知识、管理和政策宣传等窗口作用。其次是沿江沿边沿路地区。沿江开放战略就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为契机,带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受益人口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沿边主要指内陆边境线,利用与周边十几个国家接壤的有利条件,通过开放边境口岸、发展边境贸易来促进沿边地带经济发展,沿路开放战略是我国内地开放的新举措,即利用欧亚大陆桥开通和通向中亚、俄罗斯、德国、荷兰等国的交通优势,沿江苏连云港至新疆阿拉山口铁路沿线开放。带动大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在推进沿海沿边沿路开放的同时,中央决乌鲁木齐等18个内陆省区的省会或府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

对外开放的领域也非常宽泛,从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劳务等市场的开放扩大到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拓宽到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旅游业等领域。对外开放的形式和途径也更为具体、明确。如进行国际贸易、引进资金和技术、利用外围的人才智力资源、发展国际旅游、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和开拓国际劳务合作等。

综上所述,邓小平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站在更高的基点上,超越了前人的思路,以更加广阔的视野观察和探讨对外开放问题。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对外开放思想体系。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不仅把中国推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而且对整个世界的面貌产生了影响。超级秘书网: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社会科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