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信号设备维护管理高速铁路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1新技术、新设备广泛运用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信号系统技术较之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北京电务段管辖5条高速铁路,每条线路的技术都有很大差异。京沪高铁实现了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下350km/h的运行速度,而京津城际采用的是国内独一无二的CTCS-3D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京广、京沪、津秦高铁和京津城际分别采用不同型号和厂家的CTC列车调度集中系统。在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广泛运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给现场一线只是熟悉继电器逻辑电路的维修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1.2技术管理干部知识结构失衡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科技和运输生产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也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周期变短,对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要求技术管理干部能主动适应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现场原来有经验的技术管理干部,因知识结构的失衡,多数人对新设备、新技术望而生畏,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维修管理,起不到对现场设备维护的技术指导作用。
1.3原有管理经验不适用2010年,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试验期间,因某施工单位在线路作业后遗漏工具,造成高速动车组经过时飞溅砸伤动车组,带来很大经济损失。2013年冬季,济南局管内的降雪竟然造成局管内多个应答器被砸。这些都表明,在高速线路上采用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需要。
1.设备维护方式的变化。高速铁路封闭运行,信号设备维护采用“天窗”修,没有点外上线,这就对设备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从提出上线申请到最终上线,再到故障处理完毕,最快需要40min。并且上道处理故障,邻线也需设置最高不超过160km/h的限速。这对于运行间隔只有5min的动车组来说,必将导致大面积晚点,对运行图也造成很大干扰。
2.运行速度的提高引发系列变化。经试验,动车组以350km/h的速度运行时,会在车底形成4kg/cm2的负压。这么强大的力量,除可能将遗留物体卷起外,对道岔、轨道的冲击也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对设备的检修更加精细,对设备的监测、分析更加准确,保证设备的机械强度、各种特性更加精准。在既有线上摸索总结出的大部分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高速铁路,对高速铁路信号设备实行精细化管理已刻不容缓。
1.4工区基础管理薄弱
1.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规范、不精细。新技术、新设备大量运用于现场,但工区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等建设却很不到位。虽然也有生产计划和作业指导书,但标准不全、不严、不细,导致对实际作业的指导作用打了折扣。
2.工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铁工区职工一部分是从既有线工区调配,一部分为新毕业大学生。工区员工的技术素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维修需要,老员工仅凭积累的经验、知识做事肯定不能胜任现场要求;新毕业的大学生则缺少实践经验,欠缺现场设备维护方法,对设备维护的作用也认识不足。
3.有制度,但制度不精细,执行又不到位,没有养成严格按照规则做事的习惯。有些高铁工区的制度完全拷贝自既有线工区,面面俱到,但重点不突出;有的高铁工区不缺少制度,但缺少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2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精细化管理理念从提出到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落实,是一个不断探索、检查、改进的过程,从粗到细、从局部到整体、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并结合每个工区不同设备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大纲,从而达到精细化的普及,最终实现高铁设备运用绝对安全的目的。
2.1日常管理精细化
1.交接班。目前,班组都不同程度存在“交接班制度”不规范、执行不严、随意性大的问题。交接班人员对设备安全状况不清、定置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班组整体管理质量的提高。为此,需从规范交接班流程入手,段高铁技术科为所有高铁工区制定指导性流程,各工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本工区切实可行的流程。
2.日常值班。对每个工区制定一日工作流程,使工区员工清楚知道全天的工作环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目了然。值班过程中,只要按程序一步步进行,就不会漏掉工作项目和内容。当然,针对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的工作流程,例如《计算机联锁设备巡视流程》、《轨道电路室内设备测试流程》、《室外设备巡视流程》、《电源屏巡视流程》等,共计22个。
2.2设备管理精细化
1.台账管理。班组管理的重点是先“理”后“管”,“理”的清才能“管”到位。建立完整、正确的台账就是“理”好的基础。为此,建立了设备基础台账、图纸台账、设备动态台账、测试台账、备品备件台账、工具仪表台账、软件台账等。做到工区所有物品全部有账。所有台账均建有目录,电子版、纸质版统一修改,各类台账均有专人负责保管、修改、核对。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对管内的每一项设备都建立有工作动态台账。每一组道岔、每一个轨道区段、每一架信号机、每一个应答器均有动态台账与之一一对应。表1为道岔动态台账的示意表格。每组道岔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记录表,既能反映道岔当前的工作状况,也能反映其历史数据,为道岔的调试、故障处理提供健全的参考数据。由于道岔的机械、电气特性能准确反映道岔的状态,因此密切关注道岔各部数据的变化,就能及时掌握道岔的变化规律,以便进一步分析、处理存在问题。道岔转换阻力曲线、摩擦力曲线等都是根据高铁设备运行特点,结合高铁设备工作状态,专门设计的测试和记录项目。
2.上线作业单。高铁设备维护全部在夜间“天窗”点内完成,一旦销点下线后再发现有任何纰漏,要想补救会非常困难。为此,上线作业前,由工长牵头制定严密的维修方案十分必要。工作量的多少,人员的分配,工作质量的控制必须在维修方案中体现出来。因此需制作《高铁设备上线作业单》。为了不留任何隐患,在明确上线作业项目后,工长向每一个作业人员发放相关作业单。作业单中除写清施工内容、安全措施、作业流程外,也对所带工具、材料的名称、数量等有严格的卡控措施。彻底避免了作业完成后,线路遗漏工具、材料对动车组造成伤害的可能性。该作业单于班前会分配任务后,由施工负责人填写。上道作业时携带,作业完毕下道前,再次核对工具、用品、材料数量,填写作业单。一人核对、一人填写。目前,制作完成并在工区得到应用的作业单共有6种,分别是道岔、轨道电路、信号机、应答器、通用、中继站上线标准化作业单。
3.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班组管理要想精细到位,必须有“规”可循。这个“规”就是《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在这方面,把所有工区的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打包成文件夹,除在工区电脑中存放,打印成纸质文件存放外,还将文件包拷贝在每一名职工的手机内,达到随时学习、使用的目的。
2.3质量控制精细化质量控制是制定标准、执行标准、完善标准的一个循环过程,在执行过程中才容易发现问题,可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
1.过程控制。为了保证设备质量达到标准,对关键设备的检修执行复查制度,即每次维修、施工均安排质量复查人员,同时,“天窗”修作业完成后,室内人员通过微机监测设备测量电气特性,进行施工前后数据的对比分析。对室外设备的检修也采用了“痕迹管理”,即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利用即时摄像设备将作业全过程进行实录,并存储于电脑。这样,既保证了检修内容的不跑、不漏,也为技术干部检查工作过程是否规范、标准是否落实,质量是否达标提供了考核依据,同时还为线下关注设备工作状态、分析设备变化趋势提供了基础资料。
2.问题整改。工区工长每月组织一次管内设备的验收,其主要目的是查找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举一反三,克服同类问题,同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工区职工技术业务能力。段、车间验收后,工区收集整理存在问题,能够解决的3日内全部解决;没能力解决、需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转入车间问题库务,由专人进行动态管理。
3.动态分析。每周一,工长组织职工对所分管设备进行动态分析,分析的依据为设备动态台账、测试台账、微机监测记录等,对电气特性数值出现偏差的设备重点分析。通过多观察、勤测量,在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情况下,直至找到不良点。对不明原因的数值波动,及时上报技术科,由技术科组织攻关。对惯性设备缺陷要形成专门记录表,例如箱盒防尘防潮不良记录、电压波动较大的轨道区段记录、动态变化异常的道岔记录等。这些记录表要求分管设备人员完全掌握,重点关注。无论是测试、巡视还是检修,都要精心检查每一个元器件,确保处处达标。
2.4应急管理精细化目前,京沪高铁、京津城际在高峰时段的发车间隔只有5min,一旦高铁信号设备发生故障,必将导致大面积晚点,全面打乱已有运行图。因此,在抓好设备质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的故障处理过程,尽最大努力将故障延时压缩到最低值。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应急工具。首先,每一项设备的应急工具单独打包,固定存放;其次,每一包工具内均有工具清单;第3,应急工具实行加封管理,平时维修严禁使用;第4,每次交接班后要检查加封情况,如果加封破损应开包按照工具清单核对是否缺失,保持应急工具随用随好;第5,工长每月检查一次,一旦发现工具有缺失,依规严格考核。
2.路线图、备品、仪表台账速查表。发生故障后,若需要上线处理,缩短路途、工具准备时间是压缩故障延时的重要途径。为此制作了每一个车站、中继站详细的路线图,在图中有清晰的桥墩位置、公里标等。备品、仪表的存放位置应能通过速查表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定位,最大程度地将准备时间压缩至最短。
3.单项设备故障处理。对管内每一项设备都制定有详实、可操作的处理流程,并对特殊设备做出特殊规定。每一个故障处理流程图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即使是新手,只要按照流程操作,也能保证操作正确。
4.应急演练常态化。为锻炼队伍,提高故障处理能力,除了不断组织学习,进行培训外,还在高铁工区开展常态化的应急演练活动。演练前,除了指挥人员,对段调度、车间、工区所有参演人员均保密。通过演练活动,既检查职工处理故障的能力、反应速度,也检查各种制度、预案、流程、程序的缺陷。经过多次演练后,完善了各种预案流程,为最短时间内处理故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行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果
北京电务段从2012年初开始在廊坊高铁工区试行精细化管理后,又在所有高铁工区积极推进。2年过去了,工区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各种成效逐步显现,高铁设备的安全生产情况更加稳定,经上级多次检查验收,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好评,并准备在普速线路上逐步推行。
1.工区设备质量状态控制良好,设备故障率大幅度下降。2012年廊坊高铁工区发生1件道岔材质故障,1件轨道电路设计缺陷故障。2013年,工区实现全年0故障,设备质量稳定。2013年精细化管理在管内高铁工区全面推进,京沪高铁各工区综合故障率下降73%,京津城际设备故障率下降21%。(京津城际有其特殊性,因为京津城际设备采用西门子SIMIS-W计算机联锁系统、西门子CTC调度集中系统,设备有其独特性,且因为技术封锁等原因,对其中的一些特殊技术条件等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职工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显著提高。由于班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最熟悉,因此制定出来的工作程序最科学、最实用。在制定班组岗位程序过程中,班组员工集思广益,能够发现平时工作中不合理的环节、方法,加以改进,其过程本身就是对班组员工精细化管理能力的训练过程。通过在高铁工区实行精细化管理,快速促进了一线大学生职工的成长,技术水平和执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工区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实行精细化管理后,职工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再去请示领导,而是首先看流程、看程序。上级部门来检查时,不再手忙脚乱、东拼西凑,一切在平时均已按标准整理到位。同时,由于精细化管理强调全员参与,所有职工均有明晰的职责,从而消除了原有管理模式下各自为战、忙闲不均、彼此推卸责任的弊病,达到了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4小结
在高铁设备维修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根据高铁设备运行变化带来的需求,适时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制度制定—贯彻落实—检查整改—完善提高”几个循环往复,基本实现了安全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满足了高铁设备运行的需求。
作者:郭媛忠单位:北京铁路局北京电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