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铁道运营效益分析体系运用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李敏作者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处
随着铁路改革、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为铁路运输企业拓展运输市场、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给铁路运输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注重效益分析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作为大众交通运输方式的一种,铁路运输经营具有按区域划分运输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既有企业内部之间的统一协同运作,也有各运输企业之间的相互联动配合这一特点。
各运输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运营主体,准确、快捷地掌握其运输收入和成本支出情况,科学地衡量并评估其经营效果,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铁路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确立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提高经营效益这个主题,在创新运营体制、机制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基于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方向,用数量指标建立起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尺,提供科学的运能、运力调配决策方案,是实现机制创新、提高运营效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按照铁路现行的清算方式,客运收入按担当运输企业来清算,并且客运列车运行径路相对固定和稳定,运行成本相对而言比较直观;货运收入则以运输企业管内归己、直通清算为原则,事实上日常因通过能力和车流量的变化,运输组织临时调整导致车流运输没有严格按照铁道部规定的车流径路运输(以下简称“违流”)的情况,货运营业收入和成本也随运行径路而变化,使货运清算难以达到精确。而准确核定客、货各项运营成本,事关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因此,围绕建立适应铁路运营效益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技术支撑平台—铁路运营效益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简称ROB系统),加快对涉及客运、货运、运输、调度、收入、财务、计划和统计等各大铁路业务版块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ROB系统旨在帮助铁路运输企业建立起衡量运输运营效益的标尺,通过对业务流程实施优化乃至再造,不但通过日常运输结果的统计分析指导运输组织行为,并且注重事前预测控制,辅助决策部门优化调整运能运力、调整客货流量和流向、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组织客货列车开行方案,精细、科学地组织运输生产活动,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努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营业收入,并将运输经营拓展至外部市场领域,敏锐地把握市场脉搏,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营效益。
1ROB系统功能规划与设想
ROB系统分3个阶段进行研究:(1)效益可计量;(2)使用全覆盖;(3)流程可再造。
1.1效益可计量
第1阶段功能分5大部分:(1)客运历史数据分析;(2)客运列车开行方案效益预测;(3)货运历史数据分析;(4)货运装车方案效益预测;(5)财务报表审核与分析。简称为客货4+1。
1.1.1客货4+1
客运方面,对现状开行的每趟客车,就其营业收入、成本展开盈亏分析。收入分旅客票价收入和各项服务费用等,成本分线路使用费、机车牵引费、旅客发送服务费、售票服务费、客运乘务直接成本、客运车辆直接成本、上水服务费、车辆折旧成本、司乘人工成本等,建立客运效益分析数据库。在现状开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计划开行的客车,根据运行径路、运行距离、运行速度、车底配置、沿线经济发展和区段客流运量,比选多种方案,测算各个方案的客流上座率、客车开行成本,分析盈亏平衡点,提出效益最优的客车开行方案。货运方面,对装车和分界口接入重车,就其营业收入、成本展开盈亏分析。收入分普通货物收入(运行清算收入、电气化、直通发送服务、直通到达服务)和专业运输收入(承运服务收入、发送服务收入、到达服务收入、机车牵引服务收入、线路使用服务收入)。成本分线路使用费、货车使用费和机车使用费等,实现对每辆重车的营业收入、成本、盈亏水平的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找出效益最大的货流量和最优的车流调整方案,建立货运效益分析数据库。货运请求车是调度装车组织的源点计划,ROB系统可推算出请求车的最大收入、最少成本,从而形成装车效益排名,排出装车优先级,制定效益最大化的装车方案。在财务收支报表方面,根据客货效益计算对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和付费支出进行测算,并把铁道部的预算和决算相关报表按照全路通用的格式导入数据库,把测算结果和铁道部公布的预算、计算报表进行核对,有效地为运输企业财务收支把关审核,并建立月、季、年的审核结果台帐,根据审核结果不断调整测算模型。客货4+1,在运输效益测算、分析、应用、审核、优化方面等,形成闭环管理。
1.1.2适应新的铁路运输服务清算规则
新的铁路运输服务清算规则,在客运清算、专业运输清算方面基本维持现有的清算模式,但普通货物运输清算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强调每辆货车的货票收入,按照货车从发站至到站的实际走行径路来清算。目前在全路推广的铁路货运列车编组统计信息系统,收集了每一辆货车的实际走行轨迹,据此可以准确清算出货车走行过的各运输企业应该分摊多少收入,并模拟测算出所发生的成本,从而解决了货车清算“违流”现象带来的清算难题。ROB系统对货车的实际径路和计费径路进行准确的记录,并对两种运输径路的营业收入、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归纳分析效益最大化的车流组织方案。ROB系统按照新的清算规则,对运输企业编组站、区段站解编作业准确清算,计算机车牵引费、线路使用费、货车使用费等货运成本,并计算整列排空清算补偿费。
1.1.3着重于数据整合与展示
ROB系统第1阶段功能满足的基本需求是效益可准确计量,主要着重于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用报表、图形展现,揭示运输组织与效益的相互规律和历史发展走势。
1.2使用全覆盖
第2阶段的功能拟分基础管理和决策支持两部分。
1.2.1延伸到基础管理
把ROB系统的应用延伸到客运、货运、运输、调度、机务、车辆、计划、统计、收入和财务等业务。尤其要求各运输企业计划、财务部门,全方位得到应用。让ROB系统渗透入各站段的基础管理,收集基层单位分门别类的成本、收入和资金使用情况,使系统深入扎根铁路的运营管理各个环节。按照多元化经营指导思想,建立站段多元化经营收入台帐,形成站段多元化收入数据库。按照财务成本管理的经验,建立站段作业过程产生的修理、更新和消耗台帐,形成站段成本管理数据库。
1.2.2纳入决策支持功能
归纳分析客货运输原始数据并累计历史数据,按照从顶到底、由粗至精、从宏观入细微考察事物的自然思维逻辑,把众多客货运输报表组织成层层展开、逐步精化的报表体系,让决策部门既能方便地全面掌握宏观概貌,又能深入了解微观情况。从各客货运输报表中整理出关键分析指标,结合采集的外部市场信息,建立数据仓库,构建运营效益数学模型,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客货运输组织与经营效益的规律,对运输生产重要活动进行预警,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体系。建立事前预测控制体系,对运能安排、运力组织及列车开行提出多套优选方案,从不同角度排队,以提供选择。针对决策层的使用,切实优化界面的友好性,让效益分析数据从众多途径渗入到决策者的思维,发挥辅助决策支持的作用。
1.2.3着重于管理部门融入
ROB系统第2阶段功能满足的基本需求是扎根基层,掌握站段的多元化经营收入和成本支出,监控成本的动态,分析成本的规律,让效益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各级管理部门全方位的介入,围绕运输经营效益最大化主题,不断完善计算模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3流程可再造
第3阶段功能瞄准客货运输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依照运营效益分析得出的规律性发展态势,按照运输企业对内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外以市场为导向的要求,结合ROB系统的应用需要,整合管理资源,优化调整业务流程。
1.3.1内部生产管理
借助ROB系统的分析结论,评价出哪些环节是高消耗、低产出的,抓住这些环节进行重点优化调整和归并改造,瞄准人员的工作效率、部门的配合效率、下级对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时效性,改进运输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流程。
1.3.2外部市场拓展
通过铁路运输客货业务网络、客户服务中心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敏锐感知和搜集市场需求和客观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运输策略,借市场之力,推动内部管理的进一步变革。ROB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广泛、灵敏的触角,全方位收集市场信息和环境变化情况,帮助自动化、半自动化形成切合实际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图表、趋势曲线,用以启发运输企业决策者的思路,指导发展战略。
1.3.3着重于管理变革
ROB系统第3阶段功能满足的基本需求是,让客货运输业务管理流程可调节和控制,让成本可降低、市场可扩大,使得经营效益最大化可持续。
2研究方法及推广实施思路
2.1铁路运营KPI体系及模型
2.1.1建立KPI体系
建立铁路运营效益的关键绩效指标(KPI),把对运营效益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作为评估标准,把单位、部门和人员的绩效与关键指标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结合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对效益评价进行量化计算。关键指标符合SMART原则: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到(Attainable)、现实(Realistic)、有时限(Time-based)。
2.1.2运营效益模型
结合铁路运输企业传统的宏观统计指标,参照国家权威部门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把握全面、准确和少而精的原则,从货车运用指标(装、卸、排)、客车运用指标(旅客列车车底周转时间、旅客列车速度、发送人数和客座利用率)、机车运用指标(机车走行公里、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和机车供应台次)、列车运行质量体系等多个方面,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一定时期内运输量、运输服务质量、运输效率以及运输成本与效益等方面综合权衡,采用加权聚合的方式,构建一个铁路运营效益数学模型。
2.2总体研发思路
为满足各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需求,应对业务需求灵活变化的形势,秉持SOA(面向服务架构)理念,建设ESB(企业服务总线),改造现有的业务系统,接入企业服务总线。并在网络、系统和存储等IT基础架构方面,应用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平台,让IT基础架构具备灵活适应业务变化的能力。基于存储和分析海量业务数据的需要,建设数据仓库平台,通过对外部市场信息的收集、积累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合专家知识,展开知识的深度挖掘,预测客、货流量和方向的变化。针对各级管理者移动办公的需要,联合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发ROB系统衍生的移动办公平台。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支撑,管理的很多环节是沟通,ROB系统要辅助管理,必然涉及到改善沟通效率,要用到统一沟通平台,融合电话、在线即时沟通、语音邮件、电子邮件、短信,各种方式之间无缝切换,没有屏障。统一沟通平台要与现有的OA系统或政务管理系统无缝融合,相互取长补短。
2.3系统设计原则
高效性原则。ROB系统需要从铁路运输生产、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系统中采集海量数据,按照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的原则,依据设计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进行深度加工分析,形成决策所需信息。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建立数学模型和算法,以满足系统运行的快速计算和响应。统一性原则。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按照系统互联互通的要求,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易扩展性原则。ROB系统功能设计应充分考虑功能易扩展、可伸缩,以适应运输市场的变化,满足跨专业相关业务需要的调整与优化。易操作和易维护原则。ROB系统应用用户层次较多,在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人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操作用户界面应简单易懂易学,维护用户界面应安全可控。
2.4推广实施思路
ROB系统涉及业务甚广,渗透管理很深,它的研发和推广实施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铁路运输企业一把手的强力推动,以及各部门的积极主动参与。IT系统与管理思想、业务流程的磨合,是个互动的渐进式过程。
2.4.1渐进式业务变革
ROB系统应该全面使用迭代式开发模式,以支持业务的灵活变化,更要支持管理体制的渐进式变革。渐进式意味着众多长期的、经常的、小范围、小步前进的变化,每次变化需要IT系统配合来敏捷地执行、灵敏地反馈,以帮助纠正偏差,推动更深、更广的变革。这对ROB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增加了难度,要求技术架构无比灵活、柔韧。
2.4.2执行有力,反馈灵敏
为了让ROB系统在推广实施的时候,有力支持业务需求的小步伐前进,以及落实系统建设时须遵循的迭代式开发模式,采用统一沟通平台,来助力推广实施,极大地方便各方人员之间的沟通,为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搭起便捷的信息往来桥梁,让ROB系统在各业务部门中顺利部署,让管理措施执行有力、反馈灵敏,让IT系统成为管理的好助手。
3结束语
ROB系统的第1阶段,让效益可计量,建立运营标尺;第2阶段,让管理部门融入,效益观念深入人心;第3阶段,变革业务流程,追求效益最大化。ROB系统经过3个阶段的演化,会变成一个全方位的铁路运营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其功能既涵括了制造企业常用ERP系统、电信运营商常用BOSS系统之类的运营管理功能,又包含了商务智能领域的辅助决策功能,最终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生产运营信息化、管理决策现代化所紧密依赖的数字神经系统。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了ROB系统第1阶段的初步探索,第2、第3阶段的研究工作尚在构思之中,希望全路同行能增进交流,集思广益,共同研发出适合于现代铁路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铁路运营效益分析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