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产品设计视觉传播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由物联网打造的“人物互通,物物共连”的智能生态场景,致力于建立人与产品之间亲密的互动关系,新型技术的出现是在不断打破传播局限性的基础之上充分透视人的需求的存在。本文创新性的选取视觉传播相关理论,引入物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的研究领域,将技术、产品与人,通过诉之于视觉的传播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视觉意识、视觉符号和视觉沉浸三个维度的方法论逐一对产品设计中单一产品、操作界面和生态场景进行层级观照,以期构建一种“理念+元素”的新型视觉传播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产品设计;视觉模式
一、引言
物联网打造的智能生态场景,一方面打破传统意义上物的存在形式,促进精致实体的硬件物与控制硬件的软件物互融互通,重构自适应多模态语义理解的全新产品设计理念;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近距设置,建立功能操作与视觉识别相结合的产品使用方式,打造以人为中心的视觉感知生活场景。在新兴技术传播与人类意识觉醒的当下,偏向单一产品造型设计的研究思路过于传统。本文以传播作为立足点,联结技术、产品和人,将视觉传播理念首次创新性地引入物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的研究领域,尝试构建一个“理念+元素”的视觉传播模式,探寻学科与学科,理论与实践,技术与人之间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二、视觉传播导入物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领域的必要性
“观看”是身体与信息的主观交融过程,是联结个体认知与现实空间必不可少的行为。在个体观看过程中,新视觉图式不断与所积累的旧视觉图式碰撞融合,再经大脑处理之后带动身体机能产生观看反馈。反复地观看所形成的视觉积累,是产生视觉意识,视觉情感和视觉审美的基础。将视觉传播导入物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领域的必要性,总结以下几点:第一,视觉是人重要的感官工具。物联网是基于对“人”及“人的需求”的关注基础上,连接实体世界建立多产品相互连接的智能生态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人需要调动多感官对产品的操作程序及使用价值做出反馈,此时,观看是最主动,最直接的感知工具。第二,视觉反馈各不相同。人们在观看同一件产品时,视觉调动的直觉反应千差万别,产品设计专家们早已将人的视觉感受纳入设计考量,甚至,视觉感受在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占据绝对的重要位置,良好的视觉体验是决定人们是否继续深入了解产品特性的前提和基础。第三,视觉符号种类繁多。硬件产品上的智能触控面板和软件产品上的UI操作界面是物联网环境中实现人与产品之间指令交互的媒介,也是人在进行功能操作和视觉识别的辅助平台。为保证用户的便捷体验,媒介和平台上所呈现的指令往往都是通过符号进行展示的,种类繁多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功能内容和操作指令,在有限的空间中尽最大可能性展示较多的内容,是使用视觉符号的优势之处。总之,视觉性符号在调度过程中能够完成意义转移,促进人与物之间关联、提示、进程、结果、评价等一系列的人机交互反馈机制的运行。第四,视觉体验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物联网借助产品内置传感器实现数据在线共享与更新,为受众提供产品执行操作、智能升级、部件更换等流水化服务。视觉体验的阶段性变化会提醒、影响、督促产品的优化升级。因此,视觉作为感官工具,是人审视物联网背景下新型产品是否达到使用标准的判断手段之一,也是物联网背景下产品功能、样式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三、物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的主要视觉模式
主要视觉模式的建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一,在模式定位中要突出视觉传播的主导性作用;其二,在模式分类中要重视产品设计的层级性关系;其三,主要视觉模式要尽可能具备广泛的适应性。携带着三个条件的约束和指引,主要视觉模式构建如下:
(一)基于“视觉意识”单一产品的自适应模式
“视觉意识”即人们进行视觉活动的思维方式。约翰•伯格提出:“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受我们的知识和信仰影响[1]”。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个体视知觉进行经验组织或建构的结果。因此,视觉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异化归因于个人喜好、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因素,具有私密性和差异性。在物理空间的产品体验过程之中,满足视觉意识能够让人们获得真切实在的视觉满足。单一产品是人产生、培养、熟悉视觉意识的基础性产品单位,是捕获使用者数据信息,建立反馈机制的基础性操作方式。作为物联网发展初期培养人对智能产品使用习惯的有效切入点,智能家居的适应性极强。智能衣柜作为单一产品的代表,通过简易的操控就可实现门体颜色变更、柜内分区照明、恒温恒湿数据显示、消毒除尘环境监测、内部层板自由组合等自适应功能,不打开衣柜门就能了解到内部的一切信息,打开衣柜门,内部如你所愿整齐排列。这就是充分调动人视觉意识的完美呈现。除此之外,智能窗帘、智能空调、智能报警器等产品都能够带给用户个性化自适应的功能性视觉体验。因此,单一智能产品的设计务必要洞悉用户的视觉意识,在知其所想的基础上不断建立新的服务可能性,缩小产品在不同用户之间的体验隔阂,建立高度匹配视觉意识的自适应系统。
(二)基于“视觉符号”操作界面的交互反馈模式
“视觉符号”即人通过观看产生视觉联想促进意义转移的工具,在产品操作界面上,视觉符号能够代替操作复杂的产品功能表达意义。“界面”在这里被定义为人与产品的交互关系,有硬件产品的置入操作界面、控制硬件的软件操作界面、墙装控制面板等不同形式。操作界面不仅是承担数据传输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与人的视觉动势密切相关,是人和产品之间实现亲密互动的窗口。要想实现窗口互动性,需要两个因素的在场:其一,从“产品”到“人”,产品将功能信息通过视觉符号显示在操作界面上,再依托于操作界面这一传播媒介充分展示给能够产生观看行为的人。其二,从“人”到“产品”,体验者通过观看行为接受来自产品的功能信息,经过大脑运转后在操作界面上实现行为反馈。可见,要想实现物与人的交互,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在物联网环境下,操作界面中的“视觉符号”设计模式是在以前“物”的综合应用向多种“人—媒—物”互联嵌合应用的一种具有迭代性的模式创新与优化。这种模式强调对视觉符号在物联网应用环境下,通过视觉性的符号嵌合调度以适应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提示、进程、结果、评价等一系列的人机交互反馈机制的符号化简便处理。具体而言,在物联网环境下,此种模式对基于视觉符号操作界面的交互反馈更加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视觉符号性机制。凸显内容的符号性机制。首先通过整屏或半透明屏设计,规避边框、暗角、色块等一系列增加视觉负担的元素,其次选择高亮文字、物化图标和立体图标辅助人眼对抽象的产品形象或空间结构进行识别。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符号的凸显一定是适应性的,不仅要适应屏幕还要适应场景,达到触碰一个图标符号就能实时显示与图标符号所对应产品状态的效果。例如:智能冰箱的置入操作界面上,会出现“海鲜”“面包”“鸡蛋”“蔬菜”等物化图标符号,用户可方便快捷的获取存入的物品数量及保鲜程度等相关信息。元素统一的符号性机制。元素统一即色彩、文字、几何等视觉元素在操作界面上符号化的统一。以“色不过三”为基础,灵活运用主色、辅助色和点睛色强化视觉重点,使用不同色相或相同色相不同明暗度的色块进行界面层级划分。在平面空间内,“点”为视觉中心,“线”为观看顺序,“面”参与层次划分,圆形、正方形、不规则形等形状的拼贴和排列,强化界面风格特征。在移动操作界面设计中,具备元素统一的符号运用审美是最根本的要求,如何通过元素统一的符号性机制,丰富界面内容追求创意表达,顺应用户的观看顺序和操作顺序,增强人们对产品操作的依赖程度,是关键性的问题。简易操作的符号性机制。简易操作不仅是对界面控件在导航栏位置、标签栏标签数量或弹出层的弹出方向等细节的规范要求,更是对用户经过视觉体验产品之后生发的行为动势反馈的难易程度需求。人的视觉体验和行为动势综合反映在智能化操作界面上就有了手势设计的出现,如:点击、敲击、长按、轻扫、捏合、放大、底部滑入、左侧滑入、摇动、旋转、拖拽和摇晃等,简易操作的手势符号配合人体灵活的视觉体验,大大提高了体验者的操作效率,自定义式的手势功能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不同场景的需求。形象植入的符号性机制。对于产品而言,产品形象不仅仅是具象的产品样式,更重要的是由品质、精神、文化等形而上的元素凝练而成的抽象的观念,这个观念可以被设计成动态拟人化的产品助手。产品助手是智能化产品设计的独特表达符号,助手的工作习惯和工作内容可以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内容进行调节,以达到增加产品与用户之间黏性的目的。“产品的主题形象就是产品的用户角色,好的形象能反映出产品的用户行为[2]。”尤其是卡通化的形象设计更能够调动用户的使用情绪,在智能化发展的未来,识别性强、记忆点高、外观新颖的虚拟性动态产品助手就是个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综上,在有限的界面空间内,符号是表达并转移无限意义的有效工具。操作界面的设计,要在秉承以人为本,熟悉用户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交互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避免视觉干扰的界面类型、界面构图、版面布局、文字图标、线条形状和色彩搭配,充分运用符号的视觉表达,才能将产品的智能化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三)基于“视觉沉浸”智慧的生态场景模式
“视觉沉浸”即借助视觉的先行性和联动性,利用声音、图像、颜色等元素实现人与产品的实时交互。将感官体验与新兴的语言教学模式关联在一起,不仅为沉浸式交互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也为视觉在智能化空间里的功能拓展提供实践平台。在“视觉沉浸”引导下,用户对产品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受到情感、生理、心理、喜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创造一个既能实现人们视觉沉浸交互式的需求,又能填补人们情感上空虚的智能空间,是产品设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智慧生态场景拥有全系牵动个体情感的美学设计规划,从形状、尺寸、功能各异的智能产品中收集数据实现再创造。完形心理学认为:“部分之合,不等于整体,而整体大于部分之合[3]”。物联网背景下,每个产品的操作功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连接起来,单一产品以自适应方式运转,多个产品利用嵌入的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操作反馈,它们相互协作,互不干扰,互为信息源的共同执行工作。生活在智能家居产品包围中的人们,早起之后,产品们进入早安模式,洗漱镜面播报当日信息。当“离家模式”启动,扫地机器人、安防设备一齐工作,饮水机、热水器、加湿器相继断电。切换“回家模式”,智能门锁连接智能窗帘,灯光沿路径打开,热水器开始工作。智慧生态场景在充分揣摩人们心理图式的基础上,能够个性化的将物理空间中的智能产品依次设定为适应于使用者的场景标准。
四、结语
将视觉传播导入物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领域,实则是将“人”的感知引入到“物”的生产中,引导人们对“人”和“物”之间即将走向亲密关系的关注。一方面,从产品设计出发,物联网背景下的产品设计应当深度挖掘人在各个视觉环节对产品的核心需求,将针对于产品设计环节所整合的不同视觉模式有机的应用在产品设计工作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感知需求为目标,设计出消除差异又体现品牌个性的智能产品。另一方面,从个体出发,视觉的感知不仅仅方便人们更便捷的了解和使用产品,同时也能借助产品反馈了解自身。物联网时代,我们能看到产品,产品也会看到我们,甚至,远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最后,诉之于视觉的传播活动将以上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技术的加持不断让传播更具人性,更加智能,更有力量。因此,视觉作为感知群的首发将要如何才能借助产品帮助个体获得精神满足和心灵安慰,这个领域还有极大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英】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戴行钺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2.
[2]王铎.解构UI界面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96.
[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孙萌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