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微电影的发展前景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精英文化不再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其地位逐渐下降,相反大众的地位和主体性不断突现。社会变化越来越快,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都处在一个拧紧发条的时代里,对许多人来说,拿出大块时间、拉开架势看大片,采集信息,是过于“奢侈”的事情了。新媒体时代,人们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因此在细碎的时间里迅速地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了人们普遍的学习和娱乐方式。正因如此,微小说、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文化才可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微电影短小精悍、形式简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这种“体型”恰好符合大众的快餐消费口味,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人们认为电影离我们很远,而微电影则拉近了这个距离,甚至让人们主动参与到微电影中。所以说微电影是传统电影走下神坛的一种形式,使“全民皆星、全民皆导”成为一种可能。与传统电影的专业化相比,微电影的制作人员具有平民性和草根性。微电影从抛开传统电影的宏大叙事,从“切面”转到从“点”入手,注重个性化表达。
网络视频平台竞争激烈加速了微电影的发展。有良好的开放性及高度的信息共享优势且其可以使信息的传递超越地域时间的局限,互联网因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播放媒介。国内比较知名的视频网站如搜狐视频、土豆、优酷、爱奇艺,这几家在视频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的版权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不得不支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这就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另外,传统广电媒体也认识到网络视频的优势,纷纷有所举动,加剧了网络视频竞争的白热化。微电影除了具有视频的直观、生动的优势外,其短小精悍的形式、亲民煽情的剧情,吸引了网民分享、转载,反复观看。微电影更因其原创性、投资风险可控性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显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尚未对微电影出台严格的审查制度,也使得很多无法通过传统媒体播出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得以呈现。
微电影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内容“三微”化微时间、微容量、微制作是微电影三个显著的特征。一般来说,微电影都被控制在半小时之内,很多只有十几分钟甚至是几分钟。这就要求微电影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整地叙述故事,那么内容就要高度凝结,不可能像传统电影一样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条线索。这就使得微电影难以承载厚重的文化、历史主题,但是却让微电影摆脱了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在题材上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格。时间短和篇幅小使得微电影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影片的制作周期比较短,长则数十天,短则几天。更为关键的是,微电影的专业化要求并不高,只要你有兴趣,随手拿个DV,根据你的构思,也可以创作出一部微电影。
(二)传播渠道主要利用新媒体相较于传统电影要经过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影集团两道关卡审核才能在院线播出的传播渠道,微电影的传播渠道则是新媒体,如手机、电脑等。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比如手机刚开始出现,主要是用于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而现在3G手机将手机的功能大大扩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观看视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的特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视频能够随时观看,深受人们喜爱。另一方面,中国网民的数量急剧增长。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5.38亿,这对于微电影的接收、观看、传播可以说市场极其巨大。
(三)传播的主体全民化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以及功能不断增加,人们手中几乎都拥有了一部“摄像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将正在发生的事情拍摄下来,然后加以剪辑,最终就成为了一个视频短片。微电影将传统电影那种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录音的格局完全打破。只要个人有兴趣,手中有资源,他就可以自己编剧、拍摄、摄影,并将微电影传到网上。受众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观看视频,还可以自主地评价和转载,这就使得人人可以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
微电影的发展前景
(一)创意决定未来决定微电影的未来不是技术也不是营销手段,而是创意。我们处在一个极易产生审美疲劳的时代。微电影还是新兴事物,多数以噱头来吸引观众从而获得较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但是如果微电影不做改变,继续以这种方式发展,沦为一种庸俗娱乐的手段,只会让观众失去兴趣,被市场所抛弃。微电影低门槛让一大批爱好拍摄的人纷纷涌入,无论质量好坏,都上传到网络上,以至于微电影数量每日都在增加,而且呈现加速的趋势,但是却鲜有精品。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微电影的“钱”景诱人,纷纷斥资拍摄微电影,把它作为企业品牌策略之一。虽然微电影不同电视和网络广告片,它减少了观众对广告植入的抵触情绪。但毕竟是商业定制,观众接触久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恶感。
(二)商业化拿捏有度有人认为微电影其实就是广告的高级形式。虽然这种观点有待考证,但是却说明了广告是微电影的源动力,如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佳能的《LeaveMe》、苹果的《FindMe》。到目前为止,微电影并没有采取收费模式,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要依靠植入广告收回制作成本,有些微电影就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微电影不应该在纯文艺片和纯商业片中纠结,二者并不矛盾。好的微电影可以将企业的商业广告片拍成文艺片。微电影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找准微电影和企业产品或者文化理念的契合点,将企业产品或者标志融入到微电影中,这不会给观众造成不舒服感,反倒会让他们感到创意独特。但是也应注意的是微电影商业化要拿捏有度,要适度植入广告,不能过度植入广告使影片沦为广告堆砌的载体,这样会受到媒体和观众的谴责。
(三)不走寻常路,打造微电影品牌在今天的消费市场上观众的消费理念由消费产品转向消费品牌。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微电影作为大众流行的消费产品,要根据市场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能够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带来长远的收益。因此微电影的品牌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制作微电影时可以冠以署名权或者以投资方的身份出现在微电影的开头或者结尾,也可以邀请大导演执导、明星参与,利用他们的明星效应,增加微电影的可看性和知名度。例如,2012年戛纳电影节期间,奢侈品牌普拉达邀请了电影《钢琴师》的导演罗曼•雷蒙德•波兰斯基和知名演员海伦娜•伯翰•卡特与本•金斯利制作了一部微电影《心理治疗》,国内的微电影创作者不仅可以借鉴和学习他们的拍摄模式,也可以借鉴他们的宣传模式。毕竟明星带来的效应比较明显和迅速,而在国内外知名的电影节参展更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总之,微电影要学会独辟蹊径,打造自身的品牌。
(四)丰富类型,培养人才,提升微电影的质量目前人们观看到的微电影,大都是喜剧片、剧情片、爱情片、悬疑片,主题也大多和亲情、爱情、友情、梦想、青春等有关。然而,微电影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突破现有的类型,积极尝试多种类型,比如动画片、音乐片、话剧片、公益片、纪录片等。如公益微电影《爱•泪》就给微电影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是中国首部公益微电影。虽然市场以利益为导向,但是市场上应该是多种类型的微电影并存,而不是娱乐片独霸市场。另外,根据传统电影纷纷采用3D技术这一市场潮流,微电影可以尝试创作3D微电影。虽然微电影形式简单、制作简易,但是依然属于人才稀缺专业。各大视频网站和企业可以通过影人计划、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平台挖掘新人,培养微电影人才。在各大高校,学校应该出资鼓励大学生创作各种类型的微电影。高校教师可以适度参与,给大学生积极的指导,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作者:单莹莹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