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计算机教学应用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计算机教学应用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计算机教学应用探讨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又经常会出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诸多问题。分析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会发现导致教学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微妙改变尽管现代教育观念一再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和促进者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经常在不经意之间被弱化。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往往通过省略具体操作过程、取消讨论环节等加快教学节奏,而学生则对激增的课堂教学量应接不暇且被动接受。于是,教师重新成为教学主体,而学生则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1.2教具使用单一目前,计算机和投影仪已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并未被完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影等功能完全被漠视,反而成为一块新型“黑板”——对课本内容的转印和放大。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由于涉及操作规程以及程序语句使用语法,这种单一使用教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

1.3教材使用不当教师和学生对于教材的不同态度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2]。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2种典型的教材观,造成教材使用不当。1)部分教师将教材等同于教学大纲,“讲教材”的做法不仅漠视教学大纲对不同学生类型的教学重点的实际要求,而且也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其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2)另外一些教师则遵守教学大纲的要求,却完全漠视教材中超出教学大纲范围的内容,甚至只讲简单的内容,而难度大、与考试无关的则一概省略。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深度缺乏,也很可能会助长学生的“就简避难”风气,不利于对学生克服困难的人格素质的培养。

1.4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它对于实现教学目的有重要意义。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正确、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帮助他们形成学习迁移能力[3]。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现象。有相当数量的教师的教学模式竟然惊人地相似:课堂教学三步走——知识回顾、新课内容和布置作业。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感,自然会出现上课不注意听讲的问题,更谈不上主动参与一些课堂的讨论活动。

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考虑到教学的各个因素,并尽可能让这些因素从正向形成合力,才能改变目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2建构主义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当教师在应用该理论进行教学实践或者教学设计时,不是从分析教学目标开始的,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的,不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还是教师的引导,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以下将阐述如何将该理论应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从而体现这一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1引导学生有意义地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4]。当教师所教的内容没有通过学生的学反映出来的时候,除了要反思在教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和他们的学习过程。

很明显,当学生在学习一些陌生的知识时,对于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对这些知识完全空白的基础上的,因此建构的难度是很大的。正如文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时,往往会觉得抽象和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尽可能地去为学生搭建接受第一个新知识点的基础,或者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到自己的知识“生长点”。播放一些与当前知识点有关的视频,请学生亲手体验利用某个知识点所实现的成果以及形象化解释抽象知识点,这些都是增强学生对陌生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其次,教师应该设法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建构过程是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开始前,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所学专业。这些情况可以使教师在选择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时,把握知识量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明确,这些看似与其专业内容不相干的知识,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潜在益处。这样,学生才能更愿意去建构这些知识,不会一遇到困难就马上退缩。

2.2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并举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建构,离不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主观能动性完成对知识选择、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过程。建构主义鼓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和反复实践,激发、引导和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但更强调协作学习对于知识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学生由于个人因素,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深刻程度总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在协作学习中构成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被所有的成员共享;除了完成必要的知识建构外,对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

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课程的上机实践教学,采用协作学习的收效十分明显。教师将实践教学内容以大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各个协作小组,结果是小组成员通过集思广益,对于同一个任务,各个小组可能给出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协作的过程中,学生所经历的彼此甚至是与教师之间的讨论、争执和探究,也使得所建构的知识更加牢靠、更有深度。

2.3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建构主义教学法强调,为了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和完成知识建构,教师应该积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在书籍资源方面,除了介绍给学生适合他们阅读的参考书以外,还要进一步端正对教材的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材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被动的对象,而成为学生需要主动利用它构建自己新的知识内容的“资源”。当教材知识由原来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也会得到增强。对于教师来说,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困难指导作用和学习方向的引导作用才显得更加有效。

此外,以校园网为基础建设精品课程教学网站,也是将各种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很好地提供给学生的有效手段。

2.4依据知识内容变换引导方式如果说学习是一门科学,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教学则是一门艺术,是促使学生快乐地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学理论从古至今不断发展,其中不乏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必须注意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存在一些弊端,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要想产生最优的教学效果都是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相适应的。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学、实例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4]。

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应该为学生知识建构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在基础知识学习的教学中使用。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命令时,教师将学习内容进行分解,即分解成命令首动词、范围子句、条件子句和其他可选项子句,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框架结构非常清晰。

实例式教学强调教学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比如程序设计课程中介绍面向对象表单设计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比如管理自己的电子相册,通过逐步创建教师个人电子相册管理应用的例子,让学生逐步建构出相应的知识点,在知识建构完成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学习的成果带来的成就感。

随机进入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获得对知识的建构。这一点特别适合教师在组织上机实践教学时应用。学生在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同组其他人来协商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陈述个人观点和对其他人的看法做出反应的机会。这当然会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更好地“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完成教学内容的领会学习。

依据知识内容变换引导方式,对于教师而言,会增强其教学的独创性;而对于学生来说,则会摆脱“没有任何期许”的无奈听课的尴尬境地。

3结束语

建构主义理论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例,说明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法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实践证明,合理应用建构主义的各种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军,李菊英,谢自芳.浅论现代大学教学方法[J].大学教育科学,2007(1)

[2]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张春莉.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02,23(7)

[4]罗明东,和学仁,等.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实例教学随机教学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它以十分注重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为特征。目前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的教学方法正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该课程中如何应用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学质量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