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的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的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的策略

有点新生,在高校入学前的中学阶段就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而高校计算机教学又基本上是按照班级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统一,对这样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差别很大的学生群体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难以找到一个适合大部分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教学的切入点。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中的基础知识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导致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旷课。基础差的学生又对老师讲的内容和操作方法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学生整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滞后及学时分配不平衡。目前出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并不少,可内容都相对比较落后。大多数教材都还在介绍windows98操作系统,少数介绍windows2000的,但现在的主流操作系统已经是windowsXP或者windows2007了,还有少数已经使用windows2008.有些内容学生在学的时候是新的,可等到毕业的时候,又变成陈旧的东西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学时分配基本上是理论与实验各34个学时,这就造成了不少学过的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而没学过的学生上机学时明显不够,学完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现代教学模式形式多样,教学方式仍显陈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采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模式,但是在教学方式上仍然是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传统的黑板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把黑板上的东西复制到大屏幕。大部分教学过程中老师简单的按照屏幕上的内容照本宣科,不但枯燥,而且没有了在黑板上书写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还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上理论课与上实验课的时间隔得太久,很多上课时候讲过的内容只有极少的学生能记住,使得大部分内容必须在实验课上再重述。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目前,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学生不但没有利用好计算机更好的开展专业学习,反而上网成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体突出表现在: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说谎成性,过多使用粗言秽语,浏览不健康网站,传播病毒,严重的甚至在从事计算机信息犯罪等活动,这与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相违背的,也反映出目前高校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积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教学效果令人难以满意。眼前,很多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不够完善,过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检验与考核。例如,很多学校只是简单采用期末纸质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也没有建立有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考核体系,这显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还是“填鸭式”,学生也把学习的精力投入在考试之前,有的学生平时根本不看书,不愿多做题。另外,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存在差异,从目前教学效果看学生的求知欲降低,把考试当成应付差事,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彻底变成了应试教学,各种原因使得教学效果令人极不满意。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实行分层、分级教学。新生入校后可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按照成绩以系为单位分级为快班和慢班,二者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课时。在一些专业中,如理工类专业,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要求比较深入;而对于另一些专业,只是把计算机当成专用工具使用。对于这样的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对同一专业的学生,根据入校时的不同计算机基础水平,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即便是同一套教材,教师在课程的组织、内容的选取和讲授的深度也应该有所区别。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班级,要设置更高的教学标准,增加授课的深度和广度。根据不同专业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让这些学生提前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优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了有效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选择教学教程和内容时,要以学生在校学习及日后的发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和优化。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结合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同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创建网络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校园网络平台,创建一个实时交互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这样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多方面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这既是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也是对网络操作的一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四)淡化理论考试,增加上机考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上要侧重于实践性。为了提高大学生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单人单机面试时由学生抽题取几个题目,然后选择一个进行操作,从学生的操作中教师能了解到学生上机的熟练程度,也能了解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的工作量虽大,但实际效果却很好。

(五)大力加强高素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面对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形式与任务,对所有的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为了使计算机教学能够与应用实际相结合,必须尽可能组织和鼓励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者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创新能力,为教学实践带来丰富具体的案例。学校应注重教师培训工作,关注教师的业务提高,保证一定的进修时间,并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经验交流会。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才有可能将改革推向新的高潮。

结语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教育,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总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是意义深远的事业,其改革工作是深入持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及其改革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作者:高生礼单位:吕梁高专汾阳师范分校信息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