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提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出现了新变化。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对我国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知信行理论,本文构建了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并就该模式的内涵、特点、设计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以《新闻编辑》课程为例,对该教育模式进行具体的实践。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可为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闻传播学;知信行合一;新文科建设
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①,与思政课程一起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学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相比于其他学科具有更为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和鲜明的社会实践性,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应有之义。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实践和研究在不断推进,但缺乏对课程思政的系统性研究。健康传播学中的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简称KAP)理论,与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契合,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借鉴知信行理论,构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的教育模式,探讨该模式的目标、设计、实施以及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以《新闻编辑》课程教学作为案例来探讨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
一、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现状与新文科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研究者对于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主要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宏观方面而言,主要对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李彦冰认为新闻传播学专业思政可通过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抓手、以课程体系为蓝本构建专业思政体系。②秦雪冰、姚曦从价值、认知和方法三个维度论述了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③从微观方面而言,主要对具体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探讨。如谢利平探讨了在传播学概论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文明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内涵、思政教育价值。④刘文红主编的《新闻传播课程思政论文集》中汇集了多篇论文探讨具体课程的思政教育,如《视听传媒变革下的内容创新思维培养——“音视频节目制作”教学设计思考》《国际传播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切入点》等。⑤综观目前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多为单一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整体性探讨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缺乏对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全方位思考。新闻传播学课程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务课程都包含着众多的思政元素,结合点十分丰富。但是通过对目前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调研发现,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从学校和学院层面而言,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文件,但是在贯彻上有待加强。不少学校和学院对于加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措施有限,未能真正贯彻国家对课程思政的要求,多停留在转发国家相关文件和要求的层面上,对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缺乏整体性规划。许多学校虽然在新闻传播学教育中采用了马工程教材,试图从教材角度加强课程思政元素,但是马工程教材在本科生专业教材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在研究生教学层面更加缺乏。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师层面而言,不少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新闻传播学专业已经开设了专门的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是教授新闻传播采、写、编、评、摄等知识,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没有必要。有的教师虽然认为课程教育有合理性,但在教学上简单地将思政材料生硬塞进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融合不够。从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层面而言,将课程思政等同于思政教育课程,对课程思政存在误解。许多学生有很强的专业意识,认为专业课程就是教授专门性知识的课程,而思政课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两者之间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着明显的区别,不需要进行融合。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领悟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涵。目前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研究和实际操作,与国家的新文科建设和培养新时期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2017年起,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意见和计划,在高校强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指导高校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新文科建设是在当前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新环境下提出的对高等院校文科建设的新要求。新文科建设并非只是在文科建设的前面加一新字而与以前的文科教育相区别,而是切切实实地带来新的变革,这种新在某些方面是颠覆性的变革。新闻传播学教学最能感受当前社会变革给教学带来的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作为文科教育,讲授新闻传播学的采、写、编、评等课程,就能适应传统媒体的工作需求。而在当前的传媒变革环境下,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新闻传播学教学任务发生了重大改变,培养的人才既要能掌握新闻传播学业务技能,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传播学技术能力,新闻传播学科与其他工科、理科的联系更加紧密,显示了新文科的特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更加重要。加强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是新闻传播事业在新时期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
二、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模式的设计
从目前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对于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及效果评价并没有系统和成熟的方案。本文在调研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知信行理论出发,提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知信行理论模式是用来解释个人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改变,认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三个连续的过程从而可以导致人类行为的改变。该理论主要运用于健康传播领域,多由医护群体进行研究。近年来,知信行理论模式在其他的教育教学领域也得到关注。例如,王虹认为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知信行”行为干预理论,可以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完善大学体育教育评价。⑥张露莹认为深入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关键要将“知信行”一体化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过程。⑦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充分体现了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的一致性。对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而言,知信行合一符合专业发展特点。借鉴知信行理论为探讨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其合理性,有利于全面认识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是以实现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按照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和原理,遵循学生学习和认识的规律和需要,将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并通过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将思政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指导,从而养成学生终身的思政意识。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知识、信念、行为的统一,在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有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依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的某些态度和行动。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倍尔强调知识的学习必须与信念和行为的建立相统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观念的强化和与正确观念相符的行动。新闻传播学理论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涵化理论对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构建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是国家有关部门、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模式。国家有关部门从政策、方针上对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进行宏观方面的指导,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学校作为管理部门和参与者,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文件,为新闻传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保障,提供实践条件。学院作为教学单位,具体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学校的政策,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和学生是贯彻知信行合一课程思政教育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参与主体,知信行合一课程思政教育能否取得效果,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元参与主体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保障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具体体现在知、信、行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既是不同学习和教育阶段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三者构成了有机结合的整体,从而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知的层面,主要是对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重要性、必要性和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认识,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知是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的起始阶段,是对所有多元参与主体的要求,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课程思政的思政功能。国家有关部门对课程思政的要求应成为共识,要成为学校、学院教学目标制定时的重要方向。教师和学生应深刻、充分领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专业教师要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丰富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起培养和形塑学生的思政意识。信是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的深化环节和阶段。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知识不能停留在文件上,不能只是印在新闻传播学专业教材中,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内化成为学生的思政意识。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教育不能只是进了学校、进了课堂而进入不了学生的头脑。行是新闻传播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的实践阶段和效果检验阶段。新闻传播学专业实践性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需通过实践来检验。应该说,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的提出,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克服当前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多关注知的层面而忽视信、行层面。构建知信行合一的教育模式,能全面认识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三、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的实践
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作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能够从整体上推进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需要通过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来实现。以《新闻编辑》课程为例,对知信行合一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新闻传播学课程中实现进行分析和探讨。《新闻编辑》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新闻专业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新闻编辑》中强化思政意识是新闻编辑教学的职责。在知的层面,新闻编辑的任课教师要对《新闻编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而不只是简单套用思政材料。目前大多数高校新闻编辑课程教学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马工程理论教材《新闻编辑》。该教材从编著者而言无疑是当前国内新闻编辑教学和科研的佼佼者,集结了蔡雯、许正林、甘险峰等多位专家,能够保障教材的编撰质量。但是囿于篇幅的限制,教材中涉及到显性思政内容的地方并不多。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思政元素和思政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挖掘《新闻编辑》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搜集和整理生动的新闻编辑实务案例,从案例中提炼出思政内容和思政元素,同时将思政理念贯穿于案例之中,通过案例的隐性方式传达思政理念。启发性教学方式在《新闻编辑》课程思政教学中同样也是挖掘思政内容的方式。在《新闻编辑》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讲授内容时启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挖掘和讨论,发挥学生主动吸收思政内容,例如在讲授新闻报道策划的导向原则时,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新闻策划中要坚持导向原则,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加深对新闻报道策划中导向原则的理解。从信的层面而言,《新闻编辑》课程的思政内容要让人信服。解决《新闻编辑》课程思政的信服问题首先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思政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真正地认识到《新闻编辑》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主动地学习思政内容,树立思政理念。要让学生对《新闻编辑》课程思政内容真正信服,入脑入心,需要提高课程思政内容的吸引力。学生对《新闻编辑》课程思政内容的信既来源于课堂之内又来源课堂之外。课堂之内通过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将课程思政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增强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兴趣。另外,对《新闻编辑》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还可以与新闻传播业界进行合作,邀请媒体人员现身讲授新闻编辑工作中思政意识的重要性,或者将学生领进媒体一线亲身感受媒体采编工作中的思政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课堂内外的结合,激发学生《新闻编辑》课程思政内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积极状态。在行的层面,是《新闻编辑》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实现问题,也就是通过知和信的阶段,要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能够践行思政理念。《新闻编辑》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考查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意识,学生在新闻采编实务中体现出的思政理念,能够运用《新闻编辑》课程思政内容去指导新闻采编实践。新闻编辑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在进行新闻编辑课程学习时应该要与媒体紧密结合,在新闻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实践中强化思政意识。只有真正认识到《新闻编辑》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认真踏实学习了课程思政内容,在新闻实践中才能够具备思政意识,在新闻实践工作中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也是本文所提倡知信行合一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所在。知信行三者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割裂,才能发挥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功能和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以上对新闻传播学专业中的具体课程《新闻编辑》思政教育如何采取知信行合一模式进行了探讨。对于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史等其它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而言,课程虽然教学内容存在着差别,但是在课程思政的教育上,知信行合一模式同样具有适用性,可以参照《新闻编辑》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四、结语
知信行合一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是一种可参考、可复制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模式,通过整合学校、学院、教师的思政资源,促进课堂教学与新闻传播实践的衔接和融合。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模式是时代感强的教育模式,契合了国家新文科建设的需求,适应了新闻传播学卓越人才培养需求以及媒体融合、全媒体建设需要。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中国的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全媒体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知信行合一教育所要达到的也即此目的。
作者:陶贤都 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