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融媒体时代城市电视台微纪录片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融媒体时代,传播视频化、碎片化催生了微纪录片的诞生并使其迅速进入发展繁荣时期。本文分析微纪录片区别于传统纪录片的特点和创作技巧,以微纪录片创作的实践经验阐述城市电视台应抓住契机,以互联网思维多创作接地气、打动人心的微纪录片精品力作,服务主流宣传,提升城市电视台的传播力和引导力。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微纪录片;融媒体时代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媒体的传播状态,我们进入了互融互通的融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的移动化和信息内容的视频化是融媒体时代的两大特征。对城市电视台来说,抓住短视频发展窗口,拥抱融媒体时代,其关键抓手便是视频创作的创新,让视频移动化,从而满足受众的碎片化信息获取习惯,适应线上传播的需求。微纪录片是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视频创作的创新形式,成为各级电视台重要的宣传载体。无锡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团队积极尝试“微”转型,探索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创作的方法和路径。
一、微纪录片区别于传统纪录片的特征
微纪录片相对于传统电视纪录片来说,时长“由长变短”是最直接的改变。学术界认定微纪录片时长是2至25分钟,但实际制作通常都集中在3至10分钟,更适合移动传播。除了时长以外,微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相比还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草根性
人人都是编剧,人人都是导演,人人都是摄像,手机就是摄像机,抖音、微信朋友圈就是传播平台,随着各种手机端视频剪辑软件的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是微纪录片创作者和者。微纪录片有较强的平民DOI:10.13994/j.cnki.stj.2021.04.027化与大众化趋势,题材贴近现实,偏向生活化,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影像”。
(二)时效性
传统纪录片创作过程比较复杂、艺术加工周期比较长。微纪录片打破了传统的纪录片制作规律和模式,其篇幅简短,制作和传播手段灵活,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反应敏捷,可以迅速完成关注与记录,在记录真实的基础上,实现了时效性的突破。在2020年肺炎疫情抗击战中,微纪录片成为媒体宣传报道的主要形式,第一时间传播抗疫温暖故事。
(三)简洁性
微纪录片以剧情清晰易懂和节奏紧凑为侧重点,不管是创作手法还是呈现调性,相比传统纪录片更简洁、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和趣味性,明快鲜活,更适应融媒体时代快节奏、碎片化的传播特点,符合当下的社会文化需求,满足了受众的多种需要,也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观看习惯。
(四)细节性
微纪录片为快速抓受众眼球,一般不对事件或背景作过多复杂的介绍,侧重表现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细节,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细节描述“直达人心”。
二、微纪录片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受人力、财力和市场等因素制约,城市电视台在传统纪录片创作和生产方面处于艰难且尴尬的局面,做得很累、鲜有精品、受众不买账。微纪录片的出现对于视频创作的“专业选手”城市电视台来说是一个机会,将传统纪录片微型化并不是简单地将时长缩短,要牢牢把握微纪录片的特点,掌握其快捷、精准的创作技巧,聚焦题材细节和生动片段,生产出“小而美”“精而巧”的精品力作。
(一)在题材选择方面
城市电视台微纪录片创作必须接地气,深耕本土。要以新闻的敏感性,以受众为中心,去挖掘城市受众感兴趣的人和事,要贴近生活,要注意选题的现实意义和主流价值的导向意义,“小切口大情怀”,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鲜明表达主流媒体的态度,体现城市的情感和温度,引发受众共鸣共振。
(二)在叙事技巧方面
微纪录片以“微”见长,时长短、体量小,在讲述技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微”更要“妙”,要尝试和创新更多的叙事和表现方式,赋予内容更独特的灵魂,另辟蹊径讲好故事。微纪录片创新了很多叙事方式。很多微纪录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段,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能够迅速地营造代入感,相较于第三人称叙事带来的理性与思辨,第一人称偏重于感性与体验,叙述者是以亲历者的身份,缩短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距离,直击心灵。央视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叙事的主体是一件件文物,以创新的叙事手法让文物“开口说话”,惟妙惟肖的拟人对白,将枯燥的历史信息以别出心裁的方式传递给受众,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带给观众亲切感。
(三)在画面呈现方面
微纪录片的草根性,并不是在影像美学元素上追求草根化。城市电视台作为专业创作者,要让微纪录片因“微”而“精”,画面要讲究精细、精美、精致,要以电影的艺术手法,运用动画等特效技术,追求画面的唯美呈现,将创作者要传达的内容,通过画面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融内容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一是注意使用“小景别”镜头语言。注重细节表达,以特写为主的小景别,能使观众更清晰地看到细节,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拍摄手法。通过延时拍摄、水下拍摄、航拍等来满足受众更高的视觉需求。三是运用视频特效、动画技术等手段。微纪录片的画面根据内容需要进行“精妙”的技术包装处理,是艺术的加工提升,使其更具表现力。《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动画技术让文物动了起来,冰冷的文物有了鲜活的情感,给受众以别样的体验。
(四)在声音处理方面
听觉感官和视觉表现是相辅相成的。声音,包括同期声、音效、音乐等是微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地运用声音艺术手段,可以拓展纪录片的表现空间,提高纪录片的艺术性、生动性、思想性、真实性。一是重视同期声所带来的听觉真实。在拍摄过程中收集到的原生态的人物语言、环境声响在刻画当时的氛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中有着极为特殊而显著的作用,同期声可以对当时场景较大程度真实还原。二是加强音乐在纪录片中的应用意识。音乐在纪录片中所承载的作用很重要,音乐会给受众带来对作品时空背景和风格的立体感觉,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更容易把观众带进故事之中。三是充分利用音效素材,针对性地在重点和关键点位进行音频渲染,使得作品声画交融,与观者产生感官共鸣,营造别致的“戏剧”效果。
三、微纪录片的实际创作应用
近年来,微纪录片被广泛应用,传统媒体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受众的时间变得碎片化,注意力从电视屏幕转向了手机屏幕,传统媒体应该抓住微纪录片这样创新的方式抢占舆论场、增强主流声音、提升主流影响力。无锡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团队策划创作的微纪录片作品服务于宣传报道,在传统播出平台和新媒体矩阵融合,有效地提升了传播力和引导力。
(一)城市宣传
记录城市、宣传城市是城市电视台的使命。与其他影视传播形式相比,城市纪录片有着较高的可信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城市纪录片是城市品牌的真实影像档案,它用影像见证和记录城市历史。记录城市一情一景,展示的是城市生长的过程,微纪录片就像流动的日历展现城市风情风貌,抒发城市独特的文化和情感。微纪录片的出现给城市纪录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托多样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不受区域限制,方便受众在移动客户端随时观看。无锡电视台策划创作的《锡食记》《航拍无锡》《寻找老手艺》等系列微纪录片,真实、艺术化地记录了无锡城市内涵,每集时长5分钟左右,在无锡电视平台和新媒体移动端同步播出、推送。2021年3月,为契合无锡樱花盛开季节,无锡广电创作并了微纪录片《樱为有你心动无锡》,抢抓热点和时效,以春天的樱花为切入口呈现无锡的一年四季,以发现的视角展现在无锡人身边的美景美食,引发受众共鸣,主动转发,成为当地爆款作品。无锡广电创作的每一部微纪录片都是一张精致而立体的城市名片。对内,使无锡市民更加深刻了解自己所在的城市,激发认同感;对外,宣传了无锡,提升了无锡的城市旅游形象。
(二)主题宣传
在策划各类主题宣传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全媒体融合宣传,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能兼顾到传统平台和新媒体平台,能让更多的受众接受,能更有效地提升传播力。微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是最好的选择。抗击肺炎疫情期间,微纪录片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纪实先锋”。一大批微纪录片展现出了极强的时效性。各级电视台第一时间将镜头对准抗疫一线,无锡电视台策划制作的《出征》《抗“疫”日记》《复工》等系列微纪录片,真实记录了一个个暖心的抗疫故事,展现医护人员、快递小哥、工厂工人等一个个普通人抗击疫情的具体行动,为战胜疫情传递了力量和希望。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微纪录片成为主题宣传的主力军。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于3月29日起在江苏卫视、北京卫视等全国多家重点卫视,新华网、人民网等各大门户网站和腾讯、百度、爱奇艺、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线播出,以每集8分钟的时长生动讲述一个故事。湖南卫视推出系列微纪录片《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以日期为轴线,共365集,每天播出一集,每集3至5分钟,每天聚焦百年党史上发生在这一天的一个或多个重要事件。央视财经频道推出了百集微纪录片《百年信物》。无锡广播电视台也制作了《记忆100·无锡篇》,每集时长4至6分钟,讲述无锡在百年党史上的红色印记。
(三)时政报道
微纪录片作为时政报道新的内容载体,改变了传统时政报道生硬、单调的形式,褪去了“高不可攀”的仰视感,增强了亲近感,让时政报道更有温度,满足了受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和生活习惯。因时政新闻栏目的严肃性、敏感性和特殊性,创新的微纪录片形式在各级电视台时政栏目播出的不多,更多的是与传统电视平台形成互补,于新媒体平台。一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即时性,抢发热点,追求时效,制造舆论话题。二是将独家时政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二次传播,将电视端未播出的有传播价值的内容,经编辑后精准推送,提升影响力、传播力。央视、新华社、人民网、腾讯等都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专门的时政微纪录栏目,定期策划、制作、时政微纪录片,省级卫视、地方城市台也都遵循传播规律,创作时政微纪录片抢夺新媒体话语权。无锡电视台纪录片团队围绕无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适时制作并精品微纪录片,助力时政报道,营造宣传氛围。2020年11月无锡首创“微幸福”民生工程,快速解决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操心事。2021年1月,无锡电视台纪录片团队制作了微纪录片《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以全天24小时纪实手法将民生改造工程串联,以百姓的视角解读和体验“微幸福”的真正含义,全篇没有时政报道惯用的领导采访,而是精剪领导在会上发言以及同市民交流的同期声作为背景旁白,画面更多地给了真情流露的市民,场景起承转合讲究细腻和艺术表现,作品精致唯美、创意突出、主题鲜明,传播效果远超预期。微纪录片是融媒体时代传统纪录片与短视频碰撞出的“微”火花,城市电视台应该以自信和担当专注于微纪录片的研究和创作,将播出平台优势和内容生产优势融合发挥,努力打造观赏性、文化性和宣传性于一体的时代之作。
作者: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