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共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1.学习策略
国外二语学习策略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其最初目的是想发现善学者究竟有何特征,1975年Rubin和Stern发表了2篇有关善学者学习特点的研究论文,从此掀起了学习策略研究的热潮。研究者们开始对学习策略加以定义和分类,如Chamot将其定义为“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可以的行动,起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虽然学者们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成功掌握一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合适、有效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行动。对策略的分类则主要有以下三种:O’Malley&Chamot依据认知理论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Oxford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Cohen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将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本文采用的是Oxford对策略的分类。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探讨以下问题:网络环境下学习者总体学习策略及各分项策略使用情况如何?学习者在策略的选择上是否存在偏好?本实验中参加问卷调查受试对象为某地方院校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调查样本人数为200人,其中男生90人,女生110人,既有来自文科专业的学生,又有理科专业学生。之所以选择此样本,是因为这些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基本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网上英语学习经历,因此能较好地反映大学生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10份,但因有4人没有上交问卷,6人问卷不完整,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00份。
2.2问卷设计
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是以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为基础设计完成的。SILL量表是Oxford编制的自陈式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InventoryforLanguageLearning),经过多次修改目前已成为一个比较流行的测量语言学习策略的标准量表。本次调查问卷以Oxford的SILL量表为蓝本,结合网络学习的特性进行改动,有6个分量表共40个策略项目,分别测量语言学习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为保证修改后量表的信度,我们对量表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信度系数为0.7,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法记分。
3.结果与讨论
按照Oxford提出的测量标准,每种策略平均值的大小表示了被试使用该策略的频率,具体标准分为五个等级:
(1)平均值在1.0-1.4之间表示“从不使用该策略”。
(2)1.5-2.4之间表示“很少使用该策略”。
(3)2.5-3.4之间表示“有时使用该策略”。
(4)3.5-4.4之间表示“经常使用该策略”。
(5)3.5-5.0之间表示“总是使用该策略”。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来看一下调查结果反映出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3.1网络环境下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表1显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6种策略的平均值按降序排列依次为补偿策略3.2333,情感策略3.1200,认知策略2.7367,元认知策略2.7000,记忆策略2.6306,社交策略2.3367,总体平均值为2.7725。可见,学习者的总体策略使用频率和各分项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仅为有时使用,处于一般水平。除此之外,在对各题项的均值按降序排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使用频率较高(m>3)的11项中有三项属于补偿策略,三项属于情感策略,四项属于认知策略,一项属于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这说明学习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借助于外在的条件,如图片、上下文、符号等信息可以克服说写中的语言不足,进而达到促进英语学习的目的。
3.2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使用频率都不高,有些策略甚至是处于偏低水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英语学习状况有关。在对学习者的个人情况调查中,很多学习者表明他们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非常少,有的甚至为零,这就导致这部分学习者英语水平偏低,极少使用学习策略。其次,可能与学习者策略意识不强和策略知识的缺乏有关。一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大部分学习者习惯了按部就班按照教师的引导步步前进,而没有养成运用学习策略主导学习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老师对策略知识的讲解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是学习策略缺失的表现。尤其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面对海量的信息缺乏系统分类的能力,往往处于无所适从的学习状态之中,不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知道应该何时学、学什么、如何学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都不高。再次,我国的学习者缺乏语言学习的环境,学习者往往没有办法将英语运用到真实生活中,这就可能导致学习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习惯沉默学习和独自学习,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或交流促进语言的学习,这一点从社交策略的平均值最低可以得到佐证。网络环境下记忆策略的低频率也出乎意料,因为根据观察在外语学习中多数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记忆外语单词和材料上。这种情况只能说明学生在记忆活动中使用的方法很单一,后续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学生最多使用的策略就是使用读音帮助记忆,这也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唯一使用的记忆策略。多数学生记忆单词的方式是按照单词表,对照读音和汉语意思的机械记忆。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要高一些,这可能与网络的相对独立性有关。网络环境下学习者通常都不需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语言能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材料学习,这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的焦虑情绪,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同时,通过上述对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发现学习者在策略的选择上是存在偏好的,某些策略的使用频率明显要高于其他策略;不同的学习者在策略的选择上也会不同,即使是针对同一学习任务也会有不一样的选择。这可能与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水平有关,这一点在早期的研究中也已经证实。
4.结语
网络环境使英语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同时也为外语学习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手段和新的理念,但从本研究的调查来看其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者在此环境下的学习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建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策略教学,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的教学,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策略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增强学习者的策略意识,促使其将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任务中,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第二,从“社交策略的平均值最低”这一结果得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克服学习中的胆怯、羞涩情绪。引导学习者正确对待学习中的错误,勇敢面对,并对学习者的每一点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一定的奖励,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信心。第三,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兼具工具书库、参考书库、阅览室、考场、论坛等多种功能,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习者明确上网目的、制订上网学习计划,将学习策略运用到网络学习当中,充分挖掘网络的各种功能,使网络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新途径。
作者:唐良玉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第二篇 一、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
作为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对外部信息积极探索,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建构主义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自主学习。
随着元认知策略的兴起,自主学习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方面的重要课题。作为当今先进的教学理念之一,它主张学习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被看作是教育的理想目标。本研究依托已有的理论基础,设计并实施了一项有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的尝试,目的在于探求该模式的可行性,拓宽听力教学的范畴,为高校听力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二、实践研究
1.研究问题。
(1)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对听力教学是否有帮助?
(2)网络环境下的听力教学可否有效提高听力水平?
(3)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双向主导”教学理念能否提升听力教学效果?
2.实验对象。本研究选取河南科技大学2012级英语专业两个本科班级作为受试对象,两班课程进度一致,专业方向相同。在实验前,对两个班级的英语听力水平进行了前测,测试结果见表一。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听力水平基本平行,证明选取这两个班级进行实验是可行的。现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为实验班,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
3.具体方法。
受试班级均由同一教师授课,每周两次课。对照班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使用传统的听力教学设备,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在多媒体网络框架内,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先进手段,在听力教学中努力利用多媒体将视觉和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式,把文化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环节,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面,增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以扫除文化障碍,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引入“双向主导”教学理念,即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为授课主导,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而全面实践“语言、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4.调查工具。
该实验采用了两个测量指标:听力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
(1)听力试题。根据具体学习阶段的大纲要求,结合最新测试理论,设计六套能够全面衡量英语专业听力综合水平的试卷,其中三套作为前测试题,三套作为后测试题。(2)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学生对“双向主导”这一教学理念的看法;“语言、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影响;与未进行教学改革的班级相比,受试学生的成绩与专业综合能力是否提升。
5.实验数据分析。
为了检测教学效果,在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之后,两受试班级分别进行了三次后测。后测的试卷设计及评分标准均与前测保持一致。表一显示了两受试班级的后测平均成绩。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在75.6分左右,对照班仅在69.7分上下。从后测平均成绩柱状图(见图一)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成绩出现了明显差异。这说明接受新型听力模式的实验班的听力成绩比对照班出色。进一步对受试班级前测和后测的数据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两班后测的数据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通过一学年的听力课程的学习,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听力水平都有所提高,然而实验班提高的幅度更加显著。这表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确有成效。
6.调查问卷反馈。
为了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实验效果,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学生对“双向主导”这一教学理念的看法。调查显示(见表二),在实验班中93.3%的学生对“双向主导”这一教学理念表示满意,他们认为这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教学,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仅有6.67%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其原因是习惯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不能迅速适应这一新型教学理念。纵观调查数据,可以得出学生们普遍欢迎和认同“双向主导”的教学理念。
(2)“语言、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影响。统计表明(见表三),学生们一致认为“语言、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认为影响程度大的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最高,分别为83.3%和76.7%。从表四结果可以看出,在这一教学模式影响下,实验班学生的听力成绩都有所提高。93.3%的学生在听力水平提高的同时,专业综合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说与读的能力提高幅度最大。由此看出,在听力教学中加入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提高了学生对听力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听力教学中的使用,能够在丰富听力教学形式和带动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双向主导”教学理念的运用,明显提升了听力教学效果。综上所述,这一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
三、新模式建构
1.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所选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过音、视频等多种媒介将语言、文化、社交等多方面背景知识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他们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学形式。
与传统英语课堂形式单一且听说教学设备陈旧等特点相比,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听力课程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弥补了以往听力教学形式的不足。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接受语言训练的刺激,更容易接受新的语言知识,并且能够主动地进行模仿和运用,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3.教学方法。
“双向主导”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引导学生主体去自觉地探索学习目标,总结所学知识。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开放式教学提供了条件,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
四、结语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的探索,丰富了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的研究范畴,尤其是对其中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听力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尝试也是对高校课程改革的探讨,以期对高校教育有所启发。该研究结果主要供理论研究参考,同时可以应用于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听力课堂教学及其他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资金、经验有限,此项研究定有其不足之处,期待在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引发人们对高校英语专业相关课程改革的思考,以实现其最大价值并回报社会。
作者:璩超奕任培红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状况调研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佳木斯大学为实证调研对象,通过观察评价该校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从微观角度总结传统英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整合过程中的失调表现,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失调加以分析并尝试探讨优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朝着/兼容、动态、良性0的生态化方向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今后的系列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问题
研究者拟重点从如下四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调研:
(1)明确整合中是否存在失调;
(2)总结失调的表现及影响;
(3)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分析失调;
(4)提出缓解失调及优化教学建议。
(三)研究受试
研究受试由佳木斯大学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及学生三部分组成。其中,教师受试47人,均为公共外语教研部的英语专任教师,性别、年龄、学历、教龄及职称代表合理;教辅受试3人,均为多年从事语言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学生受试覆盖面广泛,选自21个学院的2011与2012级100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代表,生源类型涉及卓越班、一表、二表、三表及音体美专业生,其中男生548人、女生452人。所学教材为5新视野大学英语6、5全新版大学英语6、521世纪大学英语6、521世纪实用英语6及5体验大学英语6。授课地点为多媒体语言实验教室。教学时数为4学时/周,总学时为大一第一学期60学时,其余学期72学时。
(四)研究方法
研究者于2012年8月至12月间走访了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对47名大学英语专任教师、3名教辅人员及1000名学生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集体座谈及深度访谈,并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间进行了为期一年(两个完整学期)的课堂教学观察等实地调研活动。其中,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所用问卷设计分为教师与学生两个版本,每份问卷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受试自然信息,教师版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教龄及教授专业等项目,学生版包括年龄、性别、生源地、所学专业及现读年级等项目;第二部分由对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八大类52个问题组成。为保证调研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考虑到受试情感因素对整体调研的影响,问卷填写均采用匿名方式。调研过程实发问卷1050份(教师50份、学生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3份(教师50份、学生993份)。研究者结合课堂观察及深度访谈记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作定性与定量结合型统计分析。
(五)调研结论与发现
研究显示:目前该校师生在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改活动中表现积极,对课程整合的接受与评价态度具有若干相通之处。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促进了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但新的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模式在衔接发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发展不协调,主要体现为:
1.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的失调无论针对哪类学生,传统/教师为主,学生为辅0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要么是单纯的高密度机器灌输,要么是枯燥的黑板加粉笔式填鸭讲解,仅有近一半的教师能够切实思考并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模拟语境并提供学习锻炼机会。
2.教学观念与师生角色定位的失调新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能够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0的教学理念,担任好学生活动的引导者,辅助学生实现其学习主体地位的提升。然而,调研统计显示:23%的教师忽视自身主导角色的作用,加之缺乏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不能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与自觉反馈的锻炼机会,更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同时,42%的学生自身不能发挥学习主体角色的主动性,致使学习过程仅是盲目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更是差强人意。
3.教师网络教育技术基本素养的失调学生对于教师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的效果及素质能力的评价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如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学生认为教师对于教学课件的驾驭及表现能力一般的占38%,认为不好的占16%;25%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排除故障等能力方面;对于教师能否利用媒体促进教学的评价上,39%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12%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效果。
4.学生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失调在以/学0为中心的网络教学及自主学习中,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与自律性,然而近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此方面表现不强。其中,由于对英语学习的排斥,23%的学生对网络学习也缺乏热情,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等方面的技术障碍,43%的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产生了强烈的焦虑与挫败感,不能如期完成计划学习任务。
5.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的失调计算机考核评价系统取代纸质媒介考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该校于2011年购置了外研社研发的itest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及测试系统,并于同年组织师生进行教学体验。根据课堂观察及调研反馈我们发现:学生对网络平台的使用多以四六级模拟测试或对基本知识点理解记忆练习为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全部评价仍然由教师负责,而系统与教师共同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不多,致使评价结果主观性强,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消极被动或仅关注成绩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的不良学习心理。
6.教学设备与后台管理的失调学校语言实验室及上网机房配有专人负责,但由于机器数量大、部分设备陈旧、人员对其管理与维护有时不能及时到位,造成设备故障影响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房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
(六)研究局限
由于研究时间及条件等因素限制,本研究仅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抽样调研。为了获得更加普适、全面的调研结论,今后研究受试对象的涉及面可做进一步拓展,研究周期亦可适当延长。
二、整合发展及失调的生态分析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跨越教育学和生态学两个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教育学和生态学作为理论基础,借鉴这两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并有所发展;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正如/生态学0所界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因子和此一环境的统称。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教师、学生及各项教学资源等生态因子均占有各自的生态位,彼此之间交互作用、相互制约,在逐步适应发展中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并实现协同进化。笔者尝试从教育生态学的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理论视角出发,简析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发展中的失调,并提出缓解失调及优化教学的生态化建议。
(一)个体生态学理论个体生态学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中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主要包括生态适应原理与最小因子定律。1.生态适应原理生态适应原理是指生物为了能够在某一环境中更好地生存繁衍,不断地从形态、生理、发育或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特定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及其变化[4]。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是生态适应的两种类型。联系到课程整合生态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等相关教育部门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指导方向并完善教学后台的辅助管理,教师积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并调整个人教学策略,学生及时调整个人学习策略来提升学习主体的能力与地位,所有的这些趋同与趋异式调整都是为了最终适应现代外语教学这一生态因子的发展及变化需求。
2.最小因子定律最小因子定律是指生物的生长受环境中最少资源的影响最大。因此,获取最少资源能力最强的生物才是资源配置最成功的生物。在课程整合生态系统中,/以学生为中心0、/学生主体)教师主导0的网络学习是顺应时展的生态化教学模式。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学习主体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与服务。面对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师也需有一个客观适应及发展的过程,在此期间能为学生提供的支持抑或有限。然而此时学生若能主动获取学习支持的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实现网络自主学习,其成绩也就越容易提高。
(二)种群生态学理论
种群生态学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系统种群内及种群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理论主要包括生态位理论和协同进化理论。
1.生态位理论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以跟其他物种区别开来。在课程整合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教学组成要素具有不同的生态位,不会出现两个要素在地位与职能方面的完全交叉,一旦出现功能重叠,要素之间就会展开正面竞争,其结果就是资源间相互协调并最终达到整体稳定。我们应注意到要素之间的平衡是动态的,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地位的合理转换是保证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如在多媒体讲授为主的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发挥强大优势,而网络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凸显重要。
2.协同进化理论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其作用于其他物种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这种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同进化关系即为协同进化。在课程整合生态系统中,各生态主体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适应的紧密关联,最终获得共同进化。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语言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是协同进化的必要途径,而/教学相长0则是协同进化的积极结果,良好的协同进化会使教师获得技能发展、学生获得成绩提高。
(三)系统生态学理论
系统生态学理论主张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这里,我们主要运用其中的生态平衡理论来对外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做以展望: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结构和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完善,从而使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各生态因子通过制约、转化、补偿、反馈等处于最优化的协调状态,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可以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系统的相对动态平衡。在课程整合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主要指师生对计算机网络环境的适应与调节,师生及课程教学的和谐共存及合理发展。生态平衡既是未来外语教学健康发展的方向,更是其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结语
从生态学视角审视和探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方向。这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研究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开拓教学发展的生态化道路,真正实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贾竑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佳木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