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面对网络化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只有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及措施,才能在确保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情况下得到发展。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抓住机会,不断创新职校德育模式,有效提升职校德育水平。本文主要研究自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职校德育工作模式。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环境职校德育
职校学生作为网络消费主体之一。现实生活中,职校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都受到网络的影响。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只有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及措施,才能确保在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情况下得到发展。
一、确立培养具有主体性人格公民的德育目标
品德教育过程中,最终目标要贯穿始终,发挥引导、规范及激励的积极作用。传统品德教育目标以社会本位论为基础,注重培养对形态意义与价值规范的认知,虽符合社会与国家的基本要求,但过于空泛的目标反而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得不到重视而无法提升。网络中呈现出的多元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吸收各种文化,还使学生的规范意识得到促进;通过网络接触真实的道德楷模案例,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优良道德规范意识得到促进;并且通过网络交际中各种隐匿性的体验,让学生学会敢于承担。因此,网络环境中,职校德育工作重点应放在培养现代公民主体人格上,对现代公民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进行培养,并掌握道德规范,塑造健全人格,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体系建立打下坚实基础。这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面对的要求,有利于建立整体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同时,共享网络中丰富的信息,利用其传输的快捷性、网络主体的平等性及互动性,使学生独立人格得以培养,使培养具有主体人格公民的德育目标得以实现。
二、构建系列化和生活化的德育工作内容体系
品德教育目标及任务具体化是网络环境下平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家及社会需求,利用网络特点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法律法规、信息素养、网络心理、网络伦理及网络人文科技知识教育,并完成教育体系建构。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进行全面抵制,并遵循法律法规,正确鉴别与使用信息,使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得到有效预防,掌握生命、网络功德及技术等伦理道德,使人文科技素养得到提升。构建的个性化德育内容要与学生网络生活习惯相关,面对互联网提出的新挑战,以开放心态直面网络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和困境,教育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健全思想性与教育性体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给予个体生命需求充分关注。
(一)深化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增强网络文化育人功能。
职业院校具备的校园网络文化要与其他网站的风格有所区别,引起职校学生的注意,进而建设校园网络平台时使职校德育本质属性得到强化,且使校园网络的品德教育感染力得到有效提高。要想育人功能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只有通过生动有趣且灵活便捷的网络文化实现。也只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才能打破时空限制,保证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只有将现代网络德育教育与传统德育方式有机结合,才能显现网络德育的实效及针对性,使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得以增强,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道德水平上升到新高度。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紧密联系到一起,积极开展网络德育工作。
(二)提高教育对象的信息识别能力,加大对学生的上网引导与教育。
为了提升学生的网络素质,校园应积极主动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网络素养为主的活动,以此让学生对网络更了解,进而使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相连,并借此引导新一代学生对充满机遇的网络世界进一步了解,体会到自己正深处数字化时代,以此使学生的上进心及创造性得到激发,继而走上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而学校面临网络时代的挑战时,要在理论上给予学生成长过程中应有的指导,并启迪其思想,将职校道德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正确引导,学生抵制力增强,从而克服上网引起的人格障碍等问题。
(三)加强网络管理制度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教育和德育工作队伍。
网络化已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如何让年轻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利用网络为人民服务且不迷失自我便成了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难题。要求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者在建设网络管理制度的同时严格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划分上网范围,确保上网资料的科学性、思想性与政治性,继而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护。其次,建立一支能担负网络舆论监控重责的德育工作队伍,要求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熟练掌握并维护计算机操作技能,为学生上网保驾护航。
三、结论
中职学校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要想学生健康发展,中职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目前,网络技术发展给中职德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但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希望在领导、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让中职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羽程.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超越[J].教育与职业,2015(20):47-49.
[2]方玉成.自媒体时代青少年德育新思路探析[J].文化学刊,2015(11).
作者:王玲尉 单位:江苏省金坛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