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环境下高职教学工作探讨(5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网络环境下高职教学工作探讨(5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网络环境下高职教学工作探讨(5篇)

第一篇: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探究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也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条件。基于网络环境的党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求高校能够树立战略的眼光,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做好党建工作,将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在实践中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党建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党对学校各项建设事业的正确领导,关系到学校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并直接影响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各种挑战和机遇,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党建工作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党建工作内涵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相对于传统的环境,在网络环境里,功能强大的软件让空间更自由,交流互动更方便,资源得到开放共享,但是虚拟技术所营造的环境更加复杂并难以管理和控制。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以网络为载体、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是对传统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拓展、延伸和补充。从狭义角度来看,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党建工作包括建立党建专题网站、党建信息平台、党建博客等活动;从广义角度来看,基于网络环境的党建工作包括一切虚拟环境下所进行的党建工作。在深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党建工作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提,符合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党建工作现状

网络环境具有传统环境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途径多样、交互便利的新平台,有利于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并能够为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呈现独特的视角。许多高校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努力在工作中实践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暴露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取得的主要成果

(1)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得到补充

传统环境下党建工作是单向灌输式的,以会议、讲座、论坛等为主要活动方式,效果不明显,已无法适应当代高校师生的需求。高校师生的网络意识较强,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基于此,许多高校创建了党建网站,成立了网络党支部,并将QQ、飞信、微信、博客等网络工具应用到具体的党建工作中。为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与凝聚力,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利用交互性更强的多媒体平台,制作了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素材资源,强化了对师生的教育、管理与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网络工具和网络平台,实现了对高校党建工作方式的有效补充,节约了组织成本,提高了组织运行效率。

(2)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得到拓展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了解各类信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触角将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意识形态阵地得到了拓展,这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条件。例如许多高校利用网络向学生介绍国家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和遇到的新挑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了广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3)高校党建工作空间得到开阔

在许多高校,由于实施弹性学分制、毕业生校外顶岗实习等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存在较大数量的流动党员,这给传统的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党建工作,打破传统党建工作的时域地域限制,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高校流动党员可以通过党建专题网站、党建QQ、党建博客等网络手段进行学习和交流,并能及时向组织进行思想汇报。通过网络,组织也能够更方便地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进程有待加快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高校意识到了网络党建的重要性,但是基于多方原因,党建信息化进程较为缓慢,党建信息化在创新工作载体、改进工作做法、提升工作水平等方面的功能优势未被充分发挥。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党建信息平台,但是在后续的经费投入、平台的更新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平台质量不高,没有发挥其在党建工作中的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功能。

(2)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面对网络上众多纷繁复杂的多元化信息,只有通过相应的制度来进行规范和管理,才能够保证党建工作中信息的真实性、服务性和导向的正确性。相对于传统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网络环境下党建工作的相关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网络监控管理等配套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既能满足广大师生对网络思想文化的需求,又能将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为高校网络环境下的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3)党建资源有待整合

一些高校的党建网站和信息平台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未能科学地进行组织架构,存在盲目建设现象。学校与学校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未能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闲置和浪费,网络党建效率较低,规模效应未能发挥。

(4)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学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体,必须通过合适的方式吸引他们主动利用网络参与党建工作。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喜欢通过网络了解信息,乐于进行网络互动。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的党建网站多以说教为主,内容形式单调,网站中现有的网络交流方式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这也造成一些青年学生不愿意主动利用网络参与学校的党建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党建工作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革新的背景下,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党建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目前,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还没有可借鉴的成型体系,工作规律尚有待进一步把握。高校应该主动加强基于网络环境的党建工作研究,不仅要在理论层面上发现、分析、解决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监管机制

科学的监控管理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健康开展的保障,建立完善监控管理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高校师生的心理特点,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自律观,提升网络言论是非的辨别能力。二是要建立完善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监控管理机制,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三是要通过建章立制来强化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党建管理,在加强师生党员个人管理的同时创新党组织的管理方式。

3.凝聚工作合力

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形成共识,凝聚工作合力,才能将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基于网络环境的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营造上下联动的网络党建氛围,并在教育培训、设备更新维护等方面给与更多的人、财、物和技术支持,为建立完善党建信息化平台提供便利条件。

4.强化队伍建设

高校党建队伍是党建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推动者,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网络素养决定了党建工作能否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开展。高校党建工作者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锤炼政治坚定性和原则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努力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5]。同时,学校要给与党建工作者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业务培训、挂职锻炼等途径帮助他们转变网络教育观念,紧跟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步伐,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规律,及时掌握先进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能够在网络环境下顺利开展工作的党建工作队伍。

5.优化网络载体

优化网络载体、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是高校党建工作在网络环境下持续开展的原动力,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增强网站服务功能,添加实用、富有特色的服务功能模块,建成主题严肃、内容活泼、形式创新、信息丰富、功能完备且富有吸引力的特色党建网站。二是要善于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引入党建工作,增强网络载体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三是要开发并共享一系列诸如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不同类型的党建素材资源,采用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邢洪儒.党的精神建设:党建学科建设的新视野、新理念和新要求[J].贵州社会科学,2008(12):9-11

[2]谢健民.论网络环境建设与网络道德自律[J].中国电子商务,2012(5):34

[3]张丹.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胡忠青.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92-95

[5]胡娅丽.新形势下高校党建模式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9(4):32-33

作者:李振,张勇 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发展思路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网络环境下该服务职能发展和转变的意义的分析,从信息服务理念、范围、人员三方面阐述了其服务职能转变的内容。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

信息服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所谓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就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存储,使其更好地满足于广大读者,针对不同师生的需求,用现代化手段向读者提供图书资源、社会服务,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转变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要求高校图书馆和读者之间以信息服务为基础,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通过读者和图书馆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使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相互依赖。然而,随着信息服务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服务方式存在局限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对图书馆信息的要求趋于多样化,就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来看,其方式过于单调,很难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传统的信息服务主要表现在图书馆藏书查阅、借阅情况、续借服务、报刊收集、在线文献等方面,而对信息服务的效果并不是很重视。而且,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仅限于该校学生及教师,目标群体过于单一、封闭,而且享受信息服务的读者过于特定化。在发达国家中,许多高校的图书馆都是开放性的,面对社会任何一位读书爱好者,包括在校学生、教师以及市民,同时他们会将藏书借阅给任何有需要的读者,并允许他们对图书进行复印、翻阅等,还设置了配套的自助还书系统,打破了高校图书馆的局限性。

(二)信息服务意识薄弱。现如今,图书馆藏书量是衡量整个高校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图书馆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到新书购买方面,而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意识相对薄弱。根据国内某权威组织调查发现,我国图书馆只有少半图书被读者利用,而经常利用的图书仅有五分之一左右,大部分藏书处于闲置状态,不被读者阅读、借阅,造成资源浪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仅限于对文献的检索,不能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不应局限于借阅图书和归还图书,还应增强图书馆咨询服务方面的设施。

(三)信息服务人员专业性不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不是图书馆相关专业出身,专业人员数量太少,且专业素质不高,这是图书馆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众多高校中,信息服务人员专业背景过于单一,学历不高,且知识面过于狭窄,对先进的信息技术没有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图书馆工作人员薪资收入过低,是图书馆缺乏专业型人才的主要原因,人才引进难,造成人力资源严重流失。高校图书馆缺乏管理竞争意识,不能使信息服务人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图书馆相关人员没有合理利用工作环境,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完善自己。在政策引导方面,没有专业人士对图书馆服务人员进行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仍然处于传统的操作水平,不能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缺乏相应的信息资源分析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发展和转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具有个性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的转变势在必行。所谓的信息服务职能转变就是要适应当下的客观环境,根据需求对服务职能进行完善、改进、重组和优化,主要体现在服务方式、服务结构体系等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部分,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其信息服务职能在图书馆职能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借阅方式,从藏书查阅到图书借阅再到图书归还,都将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随着图书馆藏书数量的不断增加,信息服务就变得越加重要,在图书资源收集、管理、加工、咨询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这种趋势将从根本上转变信息服务的方式。就目前状况来看,各高校图书馆还不能适应这一观念的转变,积极有效地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是消除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发展缓慢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转变必须以信息共享为目标,随着各高校对网络信息的重视,在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转变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高校图书馆服务逐步从直接的服务方式向信息化服务转变,并开始应用网络技术对相关图书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传递,让读者通过网络直接查阅相关资料,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转变的内容

(一)信息服务理念的转变。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图书馆本身为主,面向高校师生展开图书借阅图书工作,而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要求图书馆要以读者为主体,顺应读者的发展需求进行转变。传统图书馆主要是以纸质图书和文献为主展开借阅,现如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网络设施建设,以图书馆为信息中心,通过信息化方式满足读者对阅读的需求。图书馆服务不应该仅限于图书馆内部这种单一的服务形式和简单的服务方法,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将图书馆服务范围扩大到网络技术上,以读者为中心展开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化资源,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同时,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理念应该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心中,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主的服务理念,以尊重读者意愿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避免“重视图书馆收藏量,轻视藏书利用率”这种错误的观点产生,使读者通过信息化服务,轻松愉快地享受读书的乐趣。

(二)信息服务范围的转变。对阅读的爱好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因此高校图书馆面对读者人群不应该再局限于本校的学生和教师,扩大信息服务对象范围,增强与社会接触,是各高校图书馆健康发展势在必行的举措。为了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展,相关图书馆人员可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有针对性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完善相关领域的有价值信息资源,供社会其他人士利用参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面向全社会。这既能改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合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又推动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价值。

(三)信息服务人员的转变。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要想实现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图书馆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图书馆要加强对相关服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培训、交流,完善自身素质,聘请权威的专家学者在图书馆展开知识讲座和交流会,着重于图书馆管理、图书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图书馆职能等方面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图书馆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向广大读者进行信息服务介绍,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献的下载和阅读、电子资料的检索等,使读者更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式图书馆。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转变的关键所在。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高校图书馆要正确面对新时代下的发展理念,逐步向信息化服务发展。最重要的是图书馆各项职能要能满足当下读书爱好者对图书馆的个性化需求,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引导阅读方式落后的读者积极参与到信息化服务中来,提高改善他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的转变从根本上体现了图书馆的价值所在,无论从哪些方面改善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其目的都是满足读者的需求,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读书中来,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使资源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蒋志东,李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2).

[2]郭香.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提高服务职能[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作者:梁奕霖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图书馆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途径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信息媒介涌进人们的生活。对高校图书馆来说,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是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转型的有力证明,也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高校图书馆应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服务读者为核心,不断加强服务创新,不断优化图书馆网络环境,不断促进事业发展。本文主要就创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服务;创新

当前,创新是人们都在广泛热议的,并且是各种行业都不能回避的话题。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和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面向世界和未来。高校图书馆面对当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这些先进科技,已经给人们工作、学习的方式带来深刻影响,高校图书馆更该顺应时代脚步,实现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进行服务创新,让读者能够在拥有良好网络环境的图书馆中,享受图书馆带来的高质量服务,这不仅是一种服务的创新,也是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新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原因

(一)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信息社会的要求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通讯和存储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这种充满现代技术气息的社会环境,促使高校图书馆必须下决心进行服务观念转变,突破传统束缚,向现代型的数字网络服务模式迈进。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逐步形成可以跨越时空的信息资源服务结构,以适应信息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需要,提高网络环境下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二)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师生教学科研的要求

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网络环境,广大师生待在家中通过点击键盘,既可收集用于教学科研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具有存储信息数量巨大、传递速度极快和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等特点,这些备受人们青睐的优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根本无法可比。并且,仅就从网络直接获得信息资源来讲,图书馆与信息需求者处于平等地位,毫无长处可言。曾经的传统服务中,我们拥有资源存量优势,现在被网络资源所冲击,高校图书馆只有加强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才能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

(三)是高校图书馆促进事业发展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服务社会化,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在单一或者单纯依靠图书馆来解决需求,而是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给传统型图书馆传递出强烈信号,图书馆的生存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只有采取措施,走创新服务的新路,才能卓有成效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通过摆脱传统服务模式的束缚,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型,以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

(一)重新确立高校图书馆评估规范

对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它的定位及评估是根据图书馆的规模以及藏书类型实现的,而当前图书馆更重视提供信息的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环境,如信息获取的自动化程度,服务质量效率和网络检索功能集成等等。

(二)实现高质量信息服务的需要

目前,由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向发展网络环境,向现代型信息服务图书馆跨越,实现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创新,这是高校图书馆一个新的目标。读者在向图书馆提出信息服务需求的同时,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能够快捷便利、信息检索速度和效率高。改革图书馆服务环境,提高现代化服务功能,实现网络全面覆盖,给读者创造一个既能享受优质服务,又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确保获取信息资源的阅读场所,这是高质量图书馆应该具备的服务理念和先决条件,创新有助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读者。

(三)促进建立新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要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体系的完整、配套,避免单调和重复浪费现象存在。客观方面必须放弃自己保守封闭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将图书馆融入到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的信息网络。按照读者的需求,开发和加强网络信息资源收集与整和,然后根据不同图书馆自身的资源建设状况,构建各自不同的特色资源库,以使新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凭此保证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仍然能够满足读者需求,及时地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设想

(一)改变服务观念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改变,高校图书馆的思想观念必然也要发生变化,只有在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才更能体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这些想法的改变所引发的图书馆变革,应该反映在每一个读者身上,让他们都可以在高质量的网络环境中,享受图书馆给予的信息服务。观念转变的高校图书馆必然会带给读者以不同的优质的服务感受,也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探索服务模式

当前产生的网络环境,促使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要不断转化观念,全方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加强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准备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服务方式。网络环境下,探索新的服务模式,确保服务质量第一,力求创新和服务的双向完美组合。此外,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优势的网络环境,为读者提供一系列高品质的服务,以高效、人性化的服务标准,赢得读者的喜爱。

(三)创新服务方法

首先要求认真了解读者阅读心理,掌握读者需求,调研不同的读者,把调查结果排序,形成及时的报告,对服务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做好数字文献资源检索工作,保证综合信息服务和人性化的服务,总是站在读者的位置想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全新服务模式,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其次,通过对读者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同时也可使资源得以利用,尤其是在高科技前提下,要积累网络阅读指导、咨询的经验,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积极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实现真正的优质高效服务。三是积极和有效地使用高新科技发展成果。在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和图书馆本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优化图书馆网络环境,发展和扩大服务渠道,本着创新的观念,确保高校图书馆的全面、高效服务。

四、结语

现在,高校图书馆处于网络环境中。因此,高校图书馆一定要创新服务理念,从传统的模式走出来,转向应用高效的网络技术,并确保及时更新网络环境。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的建设与实施,我们不难看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势必得到进一步提高,也必将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红玲.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4(4).

[2]夏力苗.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2).

[3]姚冀越.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4).

[4]张家生.王立东.浅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

作者:付涛 单位:佳木斯市图书馆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思考

一、引言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不仅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更是与所学技术与岗位要求密切相关的交流工具。但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讲解为中心,教师的满堂灌、学生机械记忆,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高职英语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局面。网络环境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颠覆性冲击,为学生开辟了多向交流的平台,突破时空界限,保障了随时随地的沟通。网络成为教师指导、知识检测、学生自学的广阔空间,使高职英语教学向着个性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使英语教学更富针对性与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发挥网络环境优势,构建高职英语教学高效模式,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网络资源,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能够将静止的教学内容呈现为动画、图画、声音等视听资料,创设较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枯燥的教学内容趣味化、静止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可以通过画面呈现护士岗位的工作环境,呈现护士如何接待病人、询问病情、帮病人测体温、包扎伤口、打针等护理情境场面,让学生根据画面模拟学习,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角色扮演、演讲等活动,使英语教学活动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网络资源是丰富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很多英语学习资料,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选择学习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三、利用网络优势,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改变单一讲解与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在网络上搜集与英语学科相关的资源,如英语视频录音、多媒体光盘、电子报刊杂志等,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为学生开拓新的学习平台与渠道。同时,利用网络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实施的“一刀切”、不能有效进行分层教学的问题,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例如,教师通过开放性的作业设置,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兴趣与积极性:作业的设置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主题,不局限于教材内容,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在课后运用网络自主选择所要完成的作业项目。这样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借机弥补一下自身知识的缺陷,学生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可以继续提升。各层次学生都各得其所,满足了其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四、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一,多向交流,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通畅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互动式学习。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困难,需要做及时的交流与反馈,才能更好地掌握与巩固知识。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向教师交流、请求帮助,也可以与同学共同探讨与求证,或者参与小组展开讨论,实现小组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网络环境下的分组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根据某一学习内容通过校园网络交流平台、QQ群、微信群等进行相互讨论、交流与合作。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确保学生交流与讨论不出现偏题与跑题。这种分组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可以体现小组间的竞争精神。而这种沟通与交流不受时空限制,既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外,网络为学生的互动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独立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资源丰富、信息包罗万象是互联网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优势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与利用,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与发现,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分析与加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动者,独立思考与探索者,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微课资源,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了解相关商务活动场景下的专业用语,并通过不断训练加以掌握。而机电制作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了解要技术、制作工艺等方面的说明书等。结合自己的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慕课”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总之,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实际,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运用适应自身的学习方法,富有个性的进行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品尝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五、结束语

网络环境为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优势平台,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由传统模式下的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网络环境下的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新利.基于网络平台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

[2]袁玺.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J].海外英语,2013(03).

[3]刘洁,倪媛.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4]张莉.PBL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5(02).

作者:唐丽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高职思政教学路径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的革新也呈现出与时俱进、不甘落后的架势,网络教学早已渗透到科教兴国的理念当中.然而网络教学有利有弊,一方面使得高职思政教学更为简便,另一方面,却又给教师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挑战.据此,就当今网络环境中高职思政教学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思政;教学路径选择

网络在教育领域的迅速渗透,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新奇又有趣,还加速了高职思政教育信息在学生间的流通传播,对学生的思考模式及学习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不一定都是正面有利的.因此,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探寻并选择出一条适宜于高职思政教学的路径迫在眉睫.

1网络环境中高职思政教学利弊并存

1.1正面积极影响

从教师角度而言,网络的使用给高职思政教学提供的便利不仅体现在能让教师搜集到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让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信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完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网络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对“学海无涯”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向上向前的斗志.纵观整个思政教学课堂,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全新的教学模式等,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兴味盎然,有效提高了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效率.

1.2负面消极影响

网络世界是相对于现实世界而存的虚拟世界,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是鱼龙混杂,除了对教学有利的资源,还并存着诸多负面信息,对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薄弱的学生而言,很容易迷失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仅如此,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思政教学,由于借用了网络平台传播知识信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少,由此淡化了教师对学生教学的引导作用.

2网络环境中高职思政教学路径的选择

2.1模块化网络教学

模块化网络教学使得教师不仅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针对性的教学,还可以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先行整理用户信息,创造出一个仅属于老师和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凭借学生ID即可浏览教学资源.教师要在这个学习空间里起主导作用,及时更新教学信息,将课堂内容以模块化的方式处理,整合网络资源,并按一定主题,比如政治动态,国家大事等分类,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各类资源.

2.2职业教育新干线

网络教学职业教育新干线是通过构建一个针对所有学生的大型的、系统的网络教学平台,使得学生在这个平台内自主式或与老师同学交流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依然是这个网络系统里的主导者,通过完善学习空间,筛选并整合出利于学生参考借鉴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宁静、和谐的网络学习平台.而作为网络空间主体部分的学生,始终是教师的“针对”对象.教师在网络空间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学习进度,监测教学效果.唯有如此,才能在网络环境中实现高职思政教与学的双赢.

2.3现代信息交流工具

教学QQ、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在学生中间,几乎是人人必备.教师应抓住机遇,有效利用这一现状,创建讨论群,在QQ、微信或微博上随时交流学习心得.这种社交软件的利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在讨论群里提出问题,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不仅如此,还可以及时共享探讨时政热点,让思政学习与时俱进.

3结语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思政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给教师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在着其他隐患.教师应时时注意完善调整高职思政的网络教学模式,高效授课;学生应加强自身辨识能力,自觉抵制充斥在网络上的不良诱惑.唯有如此,才能让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思政教学之路更为顺畅.

参考文献

[1]李青.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袁双龙,周德义,朱畅.网络环境中高职思政教学的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14,(1).

[3]王炳林,熊晓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郭优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