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国电影短片现状及希望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国电影短片现状及希望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短片的资金更多是来自于电影制作公司或者是电影艺术基金会,它的存活需要足够规模的发行渠道、院线、电视台,甚至是艺术机构博物馆的收藏。而目前微电影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厂家,通过委托团队或者企业代为制作,目的只有一个:传播。他们企图通过免费的传播或者是付费的传播,来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企业文化做得好一点的,还会有一定的推广费,付费扩大传播,但它们共同的性质是,它本身没有发行的回收需求。它最大目的就在于传播,而不在于短片本体的艺术价值。不可否认很多微电影也拍得相当有水准,但其在目的上确实确定了它与电影短片本质上的区别。微电影走向大银幕与院线的设想不是不可能,但让观念为广告片买单不太现实。而一部高质量的电影短片或是电影短片集,会引发观众的购票观看。

在我国比较接近国际化短片概念的是由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推出的青年短片实践活动———九分钟原创电影锦标赛所产生的“九分钟电影”。2009年10月九分钟电影推出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短片作品《初吻》,它上传到土豆视频网站以后获得了800多万的点击率。它具备了以下几个条件:没有广告植入,资金来源于公益机构,相对低廉的工作酬劳。这是中国第一部用redone拍摄的故事短片,却以惊人的3.5万完成了所有制作(以非商业为目的的短片,不具备支付巨额酬劳的条件)。而2010年佳能公司为了推广5D2这款具有拍摄功能的相机,分别邀请了宁浩和姜文导演制作短片,平均制作成本达到了300万人民币。由此看出短片目的不同,成本的高低也不一样。在国内要想真正做到短片进入院线,这个设想不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链。我们首先要接受一个事实———目前我们国家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短片的文化土壤。在经济建设跨越式前进的年代,经济效益第一位的意识下,如何沉静下来创作、生产以及建设电影短片的人才梯队是需要从国家政府层面构筑的事情,它不是一槌而就的。想真正建立起这套产业链,首先要从改变对电影短片的观念上下手。短片是基于艺术独立思考基础上的一种自由创作,它需要真诚的表达出创作者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思考,它的艺术价值可能远远高于它的市场价值;它的目的在于探索影像本体上的魅力与潜力,而非迫于商业目追求票房。它需要付出很大的资本对国民大众的鉴赏力做出积极引导。因此短片在其他国家更像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整体塑造,短片的扶植在国外更多的是由国家机构来承担的。

2013年2月,“九分钟电影”有幸受邀参与了法国克莱蒙费朗短片节:“中国短片新势力”的展映活动。除了与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短片制作公司、各短片电影节组委会、制作团队作短片艺术上的交流以外,更多的是对世界上其它国家短片制作制度和市场推广的学习。从全球的短片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目前的短片也好,微电影也好,从制作水准到艺术观念以及产业,都较落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短片的发展多则数十年,少则十几年,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产业链。短片类型上五花八门,有实验类短片、纪录短片、动画片、剧情类短片等。这些作品思想之奇妙,手法之繁多,涉及题材范围之广泛,令国产短片望尘莫及。短片电影节作为一种特别平常的文化活动在其他国家生根开花。仅法国一个国家就有100多个短片影像节,一个省、一个城市、一个社区、甚至一个大学的班委会都可以成立“短片电影节”。

而从他们的资金投入比重中也可以看出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在哪里,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将资金投入到了短片作品的生产当中,而非展映活动(这点上九分钟原创电影跟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在短片这个领域,先进的国家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是务实精神———他们的影像节活动主要是以艺术交流为目的,完全没有光彩靓丽的舞台,也没有明星和领导作秀表演的成分。在颁奖典礼这个环节上,做的也是相当的简朴,显得很有条理。主体上除了展位交流以外,他们每天都开设一些较为务实的论坛,比如“如何让你的短片获得更多的发行渠道”“如何申请基金完成的你的短片”“电视台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等……组委会牵线搭桥,将相关人士聚集在一起演讲讨论,最后交换名片。而在我国,笔者也参与了不少所谓的“国际短片电影节”,但组织者更多的是在通过活动进行商业方面的运作,更多成为了地方政府的秀场。这个观念其实相当落后。国内短片电影节可谓层出不穷,而将全部资金投入到短片创作环节,并孜孜不倦挖掘和扶持青年影视人才的却只有一个“九分钟电影”。

其次文化投入———我们摊位的斜对面有个叫CNC的机构,它是一个法国文化部下属的机构,也就是所谓的国家机构。CNC的工作有点类似我们“九分钟原创电影锦标赛”组委会的工作,他们也需要审核剧本和团队资质,一个短片的资金援助平均大概是20万欧元(前期拍摄要求25天完成)。同时CNC也负责引导短片在各个渠道的放映工作。这样的机构在法国不是一家而是3家,与此同时法国每个省和市也有独立的类似的机构。也就是说,一个6500万人口的法国,仅这三家短片援助机构每年对法国短片的资金投入就达到了2亿多欧元,相当于16—17亿人民币/年,而且这此投入是没有任何回报要求的、国家无偿援助拍摄短片的费用。因此在法国就存在专门以拍摄短片为生的导演。所以法国的艺术电影能和横扫世界的好莱坞电影分庭抗礼,一决高下,其原因不言自明。

最后是精确引导———在法国短片也是分级的,CNC每年会在学校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放映短片专场,一年4000余场。有近400多部优秀短片,作为长片放映的加场;或者短片集锦成标准电影长度在各个院线流通放映;相当一部分电影短片会被电视台购买。在法国有两个专门的短片频道,负责放映各国优秀的短片。在此我们最关心就是分级放映,这样做的好处应该是不言而喻,以国家机构出面组织的放映,也体现出政府对民众的服务意识,起到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从法国影展期间亲眼看到的事实和亲身的感受。看看我们的差距,不仅仅是制作经费的问题。艺术的多元化,创作的自由度,公益为目标,并有畅通的放映渠道,都是产生优秀短片的土壤。利益为上的民间资本可以接受短平快的“微电影”模式,但恐怕难以在电影短片这个领域有文化上的大作为。短片走向院线不仅是商业的问题,是产业机制和艺术观念的问题,更是国民素质,本土文化修养上的问题,希望中国的短片能迅速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能冷静客观分析好当前的形式,把握时机争取在世界的短片领域越走越精彩。

作者:邱琦单位:九分钟原创电影锦标赛组委会秘书长